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8


布兰度愉悦地接过了门票。

扫了一眼,不再是年初时的演出,这次预订的是从上个月开始爆红的歌剧《剧院幽灵》。

《剧院幽灵》,是“P先生”在九月撰写的新歌剧,讲述了一个五十年后的故事。

1883年,巴黎歌剧院面临拆迁,在关闭前的最后一个月开始纪念演出。

来自剑桥大学的毕业生托尼,独自去观看了经典演出,然后在包厢内撞鬼了。

幽灵有着可怖扭曲的面容。托尼冷不丁见到,当场吓晕了。

等托尼再清醒,却不在包厢而在走廊内,手上多了一样东西——一颗祖母绿的袖扣。

托尼倍感意外,这是他送给挚友爱德华的礼物。

四年前,爱德华本该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却在新生报到时失踪了。

失踪四年的人,他的袖扣怎么会出现在巴黎剧院?

托尼迷惑了。

丑陋的恶鬼是谁?为什么要吓他?爱德华去了哪里?巴黎剧院又为什么会闹鬼?

托尼决定调查真相。随着一步步深入,他挖出了剧院的秘密。

这里藏着一位剥皮为乐的连环杀手,正是富有又英俊的歌剧院院长。

爱德华是唯一从剥皮凶手魔爪下逃出来的受害者,但他毁容了,被剥去了脸皮。

爱德华变成了长相丑陋的幽灵,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正常生活。

立誓要抓住真凶。追踪到了剥皮杀手的大本营,希望在剧院搬迁前将真凶的罪行公诸于世,开始制造起闹鬼事件。

在剧院遇上挚友托尼是意料之外的事。

不舍得他牵扯到凶案里,但又忍不住怀念往日的欢乐生活,也有不甘心一个人独自行走在黑暗里,才会去忍不住吓一吓托尼。

故事的结尾,昔日好友合力擒获了剥皮凶手。

老剧院的幽灵成为新的都市传说。

踏入一间闹鬼的剧院,可怕的究竟是什么呢?

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面容可怖似幽灵般阴暗生存的被害者吗?不,可怕的是人面兽心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剥皮杀手。

《剧院幽灵》上演已有一个月,故事更因加入今年震惊欧洲的剥皮凶案桥段爆火了。

布兰度无法不关注,因为知道剧作者“P先生”是埃里克。

多么奇妙!亲手建造巴黎剧院地下城的幽灵,写了一本《剧院幽灵》,其中还不乏一些令她眼熟的梗。

比如两位主角是“剑桥的托尼”与“牛津的爱德华”。

布兰度使用「托尼」为笔名,出版一系列旅游指南类书籍。

埃里克现在使用的姓名是「爱德华·冯·菲利伯特」。

他在最初与B先生通信时,一个劲地称赞牛津,说才是他喜欢的学校。

布兰度:这演出确实有点意思,值得一看。

只是有一个小问题,主角托尼怎么会被鬼魂吓到晕过去呢?

这一点也不科学,之后需要与原作者好好深入探讨一番。

在期待中,12月31日赴约的日子来了。

--------------------

第135章 Chapter135

============================

Chapter135

1833年的最后一天,巴黎迎来了一场大雪。

寒风呼啸,银装素裹。

入夜后,矗立在风雪中的巴黎大剧院灯火辉煌。

暖光穿透彩绘玻璃窗,朦朦胧胧地照亮沿街道路,似乎温暖了严酷的冬夜。

从夜间19点开始,一辆接一辆马车停靠在剧院门口。还有半小时,《剧院幽灵》将准点开演。

观众们无视寒冷地鱼贯而入,期盼着欣赏一场视听盛宴。

布兰度昨天下午抵达巴黎。衣食住行都由埃里克提前预订安排好,她只要准点出门就行。

今夜,却是独自离开酒店来到剧院,一个人拿着门票进入VIP五号包厢。

埃里克去哪了?

布兰度不清楚。

两人说好的是“31日晚上剧院再见,一起畅游剧院”,也就是要分别入场。

五号包厢在两楼,这间房大到足以容纳十人同时观赏演出。

华丽的巴洛克式装潢,以深海之蓝与群星之金为主色调。

海洋与星空相互碰撞,在壁灯与吊灯的错落光线下,光与影在造型夸张几何浮雕上波折流转。

踏入五号包间,宛如进入一个迷离奇幻的异度空间。

布兰度环视一周,不着急落座。

习惯使然,她先敲了敲两侧的面墙,没发现墙后响起空洞感的回声。

包厢正对舞台方向悬挂着两大块丝绸帘幕,它们被拉开了,以挂钩固定着。

一旁预备好了望远镜,便于观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欣赏舞台细节。

布兰度调整望远镜的角度,扫视这场演出所在的「玫瑰厅」。

从一楼到三楼都没有看到烛台,所有照明都使用了煤气灯,是统一铺的暗管。

包厢内也一样,但桌上留了未燃的蜡烛与火柴以供不时之需。

观众们陆续入场,距离演出还剩五分钟,几乎座无虚席。

但五号包厢很安静,仍只有布兰度一人,不见埃里克的影子。

布兰度收起怀表,若有所思地眨眨眼。

极小的概率是某人遇到突发事件迟到了,更大的可能是他会用不寻常的方式出场。

想来也对,如果是正常观展,何必一开始就说等到剧院再见。

布兰度好整以暇地靠入软椅,倒要看看幽灵先生将会如何出场。

19:30,大幕拉开,歌剧准点开演。

从18世纪末开始,惊悚、悬疑、奇幻等主题的文艺作品在西欧越来越受欢迎,这股风潮估计还能持续数十年。

这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息息相关。

大量人口以倍速涌入伦敦、巴黎等大城市。

在几十年间,城市发生人口大爆.炸,构成了满是陌生人的社会。

原本熟悉的几十年不变的乡村熟人社会结构被打破了,大城市的人际关系愈发疏离,难以找到归属感。

浮华之下,争名逐利,勾心斗角,犯罪率显而易见地飙升。

人们喜欢观看罪案与超自然题材的作品,一部分原因是能从中找到反映城市异化人性的共鸣感。

布兰度提前了解了今夜演出的剧情梗概,但看平铺直叙的文字概述与观赏情绪饱满的现场演出,两者的感觉截然不同。

哪怕她不是歌剧爱好者,也被演员们的精湛唱功与栩栩如生的舞台布景给吸引了。

剧情节奏紧凑,大约十分钟就进入第一波令人屏息凝神的刺激环节。

舞台上,主角托尼走入即将拆迁的剧院,来到预订的包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