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6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完全不一样。
此时的小姑娘天真可爱,憨态可掬,眼睛大而明亮,机灵活泼。
然而相比具有欺骗性的外表,她的性格更为突出,天生聪慧过人,又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宠爱,两个‘哥哥’百依百顺,养成了她机灵又促狭的性子。
小黛玉聪慧异常,总爱捉弄在她眼里不够‘聪明’的二哥,每每气得林玄玉跳脚,又三言两语撒娇哄好。
尤其在开始练习锻体术后,她不仅心思机巧,更是身手灵动,恶作剧起来,总能让比她大好几岁的林玄玉中招,偏又舍不得责怪。
就像这次,听到妹妹的扎心之语,林玄玉转头冲她龇牙咧嘴,暗暗威胁。
小黛玉眼珠子一转,瞥到进门的苏叶,立刻大声道,“二哥,愚笨不可耻,我们该知耻而后勇才对,子曰,好学近乎知……”
林玄玉瞪眼,“《中庸》背完了是吧,等会儿我就和夫子说,你可以学习《诗经》了。”
“再好不过,”小黛玉不带怕的,弯弯的眉毛一扬,把刚刚林玄玉的表情学得活灵活现,“《诗经》我已经背到卫风了,剩下的半月就能背完。”
她哪里会担心学习的问题,再多一点都没关系。
林玄玉:……
好吧,哥哥是天才,妹妹也不逞多让,就他夹在中间门,显得像个笨蛋。
好在还有一个英莲,进度比他差一点点。
他嘟了嘟嘴,整张脸垮下来,原本的得意一下子没了,“好吧,我错了,我一定努力读书,追上大哥的脚步。”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也得小心不能让妹妹超过他的进度。
小黛玉歪了歪头,对着门口的苏叶甜甜一笑,“大哥,二哥说要超过你呢。”
苏叶微笑,走过去摸摸她梳着可爱发包的小脑袋,“没关系,想要追上我,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门,等三年后,你也能追上他了。”
小黛玉眼前一亮,大声道,“那到时候我和二哥一起考科举,赢过他!”
因为年纪小,加上这几年盐政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林如海作为主持改革的人,首当其冲。
即便有苏叶的保证,为了安全,林家也是低调再低调,不仅很少参加宴会,也很少出门。
而最小的林黛玉被护得最严密,一直在家里接受教育,从未出过门。
再加上林如海夫妻开明,甄士隐也是个率性的人,教给小黛玉和女儿英莲的,和教给苏叶与林玄玉的内容一模一样。
并没有因为她们未来没机会参加科举,就不教授那些知识。
因此她完全没觉察出其中的区别来,满心都是对打败二哥的期待。
林如海和贾敏一愣,不知该怎么和小女儿解释,姑娘是没机会参加科举的。
看到小黛玉眼中,那亮如星辰的期许,以及满心满眼的快乐,都不忍出口道破。
然苏叶只微笑道,“那我们黛玉可要努力了,争取打败二哥。”
“好!”小黛玉高声应道,顺便冲着二哥哥呲起那稚嫩幼稚的小门牙。
林玄玉嗤笑一声,并没有说出那个残酷的事实,只是若有所思看了大哥一眼。
整个林家,他才是最了解大哥的人,知道他心有猛虎,且有着极多的秘密,似乎每一件都能让这个世道发生巨大的改变。
或许……姑娘参加科举,也不是没可能,不是吗?
他掩去眼底那抹深思,继续扬起张扬的笑容,“小丫头,想要超过我,你还是老老实实把《诗经》背完吧,等你把那首先生布置的《无风》最后一句补完,再来说打败我的话。”
之前讲诗歌的时候,甄先生曾给他们布置一首写诗的任务,以《无风》为题。
苏叶结合时局,写的大气磅礴,以无风写飓风,看似平静,岂不闻是暴风雨来的前奏。
而林玄玉则是写人,写了历史上一位被迫隐退,却忧国忧民的名士,从夏季无风的炎热着手,以外部气候的煎熬体现民生多艰,仕人多忧思。
英莲写景,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花草树木对一场春风的期待。
最后就是黛玉,她非要不同寻常,以反衬的手法来写,前三句确实精妙,也非常动人,可在最后一句却卡住了。
这是最重要的一句,是点睛之笔,如果点的好,那不吝为一首能流传下去的好诗。
可如果点不好,就是偏题走题了。
因为前三句都在写风,最后一句必须力压前三句,才能收尾,气势要足,寓意要深刻。
小黛玉尝试了好几次,发现都不够精妙,于是就只能暂时作罢,等她多学点,再续上也不迟。
但这次的经历,却叫她念念不忘,谁让学霸在学习上,从来都信手拈来,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卡顿呢,怎么能不叫人惦记呢。
林玄玉知道她小小的人儿,已经很要强了,于是每每被捉弄后,又不能还手,就拿这件事刺激她。
小黛玉瞪圆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随即眼中出现晶莹剔透的泪珠,要掉不掉,声音也从一开始的活气,变得甜丝丝软绵绵,“爹娘,大哥,二哥可会欺负人了。”
林玄玉翻了一个白眼,“又来这招。”
可转头对上苏叶似笑非笑的视线,立刻站直,语气诚恳,表情郑重“对不起,妹妹,我不该揭你伤疤,我道歉,你原谅二哥好不好?”
小黛玉立刻收回眼泪,眉眼弯弯,笑嘻嘻道,“二哥这是第六次给我道歉,我都记下了哦。”
“你!”林玄玉绝倒,有大哥护着还记仇小心眼的妹妹,果真惹不起啊。
他转头看向苏叶,可怜巴巴,“大哥,你看她就仗着你宠她。”
苏叶轻咳一声,眼底满是笑意,天,这样无忧无虑,天真率性的林妹妹,谁能不爱呢。
第428章 红楼潜龙在渊42 用过……
用过早膳,苏叶牵着黛玉的小手,和林玄玉告别林如海夫妻,往明经堂而去。
作为专门辟出来的读书场所,明经堂的正堂高大阔朗,冬天烧上炭火,又暖和光线也足,原是当正经院落用的。
林家人因为身体弱,一向不讲究什么苦读打磨意志,别苦其筋骨的目的没达到,反倒让家里的独苗生病出事。
因此学习上,林家用来读书的院子是最好的,除了冬天用的正堂,春秋之际用的就是水阁。
水阁在正堂后面,连接后花园有个轩朗的亭子,周围水流潺潺,伴有四季鲜花,读书之余,还可赏四时之景,惬意非常。
按理来说,读书的地方,该是严肃正经才对,怎能如此惬意,实在有违体统。
可林家这个几个孩子的情况,与别家大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先说苏叶,她早不是小孩,没有那般玩闹不正经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