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5


的事了解一清二楚。

“无非是钱财,”苏叶知道困难在何处,“我也并不打算在短期内开战,至少等几年后,到时他们已经训练好了,懂得水上作战,晋升速度会很快。至于银钱的问题,到时你就知道了。”

几年后,朝廷一定能赚到一笔富足银钱的,她保证!与其放在国库,被太上皇或新帝拿来修建行宫或者陵墓,还不如用来训练水师呢。

陈景轩见她胸有成竹,想了想最终没说什么,把话题转回来,“我知道了,会留下一半人。至于左师傅那边,不需要玉佩,就可以请他出山。”

“好,”一张地图出现在陈景轩面前,“这是东海一座小岛,离岸边不远,上面有一些百姓,但想来人数不多,肯定剩下大片未开垦的土地。那里地势比较平坦,适合拿来建学院。到时候把当地百姓都雇用来做活,他们的子女一并收入学院,衣食住行都由你们安排送过去,在学成之前,就不要让人回来了。至于学生……”

“我会让人收拢乞丐,从官衙购买一批,剩下的从各个慈善堂领养,”陈景轩瞬间想好了学生的来源。

苏叶点点头,这群人无家无业的,没有负累,关在一起统一思想,等到成年,就不会轻易动摇了,“剩下就是银钱的问题。”

“齐国公府还有积蓄,”陈景轩立刻道。

苏叶摇头,“不用,也不够。这是长达十几二十多年的长远投入,仅凭齐国公府的财力支撑不起来。”

“那?”陈景轩思考该怎么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

一份资料出现,他双手接住,翻了几页,震惊的睁大眼,竟然是晒盐之法!

这真的可行?

苏叶点点头,“按照上面方法操作,一定可行。”

盐铁茶可都是朝廷重要收入来源,目前的蒸煮法效益还可以,至少能供应全国百姓吃盐需求,但那也贵得吓人。

普通百姓至少要拿出每年四分之一的收入,用来购买盐。

偏远地区甚至得花去一半以上,但依然吃盐困难。

没有盐,身体就会渐渐无力,丧失劳动力,还会得病死去。

因此盐是重要物资,和粮食一样重要。

无论哪个朝代,盐铁都是收归朝廷的,茶好一点,但也严格控制,严禁卖给外族,卖也需要批条子,一般都是用来换马匹的。

大楚立国百年,私盐贩子已经很猖獗了,盐税年年整顿,年年减少,已经成了非常难处理的顽疾。

但盐引牵扯到的背后利益集团,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涉及整个朝堂内外,没人敢打破,就连老皇帝都得掂量掂量。

毕竟一旦他动手了,不就给了新帝可乘之机,让他们倒戈向新帝?

越是这种两帝临朝的时期,想要办事就越困难。

无论做什么改革难免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皇帝独断专行的时候,都未必能处理好,更何况是这种还有忌惮的时候。

想来两人都会保守得不敢动!

现在苏叶拿出的晒盐之法,对现有的盐买卖,会造成何等恐怖的冲击,想都不用想。

看着上面对于晒盐的数据分析,陈景轩心下颤了颤,沉默片刻,才道,“不能让人知道!”

“那个岛,很适合晒盐,”苏叶选择那个岛,而不是其他岛,当然不只是因为熟悉,更是因为那里的海滩非常适合晒盐,又是独立的岛屿,控制得当,是不会泄漏出去的。

“而且,我也不打算隐瞒多久,几年就够了,现在私盐猖獗,皇帝忌惮某些人,并不深管,但那是因为朝廷还能收到盐税。等到海盐取代私盐的位置,彻底收不上来盐税了,他们就不得不忍痛挖出这颗毒瘤了。”

到时那些从私盐上获利的人,发现再也拿不到利益了,也不会去保私盐贩子,反而亲自下手,免得钱拿不到,还把自己拖下水。

另一方面,他们会积极推动整顿盐税,只有改变现有的僵局,才能让他们重新找到机会,拿回之前的利益!

这时候再把晒盐之法公布出来,所有人都知道了这种方便,且产量巨大的方式,盐就再也卖不上价格了。

因为到时候百姓也会知道怎么做,买不起还不能想办法弄到海水去晒嘛!

听完苏叶的计划,陈景轩总算松了一口气,没想着和朝廷作对就好,贩卖私盐被抓是要砍头的。

即便没有抓到,这对百姓而言也不是好事,会引来动荡。

“那么之后呢?”不知不觉,陈景轩已经万分信服苏叶了,跟着考虑晒盐法公布之后的事了。

“之后第一批技术人才已经培养得卓有成效,该他们出力了,”到时候苏叶可以拿出一些发明,让他们研究制作出来,然后卖出去换钱,亦或者开办工厂都行。

比如新式纺纱机,织布机等等,还有农业器械,工业机器等一切能推动生产力的资料,她都有,但光有资料也没用啊,不得人做出来。

她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研究这个上面,只能先培养人才,然后推着他们研究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技术革新。

光靠她一个人,即便成品做出来了,也不会有后续更新发展。

等人培养好了,她再把资料一批批放出来,成品就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赚钱反倒成了小事。

见她不打算说,陈景轩也就不问了,目前这些任务,已经足够他忙好几年了。

陈景轩用布匹把那些书籍包起来,打算之后再让人来运走。

他着去了前面,和林如海说了对那些孩子们的安排。

林如海没有拒绝,只说此事有江知府的参与,需要告知他一声。

陈景轩想了想,“明日我和你一起去城内吧,正好我也看一看目前姑苏的情况。”

林如海没有异议,毕竟这也是陈景轩的职责,阻止不了。

他也相信江知府的能力,即便经历地动,又面临粮食危机,江知府依然能处理好的,不至于引起某些不能收拾的后果。

第二日,两人一同前往,大雨后路面变得泥泞,马车行驶速度较慢,等靠近城门,已经是半上午了,此时这里聚满了人等待进城。

姑苏城的城门高大,有三个门洞,旁边还建有专门的水城门。

因为地动的缘故,城门加强了守卫,进出都要检查,马车靠近就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

林如海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询问一句,“怎么这么多人?”

看那些进城百姓的衣着,应该是城外的农民,这个时候进城干什么?

立刻有小厮跳下马车,前去打听。

片刻工夫,他就回来了,躬身回禀,“老爷,陈大人,他们都是来领免费米粮的。”

“免费米粮?”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发现了不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