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望与大卫家做成相关生意。
这生意能做吗?
佩林认为只要产品不错,九成能达成合作。
反正都要合作,他当然要选相处愉快、脾性相投的合作者。
下午茶在双方的微笑中结束了。
布兰度下了鱼饵,佩林也表示了想吃的意向。
具体怎么吃,那要另外详细商谈。
布兰度把议价事宜交给了于连,不管大卫家派出什么人来谈。
接下来半个月,她的日程安排是深入伦敦大街小巷。
这辈子来过伦敦两次,总共停留不满两个月,但此前忙着搞削笔器发明,没能深入逛一逛伦敦。
即便手握伦敦指南之类出行书籍,看再多别人写的文字介绍,都不如自己实地走一趟。
这一侧,布兰度轻装出行。
仅带了饮用水、记事本、铅笔,开始日出夜归地畅游大伦敦。
那一侧,于连先以四百英镑卖出了两款削笔刀的专利,又将《铅笔100问》的科普书以一百英镑售出版权。
从80英镑到100英镑,别小看二十英镑的涨价,它突破的是图书市场的潜规则!
6月3日,于连将谈妥的合约放到了布兰度面前。
“小班纳特先生,请您过目。如果没有问题,明天就能签约。”
布兰度认真翻阅,满意地点头。“等霍斯律师审核一遍,没有法律漏洞再签。”
大卫家给出四百英镑的专利买断费不足为奇。
让她略有意外的是大众知识出版社,报价一百英镑购买新人科普书的版权。
布兰度问:“大众知识出版社是新开设的?去年,还没在伦敦见过它。”
“五月初刚刚成立。”
于连表示这是他精心选择,挑出来的潜力黑马。
“这个出版社的名字让人陌生,但提起它的股东,您应该有点印象。来自爱丁堡的钱伯斯兄弟,不满三十岁,但在廉价图书行业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
今年,钱伯斯兄弟决定开设出版社,在爱丁堡创刊自营科普类杂志,在伦敦也创办《泰晤士趣闻早知道》周刊。”
布兰度听闻过钱伯斯兄弟,上辈子就听说过。
兄弟俩在大众书籍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在1860年出版的《钱伯斯百科全书》,极好地顺应了时代浪潮。
面向日益扩大的中产人群,打破了传统权贵与普罗大众对于知识的认识壁垒,在传播科学知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①
钱伯斯兄弟的发迹,不是一蹴而就的。
布兰度现在见证了图书出版业新秀的崛起。
两兄弟愿意给新人科普写手100英镑的超市场价格版权费,足见他们的眼光独到且敢于投资。
于连又说:“我侧面询问了,钱伯斯兄弟欢迎有共同理念的投资人加入,那会让大众知识出版社在伦敦站稳脚跟。出版社还有一位股东,您可能也有印象。
爱德华·冯·菲利伯特先生,看上去古板,实则不失温和。他提供了新型印刷机技术支持。我去参观了印刷厂,更觉得这是一家颇具潜力的出版社。您有意向去瞧一瞧吗?”
布兰度笑了,“索雷尔先生,您真敬业,超额完成任务了,是连投资目标都找好了。”
这会,她就一个小疑惑。
冯·菲利伯特,那位拒做面具的剧院新老板,竟然被于连认为性情温和?那位真不是态度异常冷漠吗?
开玩笑地想,他该不是吃错药了吧?
*
埃里克最近心情很好。终于,他等到了B先生的回信!
尽管一封信不足一千字,但让他在二十天中每次推开窗看大雾里的伦敦,都能看出天空晴朗,感觉到鸟语花香。
6月4日。
正在他期待第二封信何时再来时,先来了另一个消息。
《泰晤士趣闻早知道》周刊编辑丹尼尔来了,他带来了一封古怪的警告信。
“您看,是对两校船赛的警告。”
丹尼尔递出信纸,就看上面写了一句话。「立刻停止举办牛津与剑桥的划船比赛,否则血染泰晤士河!」
--------------------
①参考《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产生与人文景观》。
威廉·钱伯斯与罗伯特·钱伯斯,是在1860年出版《钱伯斯百科全书》。
不要与在1728年,伊弗雷姆·钱伯斯(Ephraim Chambers)《百科全书》混淆。
第42章 Chapter42
==========================
Chapter42
一封警告信,为什么寄给《泰晤士趣闻早知道》?
钱伯斯兄弟新开的大众知识出版社,主营三方面的业务。
自营两本杂志《钱伯斯爱丁堡杂志》、《泰晤士趣闻早知道》,以及出版科普书籍。
从名字便知两兄弟目前的精力放在了第一本杂志上。
《泰》,这本在伦敦主营的周刊,具体事务交给总编丹尼尔负责。
如有特殊事件发生,可以找另一位股东冯·菲利伯特先生协商。
丹尼尔没想到刚刚上任一个月就遇到了特殊情况。
六月即将举行牛剑两校船赛,赛前预热之风吹遍了欧洲,杂志社居然在开赛前夕收到了警告信。
“我打听过了,《泰晤士报》与《卫报》都没有收到相关警告。
为什么不把这类恐吓发给伦敦最热的报刊?反而发给刚创刊一个月的《泰晤士趣闻早知道》?究竟是针对我们杂志的阴谋,或者背后另有隐情?”
这是让丹尼尔不理解的地方。
有人不愿意船赛顺利展开,为什么不直接投信给大赛举办方?
想要引起媒体关注为什么不给更大的报社寄信?那才更能引起轰动效应。
丹尼尔:“这封信寄到我们杂志社,怎么看都不合理。”
埃里克仔细检查警告信。
信纸普通,没有写字,而是从不同报纸剪下一个个单词,拼凑粘贴成一句话。
信上没有寄信人的姓名落款,也没有时间。
信纸背面盖有两枚邮戳。
拜这段时间研究混乱的英国邮政所赐,他立刻认出了邮戳缩写字母与数字的含义。
一枚代表已缴费3便士。
另一枚代表收入信件的时间与邮局。
“这信从伍利奇邮局发出,发信时间是昨天下午六点。”
埃里克解释了邮戳印章图案的意思。
“伍利奇在伦敦东南部,是格林威治的郊区,处于三便士邮区范围内。在泰晤士河南岸,也是一个渡河点。”
寄信人是在伍利奇区域生活吗?
或是特意绕行,去那里投出了警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