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
。
老雷尼院长强调了三点。
第一,是安全风险。一百年前发生过出游师生一船人音讯全无的海难事故,所以此次报名的学生必须得到家长的同意书。
第二,是游学资格,需经过水上考核才能获得。报名者必须擅于游泳,也要熟练掌握划船技能。将在九月初,进行学院内部统一考核。
第三,是出行费用。学院出资租借最新款的蒸汽机海船,但学生们还要额外支付一百英镑一人的出游杂费。
对布兰度来说,只有第二点稍有小麻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不能暴露自己的女扮男装。
再次感谢休谟老师,她在军队里男装经验,涉及到下水时的“特别装备”。
预防衣物浸湿后过度显露身材,她一直穿戴假胸肌、假阳..具。
杰克学院的考核,不让人脱光了下剑河游泳。你想穿多少就穿多少哪怕负重游泳也不成问题。
布兰度曾经在海滨小镇把“装备”穿戴齐全地练习游泳,这个夏季要再好好复习一番。
现在,还有一个小问题。
一年的通信交流之后,要不要与“幽灵先生”见一面呢?
等她九月出海,将会中断通信长达一年,见面说明情况更有诚意一些。
*
*
埃里克在思考如何对B先生发出见面邀请。
与九月的出海旅学无关,他没有计划参加。只是认为一年的通信往来之后,也许大概可能是两人见面的好时机了。
如何开口提议,才能显得郑重、真诚又不失满满的期待呢?
思考之际,路过了第一次B先生来信的咖啡厅。
这个咖啡厅地址,是他在《泰晤士报》回应B先生时所留。
推门而入,在代收发信件的告示板上看到一条通知「收件人“幽灵”,您有一封代取信件——5月22日」
埃里克非常意外,他与B先生早就换了其他的联络地址。
这封一个月前的未取信件,是谁给“幽灵”写的信呢?该不是重名吧?
问了服务生,然后看清了信封外的标注「在德意志报纸上刊登难题的幽灵·收」。
这信居然真是给他的。
会是谁写的?字迹也不是B先生的圆圆体。
埃里克取了信。
打开,信纸上的第一句话「假如您的B先生被绑架了……」
--------------------
①法拉第真的做个这个实验,详细可见《伪科学与超自然现象》,【美国】特伦斯·海恩斯/著
第79章 Chapter79
==========================
Chapter79
B先生被绑架了?!
哪怕是在信纸上假设的,这也绝不能发生!
埃里克神色异常严肃,一目十行,看完了这封突然出现的匿名信。
寄信人没有落款姓名,是5月21日从伦敦西区邮局寄出。
使用的信纸、信封、墨水都很普通,字体偏向常见的意大利斜体。
内容很简单,只有四句话。
「假如您的B先生被绑架了,您会去救他吗?死神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死亡倒计时的沙漏已经开启。
这不是一则恶意威胁。只有在白雾弥散时,进入墨西哥沿岸的时间岛,才能终止死神的凝视。」
什么意思?
信上说不是恶意威胁,难道还会是善意提醒?
死神是什么玩意?墨西哥的官方地图上根本不存在时间岛。
埃里克将这封信郑重收好,试图寻找它的寄信人信息。
从今年五月起,伦敦多处试点使用邮筒。
人们贴上邮票,就能把信直接投入邮筒,待邮递员分时段统一收件。
省去了人工代收环节,提高了邮政办事效率,却让人无从查起寄信人是谁。
信封背面会盖上邮戳,表明发件邮局与时间,但不会表明具体是从哪一只邮筒收件。
再说邮票。为了防止盗印假票的出现,如今的每一枚邮票都有对应标记。
去邮政总局调阅发行记录,可以推算出每张邮票的印刷日期与具体下发到哪一处售卖。
当埃里克看到这枚邮票便知不妙。
这一组编号不必去邮局查,他也知道是哪一天印发的。
可以确定它是今年1月1日首发两万版中的一张,首发版本有特别标记。
邮政总局最初也担忧新推出的邮票模式是否会卖不掉邮票,所以首版搞了特印标记,变相利好收藏。
哪怕没有大量寄信需求,有些人也会为了收藏价值而购买邮票。
匿名信使用的邮票,它的印发日期在半年之前。
此时再去询问邮局窗口是否记得买家,除非撞上了狗.屎运,当时卖这一版邮票时发生过特殊事件,否则号称过目不忘的售票员也不可能记得那些卖票细节。
埃里克不尝试不会死心。
明知查清的可能性非常低,还是去那一家对应邮局询问。一如所料,毫无所获。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信中居然狗胆包天地假设B先生会遭遇绑架,对方难道清楚B先生是谁?是不是已经在实施犯罪计划了?
“死亡倒计时沙漏”难道是指B先生会被撕票吗?
埃里克又飞速把另外几个通信点走了一遍,试图找一找有没有第二封寄给「幽灵」的匿名信。
查了,结果是没有其他来信。
他努力冷静下来。
再次分析这封信的来源。
回顾幽灵与B的通讯始末。
1828年4月,《普鲁士趣闻周报》,幽灵加密提问。
1829年11月,《泰晤士河周报》,B加密回答。
1830年2月,《泰晤士报》,幽灵发出通信提议,且留下「梧桐树咖啡店」的地址。
1830年5月,B的第一封信到了「梧桐树咖啡店」。
在那之后,两人每次通信在末尾附上下次的联络地点,没有再用过最初的咖啡店地址。
今天是1831年6月28日。
这封寄给幽灵的匿名信,是一个多月前的5月22日被梧桐树咖啡店的服务生代收。
目前,没有第二封匿名信,是否说明寄信人仅从报纸上的加密信息,了解到幽灵向B发出了通信邀请,但现实中并不知道B先生是谁呢?
对方在信封上,写明是给在德意志报刊上出难题的「幽灵」,说明看到过那份《普鲁士趣闻周报》。
那么是否也读了B先生在倒闭的《泰晤士周刊》上给幽灵的回答呢?B先生是否收到类似信件呢?
假设匿名者给B先生写信,不会对“幽灵”一通胡编乱造吧?
比如说“幽灵”被绑架了,或索要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