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9
日前游历经过,发现大半土地荒漠化,不要说种地了,就是水源都难寻。”
闻言,齐绵竹也叹息一声,“虽然做出来没用,但是……”
“我有一个更好的机械构想,”苏叶打断他的话,直接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纸。
齐绵竹当即抛却刚起的多愁善感,炯炯有神盯着图纸看。
然而那图纸是机器构造,和原本的木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运用的动力系统也完全不一样。
齐绵竹只能勉强看明白一点点,不到十分之一,然而他却能凭借着天赋和对器物的了解,猜出那是以水为动力系统的。
“像纺纱车,”他喃喃,“不不不,这不是专门用来纺纱的,会是什么呢。”
苏叶挑眉,想不到这人天赋这么好。
这是纺织设备,纺纱设备是另外的图纸,和它有六成相似,其核心区域不同罢了。
他说的也不算错,只要稍微改一改,就能作为纺纱设备使用。
确定这真是人才,苏叶就不吝口舌忽悠,先告诉他自己有专门研究器械设备的研究院。
木工已经落伍了,哪有器械有趣?
然后抛出一大堆器械知识,引起他的兴趣,立刻戛然而止,表示不是自己人,不能接触更重要的技术。
在她一通忽悠下,齐绵竹恨不得立刻跟着她去江南,去学习那些更加深奥的器械知识。
可随即,他就丧气,“我父母不会答应我出门的。”
苏叶挑眉,表示这完全不是问题,“你可以说去江南书院学习,你已经是秀才了不是吗?”
“你也觉得我应该考科举?”齐绵竹面上不高兴,“可我不喜欢当官。”
“不,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苏叶觉得秀才的功名已经够了,说明他的学识底子不差,要是之后再把器械相关知识学会,等未来,可以成为官方研究员,也是有品级的。
这种的一般也不需要和外人打交道,只要专心研究即可。
至于管理等杂事,完全可以交给其他稍微懂技术,又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来做。
两人商量好,苏叶就留了江南书院的推荐信给他,并对齐家父母表示,“江南有夫子很擅长教导这种性格的学生,可以前往一试。”
两人听闻,立刻欢天喜地为儿子收拾行李。
他们实在烦恼儿子这状态,之前还好,他们当父母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出门即便不情愿也不会拒绝。
可最近这两年,他简直是忤逆不孝,一个人搬到偏远的地方去住,还不让任何人靠近,饭都只能送到院门口。
要不是怕外面传出不好的名声,影响儿子科举,他们都想直接冲进去打人了。
现在终于看到希望,儿子被说服,愿意出门,他们不多做思考,当即让管家套了马车,立刻送少爷下江南。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只要发现有特殊才能的,苏叶就会引导他们去挖掘自己的才能,即便现在看着不务正业,可等几年后,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她发展的根基啊!
等到第二本《历史小故事的历史》发行,苏叶终于和众人告辞,离开关中。
这次打算前往巴蜀,天府之国的富庶不去见识一番,游历是不完整的。
不过在进入巴蜀之前,她要先等到大漠的消息。
毕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不仅体现在进入巴蜀的艰难,通信也变得尤为缓慢。
整个川地,都被崇山峻岭包围,与外界隔绝,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进入盆地腹地还好,有人烟的地方通信也方便,苏叶提早在这里布了联络点。
然而她的打算却是踏遍山水,秦岭,武当山,神农架……这些耳熟能详的地点,那些留下脍炙人口诗句的地方,她都想去游一遍。
尤其是神农架,这是传说最多的地方,有数不尽的奇珍,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以及山民的奇风异俗。
据传上古典籍中记载的各种奇珍异兽,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毕竟神农在这里找到四百多种良药。
另外还有神人的传说,屈原记载里面有山鬼等等。
只是此地太奇峻,危险重重,很少有人能深入,进去了也很难出来。
苏叶之前一直觉得疑惑,太虚幻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原著中描述,它位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
离恨天在道教文化中,十层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
而太上老君的道场兜率宫,就是这十天离恨天。
也就是说,太虚幻境尤在这离恨天之上。
怎么可能呢,离恨天已经是最高的了,没有一重天压在它之上,再结合太虚幻境这个名称,只有一个解释,假的!
天界压根没这种地方,集合苏叶知道的小世界运行规则。
这个红楼小世界是附属在仙界中世界,作为仙神历练场所,而能编织这样一个小世界命运因果的神仙,在天界该有一定地位,但绝对比不上太上老君,也就差十七八个档次吧。
然而之前的试探,让苏叶获知,警幻并不是真的能完全掌控这个小世界,而是因势利导,提前布局罢了。
更甚者她影响金陵十二钗的方法,是提前给她们喝下灌愁海之水,让愁思浸入她们的灵魂,不得挣脱,方才能跟着警幻的剧本一步步走入那个编写好的结局。
可仙神的历劫,哪个不是为了去掉身上的七情六欲和因果?应该做减法才对,历练之后大彻大悟嘛。
怎么是本来身上没有的东西,提前喝下,再去经历,这是她们需要度过的劫吗?
这就好像你本来是因为要偿还某一世父母因果,而去下凡历劫,了解这因果,结果送你下凡的人,给你投下情丝,让你顺便再历个情劫。
这怎么说呢,是多此一举,还是节外生枝?
再来说林黛玉,她原本的目的是偿还恩情,要以泪还恩,按理来说,她本就有泪需要偿还才对。
那又为什么要喝下灌愁海的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吗?原有的份量不够,于是多加点?
思来想去都觉得这里面猫腻很大,民间虽然流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为赞美世人品行,特意往大了说的。
可在天道那里,却讲究绝对公平,不会因为他给了你一饭之恩,就让你用命去还,总归是得一还一。
按照天道规则,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了多少水,报恩的时候,相同份量的泪水就会还回去。
而这‘水’本就存在她体内,不需要外物添加。
除非真的哭不出来,需要外物推动,那这报恩之说,就很值得商榷了。
再加上跛脚道人和赖头和尚的态度,让她发现他们对警幻仙子也没那么恭敬,只是忌惮罢了。
相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