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1
表示见过这个人。
青年就好似从未出现过一般,宛如暗夜的幽灵,只在那晚出现。
布鲁斯得知他们一无所获,竟然不觉得惊讶,要真如此简单,对方大概也不会那么嚣张了。
在猜出他身份的情况下,还敢明目张胆地挑衅加威胁。
没错,那朵插在门框上的夜来香,就是挑衅,说他的招揽是痴心妄想。
且即便招揽了,那就要小心了,他很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布鲁斯把苏叶出现的前后联系一下,确定了一点,他是冲着自己来的。
再结合青年的行为,消失的时间点,他微微一笑,“去查维客利都得罪过什么人。”
那青年必定是发现了他和维客利之间的联系,想要通过他来打击维客利。
在维客利的集团被摧毁后,他就不再出现,所以他一定是维客利的仇人!
被警探们审问过一遍,交代完所有罪行的维客利,本以为等待他的,会是被送往监狱,关上一段时间后,上绞刑架。
然而他想的太美好了,一群人秘密带走了他,逼着他一遍遍回忆,自己有多少仇人。
“有谁想要你死,想要把你的势力一网打击?”对方不是问他的罪名,也没有想要找出他藏起来的那些钱,只让回答他的仇人都有谁。
可他的仇人实在太多了,想要他死的,少说上百,而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想要吞并他的势力,并不想一网打尽。
排除这些后,仍有几十人。
这几十个人和组织,在接下来的几天,被盘了一遍又一遍,从他们本人,到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有过犯罪记录的,被扔进了苏格兰场,剩下的明里暗里被问了好多遍,问得他们都麻木了。
维客利也很无语,精神都快崩溃了,“我说了我不认识他,你们到底还要问到什么时候?”
这不会是什么新型的的逼供方法吧?
“好吧,我认输,我交代,我还藏了一笔钱,在蒙克街的米莉夫人手里,她是我的情妇,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孩子,在杰米女子学院就读。”维客利有气无力,整个人恍恍惚惚。
整整五天没合眼了,被逼着认这个人,他几乎要发疯了。
审问的人对视一眼,觉得他可能真的不知道,毕竟连最后的保命钱都交代了,就是不说这个可能是仇人的人,这不合常理。
但他们找了这么久,居然仍没有找出来,想到上司那张阴沉的脸,和平静到诡异的眸子,他们深深打了一个寒颤。
该怎么办?这是所有下属的心声!
“竟然做到这么极致!”布鲁斯最终得知了这个结果,眼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早知如此,他那晚就该把人留下来,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对着青年的小腿开一枪,只要避过关键部位,就不用担心他会受伤很重。
虽然这样一来,他自己也会受伤,那人可是睚眦必报的人。
但这一人比所有下属都有用,隐匿的手段,多适合做这份工作,为了他,受伤也值得。
可惜了!
然而错过就是错过,布鲁斯闭了闭眼,果断把人手收回,“去查查布朗公司的铁路股票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和罗氏家族有关。”
之前,他为清查内部蛀虫,并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那位远道而来的罗斯身上。
现在腾出时间,正好处理了他。
在英国,还没有人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搅风搅雨,他绝不允许大英帝国蒙受损失!
第344章 豪奢的巨轮10 资本世……
资本世界,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金钱的刺激下,莱特律师的效率无人能出其右,很快就从庞大的人脉网中,划拉出了劳伦斯勋爵的继承人。
这件事隐隐透着蹊跷,据说劳伦斯勋爵在变卖所有家产后,打算带着钱财出国,但那座山头卖不出去,他干脆签了一份赠送协议,赠给一位堂侄。
可那山上实在没什么油水,堂侄拿到后,只看了一眼,就直接锁进了柜子里。
之后堂侄去世,家产又传了两代,这个家族彻底落魄了,房产不得不卖给别人,在清理杂物时,从一堆旧纸堆中发现了这份赠送协议。
此协议仍然有效,拿去政府登记,就可以把那座山记在堂侄的孙子名下了。
于是莱特律师作为他的代理律师,很快帮他办好了登记,并拿到了他允许挖洞修建铁路的许可证明。
其实,通过监视莱特律师的小分队,苏叶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莱特律师压根没有去找什么堂侄继承人,几十年前的事了,怎么可能找到,况且谁也不知道,是否真有这么一位继承人的存在。
他做的其实是找到当年劳伦斯勋爵的私人律师的孙子,从他家里翻出了劳伦斯勋爵签署过的文件档案,并找人模仿了字迹。
没错,这是一份伪造的赠送协议!
但这座山完全不值钱,协议的真假没人会在意,更何况莱特律师拿钱收买了做登记的办事员,很轻松就办下来了。
至于那个接受协议的人,就更简单了,翻出政府的人员登记,就近找一个劳伦斯勋爵的血缘后辈就可以了。
而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因为莱特律师得到苏叶的提醒,罗斯先生必定有所动作。
这位资本雄厚,到时候竞争起来,会直接拉高股票的价格,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有了同意书,之前的申请就具有法律效力,不用再申请了,可以直接开始动工。
但莱特仍然没有动,他先去了巴克利银行,找到行长布瑞克先生,提出想要贷款。
银行推出贷款业务不过十来年时间,什么可以作为抵押品,什么不行,没有具体的规定,得由行长和经理人主管判断。
布瑞克先生是新任行长,野心勃勃,从父亲手里接管银行后,就立誓把它发展成全伦敦,乃至全英国最大的银行。
为此,他疯狂吸收民众来巴克利银行存钱,给出的利息高达11%,比其他银行高了三分之一。
如此高的利息,大家当然纷纷转存巴克利银行,一些有钱人,也纷纷把钱从别的银行取出来,或者卖掉债券,存入巴克利。
短时间内,巴克利狂揽数上千万英镑的存款,有钱了,当然要投资贷款出去,不然怎么交出那高昂的利息。
但他并没有如其他人想象的那样,把贷款的利息提得高高的,好赚取差额。
相反,他不仅降低贷款利息,甚至降得比其他银行都要低。
这下子那些商人都疯了,即便原本不打算贷款的人,也都纷纷出手贷款,毕竟现成薅羊毛的机会,谁乐意放过呢。
从巴克利低息贷款,拿到钱后,转头就用其他人的名义,再次存入巴克利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