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8


出家修行。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妙玉某方面是黛玉的化身。

黛玉也是自小多病,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建议林如海让黛玉出家,林如海不肯,就说不许见外姓人,也不能见哭声。

黛玉都没有遵守,去了贾家,遇见了贾宝玉。

而妙玉也是,本是个质洁之人,奈何遇到了贾宝玉,心动帆动,终究掉入泥淖。

黛玉和妙玉,几乎是一种命运的两种选择,无论选哪一种,最后结局都是相似的。

既然现在黛玉从出生身体就很好,妙玉自然而然也没了那多病身。

可她还是出家了,这是因为妙玉父母早亡,在她三岁时就去世了,又没有其他亲友,干脆托庇在师父门下,又莫名和原著契合起来。

苏叶此时见到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就知道是两人的缘故。

妙玉本就是方外之人,和贾家林家的牵扯都不深,即便后来入了大观园,也不过是无牵无挂的姿态,只心有挂碍罢了。

也因此在苏叶没有刻意改变她命运的情况下,妙玉是受到影响最少的人,很轻易就走上了原著的命运。

当然了,或许这里面少不了和尚和道人的手笔。

苏叶笑着上前,“梅花雪水和雨前茶,果然好搭配,妙不可言,不知道两位大师可允我二人讨一杯茶喝,也好尝尝这东软梅香和茶香?”

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当然也注意到来人,对视一眼,齐齐站起,对苏叶略微施礼,“原不知星君在此,怪道命数发生偏移,敢问星君……”

“你们说的星君是谁?我吗?”苏叶不承认,“我只是想喝一杯茶的普通人而已。”

她可不是什么星君,也不想和两人聊什么神神鬼鬼的,那个等她实力再高点,有一力降十会的本事,再去那仙界好好论道一番不迟。

现在嘛,既然在人间,当然只谈人间风花雪月了。

两人被直接梗住,碍于苏叶的身份和本事,也不该再提了,对视一眼,重新露出憨厚傻痴的表情,“有请,有请。”

跛足道人提着茶壶,给苏叶和周泰分别斟上一杯,茶杯古朴,茶叶清香,加上亭中凉风习习,顿时把一路行来的焦躁和热意打散。

苏叶连喝三杯,感觉已经解了干渴,询问周泰,“是否还要?”

周泰摇摇头,表示自己够了。

苏叶点头,笑着放下茶杯,对二人道,“感谢两位大师招待,不过既是方外之人,又何必困于这须弥之地,不如归去?”

意思是叫他们不需再管了,直接回去就罢了。

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对视一眼,面上隐隐有为难之色。

眼前的星君他们得罪不起,人大佬下凡一定携大任务而来,他们要是掺和其中,坏了事,那是九条命都不够偿还的。

可回去也不行,他们本体都已经在警幻仙姑那里留下把柄,要是被仙姑知道,事情没办好,直接把他们的事抖落出去,那到时他们安有命在?

一时间两人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苏叶含笑不说话,只道,“你们还有事?”你们还要使手段改变这命运吗?

“不敢不敢,”两人忙道,“我们正要往那深山中修行,不沾凡尘中事,敢问星君……”可满意?

苏叶点头,可有可无,“那就不打扰二位修行了。”

“对了,”走出一段路,她突然回头,吓了两人一跳,“无论犯了什么错,多积功德总是不错的。”

有功德,才能在危险的情况下保你们一条命啊!

她这话意味深长,听在两人耳中,犹如醍醐灌顶。

也是,如果实在逃不过,那不如多积攒功德,好在受罚时,保下神识,以便未来再有成仙之日。

这也算是一条退路,如果他们和警幻仙姑闹翻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向苏叶行礼,以示感激提携之情。

苏叶摆摆手,带着周泰离开了。

周泰惊奇的上下打量他,“我只听说京城荣国府有个衔玉而生的公子,来历不凡,不知你这个扬州来的,也如此神异,叫那般道士和尚对你恭敬有加,想来也必定是那神仙下凡了。啊,我差点忘了,这贾家不就是你外家嘛,神仙投胎做亲戚,合理!合理!”

苏叶翻了一个白眼,也没有解释,这家伙显然只是调侃罢了,“蠢材,蠢材,我在和那两人论佛法道经呢,你竟是听不懂?”

“不懂,”周泰果断摇摇头,“吾乃儒家弟子,敬鬼神而远之,自然不懂这神神叨叨的。”

“那要我解释给你听吗?”苏叶挑眉。

“不用,不用,我与佛道无缘,就不劳烦林兄了,”周泰心里想了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只插科打诨过去。

两人心照不宣,今天的事无需解释,也不会向外传,只是朋友之间的秘密罢了。

“茶喝完了,还要继续逛吗?”苏叶询问道。

“当然,我得提前找好了梅树,等年底雪花降临时,好守在前面,免得叫人抢了去,”周泰笑嘻嘻道。

“那你可赢不了别人,”苏叶耳朵一动,听到读书声,清脆悦耳,出自两位少女。

周泰也听到了,“咦,这里竟有人在读书,不如我们前去结交一番,说不定能认识几个朋友呢。”

说话的功夫,苏叶竟看到他眉间红鸾星动。

居然是姻缘天降吗?

就不知道这星动的对象是谁了,是那清洁高雅真妙玉,还是淡雅脱俗邢岫烟?

第438章 红楼潜龙在渊52 “数……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诗极好,真真是说尽了梅花的美,妙玉师傅,你惯爱梅花清雅,岂不与你也颇相称,”一道轻柔平和的女童声,穿过重重竹林,映入两人耳中。

“你懂什么?”另一道清冷的声音斥道,“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②”

“好!”周泰大声喝彩,“只是难免悲观了些,虽然人终一死,可既然来过一遭,总要感受这人生五味,方不辜负了好时光。”

两人走出竹林,看到有一凉亭,亭中有一位道姑打扮的少女和一位女童,两人都拿着书本,似乎在教学。

他看了看两人中间桌上摆着的几本书和一盏茶,“就像这清茶,初品为清苦,后有回甘,岂不就是那人生,经历时自是痛苦难当,可老来细细琢磨,哪一样不是记忆里的甜?”

周泰天生豁达,或许也和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对人生的态度,不强求,不逃避,乐观,积极,品位每一天。

这和妙玉的人生准则大为不同,她讲究,锱铢必较,清高自诩,以至于产生洁癖,不容于世。

两人仿佛两个极端,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