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
道,「我倒是听闻越王早先在外养了一个外室,但在娶了现如今的越王妃后,便将那外室遣走,可那个外室生养了一个儿子,却一直瞒着越王,现如今那外室带了儿子前来认亲。」
「越王起初并不承认这对母子,对其颇为冷落,反倒是越王妃,做主将那对母子接入了府中,强逼着越王滴血认亲,明确了其母子身份。」
「越王妃请求越王在皇上跟前为那失而复得的儿子请封世子,更是请求越王将那外室封为侧妃,好为未来世子正名。」
「正是此事。」苏文宣点头,「越王按越王妃所请求的向皇上上了奏折,而皇上亦是觉得越王一直不曾有子嗣,此时既然有了,也算了了先帝的一桩憾事,便已是同意此事,所以礼部近日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就多加了一件。」
认祖归宗对于皇家是一件大事,尤其越王一脉自越王妃生下郡主之后,便再无任何喜事,皇上自然也颇为重视。
对于礼部而言,的确是一桩需要谨慎对待,不容有任何纰漏之事。
只是,越王有了子嗣……
当初贺严修觉得越王与大殿下和二殿下走的极近,颇为不能理解他这般急切地要在几位皇子做出抉择是为了什么。
现在看来,大约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打算?
早早地站了队,也就早早地为自己儿子铺平了路?
……
晌午饭做的是酱香烤鱼,用的是个头极大的清江鱼,配上各种菜蔬,只围着炭炉子一起吃。
也不在屋子里头,只趁着晌午的暖意融融,在院子里头支上了桌子,一边看院子里头的繁花似锦,一边聊天,一边享用这香喷喷的烤鱼。
可谓是极佳享受。
尤其是对于苏文宣来说。
左边坐的是初初,右边坐的是初初的未来丈夫……
可谓人生一大幸事!
往后这样与初初吃饭的事,还是要多一些为好。
苏文宣吃罢饭后,在这里待到日头西沉,盘算着京城城门关闭的时间,待实在不能再耽搁时,才告辞离去。
苏玉锦和贺严修去送了一送,待回来时,苏玉锦看着垂花门内栽种的那棵开的极盛的桃花时,忍不住感慨。
「这越王妃,竟是这般爱越王?」苏玉锦拧眉。
爱到,连旁人的孩子都能接受,甚至还主动去请封世子。
当真是世间少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只怕也不为过。
贺严修扬起了眉,「那你,爱不爱我?」
「好端端地,怎么问这个?」苏玉锦好奇。
「先说嘛。」贺严修拽着苏玉锦的袖子,扭糖儿似的撒了娇。
苏玉锦抬眼张望了一番,见四下无人,便微红着脸颊点了头,「嗯。」
「那你……」贺严修顿了顿,「可愿接受我与旁的女子恩爱生子?」
苏玉锦,「……」
好家伙,在这儿等着呢!
微眯的眼睛迸出了利刃一般的目光,苏玉锦伸手揪住了贺严修的一只耳朵,「你要不要猜猜看?」
「不必猜,你肯定不许。」贺严修赔了笑脸,「不过我也自然不会,不过跟你玩笑罢了。」
苏玉锦见贺严修这般说,松开了手,片刻后又去仔细查看,「可揪疼了?不过是听着那些话生气……」
「没有。」贺严修笑答,「你这才是正常女子应有的反应。」
「嗯?」苏玉锦歪了歪头,想了好一会儿,顿时恍然大悟,「你是说,越王妃的贤惠,不同寻常?」
是了,爱情这种东西,从来都是自私的。
不存在什么贤良大度,亦不存在什么爱屋及乌。
不过是颜面之下的不得已罢了。
那越王妃,大约也是看事已至此,不得不做出一副自己主动的模样,保全自己的名声,以及在越王跟前的地位。
在这样一个妻妾成群,合法合理的时代,越王妃大约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头咽?
「嗯。」贺严修点头,「应该是这样的。」
非但如此,大约这些事情,都并非是越王妃所做,不过是背上了这些事情,戴上了一顶本不属于自己的高帽。
而这样的帽子戴在身上时间长了,便彻底摘不下来了。
「所以……」苏玉锦顿了顿,看着贺严修目光炯炯。
「嗯?」贺严修歪了歪头。
「你以后不会纳妾对不对?」苏玉锦十分认真地问。
贺严修,「……」
不过就是想引导她察觉越王和越王妃的不妥,结果到最后变成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当然不会。」贺严修郑重其事地说道,见苏玉锦不以为然,急忙举起了手,「我发誓!倘若我负了你,或是心中有了别的女子,必定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今生今世,我心中唯有你一人。」
不但今生今世,还有来生来世,往后生生世世,唯有你一人。
见苏玉锦仍旧不言语,贺严修拽着她的袖子,可怜兮兮地看着她,「我说的话,你不信么?」
「信,不过我现在有点不高兴。」
你得哄哄才行。
看着最近的月票状况,作者也想问一问各位小可爱们,你们还爱我吗?o(╥﹏╥)o
第398章 来得及吗
哄?
这好说!
贺严修兴冲冲地吩咐兴安将这次从京城来的时候带的东西拿了过来,更是满脸堆笑地拿给苏玉锦看。
「这个质地厚实,分量足,足足有五两重。」
「这个是累丝工艺的手镯,看着样子好看,关键是掂量着颇有分量。」
「这个工匠们用的磨砂手艺,看着光泽极佳,没那么金灿灿地耀眼,而且……」
最值得一提的是,够重!
苏玉锦,「……」
看着那满匣子金灿灿,沉甸甸,分量重到兴安一直捧着都觉得有些手腕酸痛的各种金器,苏玉锦翻了好几个白眼。
二爷这情商,发挥好像不够稳定!
现在揍一顿,能有所改善吗?——
这几日的青河县,可谓极为热闹。
就连街头巷尾的人,茶余饭后都不断地议论著今年殿试的结果,絮叨着青河县中出了几位进士。
但无论青河县中出了几位,众人首先要提的便都是那于永业。
因为于永业是今年青河县中考中进士的人中名次最高的,二甲七十八名,而且因为有关赋税的文章写的极佳,皇上恩典,给了安达县县令一职。
通常情况下,进士若是留在京城之中,多半会入翰林,若是被委任地方,大多是县丞一职。
二甲进士之中,能任县令的也不过寥寥几人,于永业便在其中,可见其受皇上的器重。
最要紧的是,于永业是这次被委任县令之人中,年纪最轻的一个。
年纪轻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