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8


初又是江南过去的。”

“您的意思是说……陈景轩?”高华启不可置信,陈景轩有这份运筹帷幄的本事吗?

“他要不是有确切的把握,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为义忠郡王捞钱?”高古梁反问。

如果太上皇出事,义忠郡王就要落到新帝手里了,除非他肯定太上皇能活到义忠郡王成年,才敢这么大胆行事。

“也对,”高华启赞同道,“那这件事要告诉母亲和阿沁吗?”

“瞒着吧,免得她们担惊受怕,你媳妇还怀了孕,不能多思,”高古梁道。

高华启点点头,父子两个收拾整理下心情,面带轻松的回后院,应付高夫人婆媳。

他们给出的说法是,陈景轩是为了公事来的,他想借织造府的势赚钱。

“这可会对老爷不利?”高夫人担忧问。

“不会,”高古梁摇摇头,“相反,这是给我送政绩来了,你放心,陈景轩这人做事有分寸,且我看着呢,不会叫他乱来。”

“那就好,”高夫人长长舒了一口气,有兴趣逗弄起孙女来。

夫妻两个哄着高婉瑜喊爷爷奶奶,抱到外面赏花。

这边,陈景轩回去后直接和苏叶说此行顺利,“关于收购羊和羊毛对草原的经济控制,我会写一个折子,让人快马加鞭送到林如海手上,由他转交给太上皇和皇上?”

“换个人吧,”苏叶想了想,“你和他同为江南的官员,不宜过于亲密。”

至少不能在两位皇帝面前,表现的非常亲厚。

“也好,”陈景轩仔细思考,想到了一人,“不知你对张家怎么看?”

“先太子太傅张家?”苏叶挑眉。

“是,张老太爷是太子的恩师,自然也是我恩师,当初太上皇忌惮太子,张家身为文人魁首,在清流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太上皇为削弱太子势力,直接以没教导好太子,发落了张家,一家子流放到北方,和草原接壤的边陲小镇。”

“阿叶,你如果想要那个位置,必须要有文人的支持,张家和姚家正好一南一北,在士林中有莫大的名声。”

张家是南方人,虽然流放到北边,并不影响其在南方学子心中的地位。

姚家立足山东,在北方的名气很大。姚氏的父亲又在祁山书院担任院长二十多年,教导过的学子无数,很多已经进入朝堂,织成密密麻麻的关系网。

自古没有女子上位的道理,武则天陛下面临多少责难诋毁,历史书上可见一斑。

陈景轩不想外甥女和那武皇一样,杀得人头滚滚,才能坐稳皇位,那就要早作筹谋。

张家太爷他了解,不是那迂腐的,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既然如此,那这折子就让张家人写吧,”既然要施恩,就不必吝啬,送上这样一份大功劳,可以直接让张家翻身了。

陈景轩眼中闪过一抹笑意,“我正有此意!”

解决草原大患,可是大功一件,至此张家彻底和他们绑定在一起!

第425章 红楼潜龙在渊39 江南……

江南距离边关遥远,即便派了专人送信,也是在两个月后才抵达。

西平府九原镇位于西北最偏远处,比边关第一城西平城还要远一点,由于处在三座高山的夹角处,北面和东西面都有高山阻挡,只留一条通道通往西南方向的西平府。

西平府的位置特殊,处于特殊要道上,正好是北面游牧民族南下牧马的关键节点。

因为东西为高山,南边是广阔的平原,虽然土地荒漠化严重,不适宜种植,但也一马平川。

而西平府就建在这里,建设在黄沙中,用高高的城墙,阻挡北方的骑兵。

大楚开国后,太宗皇帝南征北战,从北方游牧民族手里抢下了这里,占据了天险之地。

但当时这里一片废墟,原本有的城池被夷为平地,百姓要么被游牧民族掳走,成为了奴隶,要么南下逃亡,或者遁入两边茫茫高山中,成为了生死不知的山民。

太宗打下来后,果断下令,就在此地建立府城,派六万将士驻守。

六万人是需要吃饭的,而这里显然不适合种植土地,那怎么办呢?

除了不断从中原和江南运粮,也要开发一切可耕种的土地。

于是方圆千里,凡是可种植的土地,都被想办法开垦出来,包括围绕山脚一小片田。

这里的山基本都很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山顶上终年不化的雪覆盖着。

这是本地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唯一的水资源,雨水其实非常少。夏天天气一热,冰雪消融,就会形成一缕缕水流,向下冲刷。

但问题是,这些水流没有经过人工引导,只能是一小撮一小撮,不能形成黄河长江那样大规模的河流,但也滋润了山脚下一小片土地。

九原镇就是由此产生的,在三座山的山脚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加上北边高山阻挡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和冷空气,导致这一片温度适宜,水草丰茂,特别适合养马牧羊。

九原镇不大,总数不超过三千户,却能给军队提供几千匹马,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而张家上下十几口人就被流放到此处,原本他们的目的地本该是西平府,但因为朝中有人打点,改为了条件比较好的九原镇。

张老太爷被流放时,已将近六十,到了之后休养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他和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六个孙子,以及三个孙女被分配了任务,每隔三年,就要上交四匹马。

这个条件不算苛刻,至少对当地百姓而言,是比较轻松的,毕竟这里家家户户,谁家没养上几匹马。

但张家是犯官流放,自然没有积蓄,又是文人,对养马一无所知。

好在张老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即便到了边关,也不是全无认识他的人。

九原府就有一位长年驻扎在此的马商,原是江南人,听过张老的名声。

他苦于边关没有好的老师教导儿子,原本想把三个已经七八岁的儿子送到江南去求学。

但毕竟太远了,这一去可能就是好几年不能相见,且他当初不过小民,在江南也实在没什么人脉,能帮儿子入学,于是只能暗自苦恼。

他通过贩马赚的盆满钵满,但总不能让子孙后代,也做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的活吧?

每一次贩马,都需要离开边城,冒死深入草原腹地,才能找到那些隐藏在广阔草原各个角落的部落。

这些人逐水草而居,年年换地方,想要找到还真不那么容易。

且草原除了有敌国的骑兵虎视眈眈,有迷路的风险,更有野兽的威胁,几乎每一天都可能面临生死。

但不如此,他们就赚不到钱。

那些厉害的草原部落,对马匹进入中原,进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