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3
期去法国外祖父家做客,顺势找上了波佩尔了解案情。
后来四年,两人没再见面,但断断续续保持书信往来,谈论一些社会案件情况。
波佩尔比西格大三岁。以时下世俗的眼光,女大男小的婚姻不多见。
西格却不在意世俗的看法,第二次与波佩尔的见面让他开窍了。
两人的关系很快更进一步,在1833年末结婚,1834年底迎来了新家庭成员小福尔摩斯先生。
西格见到布兰度,笑呵呵打招呼。
“班纳特,真是好久不见,你的风采更胜当年。来,瞧一瞧,这是你素未谋面的教子。我大胆猜测,你在百忙之中还记得他的名字。”
布兰度去年接到西格的来信,她同意了给小福尔摩斯做教父。
奈何太忙,真的抽不出时间去约克郡参加洗礼仪式,只能寄去一份礼物。
今天,是她第一次看到教子。
小福尔摩斯先生坐在婴儿车里,一点也不怕生。露出了他的四颗牙齿,在咿咿呀呀地笑。
布兰度也对小福尔摩斯笑了笑,又看向西格与波佩尔。
“我当然记得小家伙的名字「迈克罗夫特」。如果两位不介意的话,我给他准备了一份特别礼物——拍几张照片纪念他的幼年期。”
湿版摄影术问世不满三个月,想在市面上搞一套照相装备难度不低。
布兰度作为发明者,却有现成装备。今天不只给迈克罗夫特留影,也要拍一拍其他聚会者。
不过,给婴儿拍照是技术活。孩子无法似成人配合摆姿势,需要擅于抓拍的专业摄影师。
西格与波佩尔齐齐点头,“这份礼物很不错。”
于是,头竖一撮呆毛·迈克罗夫特·门牙尚未长全的可爱(黑历史)照片就此留了下来。
--------------------
①、②参考《伟大的玻璃: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美国】约翰·S·戈登/著
1792年,二十四证券经纪人聚集在纽约华尔街68号外签署《梧桐树协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诞生的起源。纽交所正式成立是在1817年。
第137章 chapter137
============================
番外2
乔迁聚会不只留下几套纪念时光的照片,也要商议之后一两年的规划。
今天聚在齐普赛街222号的几方都是圆圆橡胶公司的股东。
众人持股的份额有多有少,目前经营理念一致。往小了说,大家都很赞同公司叫「圆圆」这种通俗的名字。
哪怕是达西也没异议,因为布兰度表示圆形与公司拳头产品轮胎的外形相符。
一年半的时间,圆圆橡胶在伦敦与巴黎打响知名度,接下来要深化开拓市场。
布兰度却不想让自己困于产品经销上,她负责前期研发橡胶生产技术与拓荒期的推广宣传。
当公司走上正轨后就找专业人士经营管理,而她可以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出探险。
不过,这次出远门带着一个重要任务。
“一个月后,我计划去南美洲亚马孙丛林走一趟。”
布兰度说起圆圆橡胶发展将会面临的挑战。
一两年内,因为圆圆橡胶独家垄断了硫化橡胶技术,可以在行业内独占鳌头,但别指望这种技术封锁能维持太久。
即便生产线上的保密措施到位,其他人或早或晚也会发现「硫化」这个处理橡胶的关键步骤。
这不是技术性极高的难题,一年试不出来,但用上三四年去做多种尝试,总有其他人也会成功。
届时,专利保护法是有用,但作用又不大。
只要对方在硫化工艺上进行些许的配方改动或升级,可以被判定是一种新技术,而不是使用圆圆橡胶的专利技术。
同行自行研发新技术,还是讲理的商业竞争。
以如今的市场环境,更有可能遭遇无视专利法的野蛮竞争。
能有多少公司遵守法规?
即便能用法律与英国同行征讨索赔,可是涉及跨国官司,追讨期限就变得漫长。
应对将来注定出现的竞争者,让圆圆橡胶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断提升橡胶制造技术。
这不可能依靠布兰度一个人,而是要投资组建研发团队,形成良性循环。
那是于连的工作了。
另一方面,要让圆圆橡胶能长远发展,还必须考虑到的原料供应问题。
现在,橡胶树仅在南美亚马逊丛林生长。
从地理上来说,美国橡胶公司更占优势。仅从原材料运输成本来看,位于英国的圆圆橡胶需要跨洋运输原材料。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随着橡胶制造业蓬勃发展,如果原料被完全把控在亚马孙商人手中,会形成原料商的卖方市场。
不只是天然橡胶价格上涨,更要考虑到圆圆橡胶一旦遭遇恶意竞争,会在原料上被卡脖子。
布兰度分析了将来可能遇到的困境。
“那样的局面不会来得太快,往少了算,至少十年内不会出事,但十年说长也不长。橡胶树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撒下种子到能够割取橡胶需要7~10年。
我想趁着橡胶业方兴未艾,去亚马孙购入橡胶树的种子,带回在英国本土种植,打破原料被控制在亚马孙商人手中的垄断局面。”
于连很赞同,“如果能够成功在英格兰栽种,之后还能移植到更多地方,从根源上解决了在原材料上受制于人的问题。”
达西问:“过去两百多年,橡胶树没有走出亚马孙。如今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布兰度做过初步调查,“依据南美各国的现行法规,对橡胶种子没有禁运限制。以往也有人尝试把树种运回欧洲,但都失败了。
主要原因是当时跨洋航行的时间过长,超过了橡胶种子的寿命极限。种子还没到欧洲,在船上已经丧失活力,无法存活。”
今时不同往日,跨洋海运的时长限制问题得到解决。
埃里克早在三年前就对杰克学院的「呆鱼号」进行改造,他研制的螺旋桨让船速大幅提升。
后来,他接下了上百家船运公司的改造订单。
根据海运公司的不同航行需求,对那些海船进行有针对性的蒸汽机与螺旋桨的改造。
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后,去年秋天他与布兰度一起定制了一艘海船。
起名「面具号」,将速度与火力值拉满,是曾经乘坐的「呆鱼号」的迭代升级版。
近四个月,埃里克去试航了。
从伦敦到巴西港口,一来一回跑了两次。以最理想的状态,天气情况良好时,单次航行用时可以缩短到二十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