分卷阅读65


点半开始。7:40,游客们大多刚刚起床不久,正在享受早餐。

换句话说,当时路上的外来客不多。

这种早起出门闲逛的客人,有可能给旅店前台留下印象。

以相撞地点为圆心发散出去,查找小镇北面的旅店是否有可疑旅客。

法勒队长听从了布兰度安排,他亲自去一趟镇北方向。

不仅去叮嘱警员注意安全,也带去排查新方向。

着重询问是否存在两名男子一起入住旅店的记录,而嫌疑人有着法语口音。

布兰度的下一站,敲响杰克学院的东侧门。

雷尼院长没想到特聘调查员来得如此之快。

也没想到是来人是十六岁的少年,更没想到查案进度条已经狂飙到疑似法语男作案上。

如此迅速,出乎意料!

好在有件事没给老雷尼表演一个震惊效果。

他查阅了上午对杰克学院师生们的问询记录,没有发现谁在案发时间段行踪异常。

这让老雷尼稍稍松了一口气,他不希望学院中出现杀人犯。

“这是教职工与学生们的口述情况,一共对164人进行了询问。我初步阅览后没有发现问题。小班纳特先生,您不妨核查一遍。”

“好的。”

布兰度被安排在一间单独会议室翻阅口述记录。

杰克学院有门禁时间。

年市期间,夜间门禁从平时的22:00推移到了23:00。

从夜间十一点到清晨六点,学院大门与学生宿舍楼的门紧闭。

住在学院内的教职人员,在零点后出入职工住宿区域也需要进行登记。

靠近案发现场的建筑物是学院图书馆,而住宿区与之相距较远。其中间隔了草坪、花园、礼拜堂。

在案发时间段,图书馆一带是无人区域,也就谈不上有人会听到异动。

布兰度一边想着一边翻动记录。

她又想起了冯·菲利伯特先生,这位是真的睡眠浅吗?

或是为人警觉、听觉敏锐,才会因为一点点的异响就被惊醒?

以他对比旅店内另一位证人。小女孩要不是起来上厕所,处于半醒状态,恐怕也不会注意到异响。

“叽!叽叽,叽叽。叽——”

窗户外,忽然响起鸟叫声。最后的那一声“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布兰度立刻侧目。

这怎么可能是正常鸟叫,更像是暗号。很好猜是谁来了。

走向窗边,就见西格·福尔摩斯从石柱后探头探脑。

他没有走过来,而是比划一个「T」字,伸手朝西指了指,然后飞也似地跑走了。

这意思就是去西边的厕所细说。

布兰度:……

为什么要找如此传统的秘密接头地点?除了天台就是厕所,接头没有别的地方了吗?

幸好,下午一点,这层教学区没有其他人。

布兰度进入厕所,看到西格在最后一个隔间招手。

西格拉响了抽水马桶,让水声盖过说话声。

布兰度:“您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您完全能光明正大地来会议室找我?

依照一般逻辑,我们之前认识,您听说我做了调查员,很感兴趣过来打个招呼。那是不会引人怀疑的正常行为。”

西格似乎后知后觉地点头,“哦!你说得对。”

布兰度看着西格的表情,这位就是故意想要体验间谍接头的感觉。

“说吧,您找到了什么「绝密文件」,它配得上这样特殊的环境?”

西格:“我先要确定一件事。上午一直没有老师来找我,说明你没把我供出去,对吗?”

布兰度点头,“我只说了尸检结果是听消息灵通人士讲的。”

西格拍了拍胸口。“好,非常好,我没有暴露真身。您没说是对的,我的目标是想成为剑桥大学的头号神秘人。

校内校外都有我的传说,人送外号「幕后情报之王」。您的出现给我极大的帮助,我们能够一暗一明联合行动。”

布兰度:“这是您的理想吗?何不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说不定你能成为大英政府的幕后情报之王呢?”

西格果断摆了摆手,“人的兴趣爱好是会变的。我以四年大学生活为期,就先定一个小目标。再说我也不想做公务员,大英政府的称号就留给我的后代吧。”

布兰度假笑,请阅读她的表情,她是在单纯提问吗?分明是在反讽。

西格居然认真回答了,还畅想起他的后代,那真是遥远的不着边际。

布兰度扯回正题。“情报之王,请问您今天的接头内容呢?”

西格从院袍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一本卷起来的杂志《罗曼蒂克周刊》。

迅速翻到第44页,指着文章《天堂里,你会接受我送的长裙吗?》。

“就是它,看看。”

西格把杂志交给布兰度。

从杂志名到文章名,完全瞧不出它们与凶杀案有一便士的关系。

事情却不能就看表面。

这篇被西格点名的文章,大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悲情故事。

杜邦先生与寡妇相爱了。不是仅仅贪图肉/体之欢去豢养一个情人,而是渴望一段从身体到灵魂的爱情。

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杜邦先生改变了喜好,他为了能与寡妇有共同话题,从喜欢诗文音乐变成了钻研针线活。

他想要亲手做一条裙子送给寡妇,作为两人的定情信物,于是开始苦读各种针线活指南。

不幸却降临在有情人的身上。

一场入室杀人劫财,让杜邦死在劫匪的刀下。

寡妇远走他乡,消失不见。想要完成定情长裙之约,这对情人只有天堂再见。

西格:“是不是有点眼熟?这本杂志是法国西南部不出名的三流杂志。我翻了往期,它总会登载各种看上去让人眉头一紧的感情故事。

这篇文章的男主角,直接就用了「杜邦先生」,与「让·杜邦凶杀案」的被害人只差了名字。

剧情发展不能说与凶杀案报道完全一致,但也差不了太多。应该是把真人真事改编成故事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我翻阅了让·杜邦案发生后的所有法国报刊。

半个小时前,终于在这本杂志上找到这篇有相关性的内容。有且只有它与让·杜邦相关,尽管不是以纪实新闻出现。”

西格又补充:“之前,您拿出的那份刊登凶杀案新闻的报纸,它没有被学院图书馆收录,可以说更加小众。当然,不排除其他学院或校图书馆有更多相关资料。”

布兰度盯着手里的文章。

这篇奇奇怪怪的情感故事,脱胎于真实凶杀案,那就可能潜藏某些凶案细节。

“针线活。”

布兰度指出,“杜邦一改往日的喜好,迷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