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9


刚平息,戚十一前不久又带着原鞑靼和瓦剌的人,去攻打了西域,在三月内横扫西域诸国。

胜利果实刚享受没多久,就要面临这样极寒天气。

没有粮食,稳不住军心,更容易让刚打下来的地盘产生动荡。

可很明显,这次朝廷一定会使绊子,不给戚十一一点粮食,谁让他不声不响就拿下西域。

现在戚十一的地盘,比大楚都大了,甚至两倍有余。

要不是这些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大楚真忍不住对戚十一动兵了。

从上月开始,朝中一天几十封折子,全在抨击戚十一,把他描述成了太武帝,这是北魏统一北方的皇帝。

要苏叶说,戚十一更像成吉思汗,可朝臣们不敢说呀。

毕竟蒙古人是真的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

说戚十一是成吉思汗,岂不是说大楚要亡国了?

当然,他们的内心不是没有忧虑的,甚至想过要不要率先发难,攻打戚十一,毕竟他太不可控了,竟然不申请就去攻打西域。

为着这件事,朝中争吵了好久,京郊大营的士兵甚至已经训练起来了。

在吵得最凶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戚十一在此战中,身受重伤,没有性命之忧,却也要休养好几个月。

大楚君臣不由松了口气,这就表示戚十一暂时不会南下,那他们到底要不要趁你病要你命?

关于这一点,陈景轩这个被调回去,先太子心腹,现新帝眼中钉的存在,连着一个多月上书,强烈要求发兵,给戚十一一个教训。

他甚至申请上战场,陈景轩文武双全,这点毋庸置疑,但他当文官这么久,还能不能打仗,这点存疑。

不过他表现的相当愤慨,乱臣贼子,绝不能姑息!

而他越是这样,新帝心里就越犯嘀咕,毕竟他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很担心陈景轩这个太子近臣觉察了什么,想要报复他,为先太子报仇。

哦,对了,先太子遗孤义忠郡王也长大了,怎么说呢,低调到平庸的程度。

但谁知道他是真低调,还是真平庸?

反正他和先太子一点想象的地方都没有,论品行,论能力,简直无一可赞赏之处。

要不是那相貌有四五分像陈婉莹,还真会被怀疑,到底是不是先太子的种。

毕竟那样耀眼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平庸讷讷不敢言的孩子?

可想到他的出身处境,又好像能理解,毕竟新帝绝对不会让先太子遗孤变得优秀。

而新帝确实做了一些事,让义忠郡王身边的嬷嬷太监,以及授课老师把他往歪路上引,虽然这孩子因为过于老实,而没有变坏,但确实也平庸至极。

看到这样的外甥,陈景轩心里怎么想。

新帝以己度人,觉得对方一定会怨恨他这个新帝把先太子儿子教成这样。

心虚之下,他看陈景轩做任何事,都好像是在针对自己。

偏偏他还不能对陈景轩动手,因为太上皇要留下陈景轩保护义忠郡王。

他甚至直接言明,“我让你把那孩子教得无能,是因为无能就无法威胁到你和你这一脉的皇位,这孩子变成这样,九泉之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大交代,可为了你,不得不如此。但你也要保证那孩子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健康长寿。”

新帝能说什么,只能讷讷答应下来。

而陈景轩既是保护义忠郡王之人,也是监视他之人。

太上皇死了还好,他想处死陈景轩就处死,可现在太上皇在,且他的儿子们也长大了。

新帝很担心,万一老爷子不高兴,直接废了自己,选自己儿子继位,要如何是好?

他的五皇子时不时会被太上皇叫过去,带在身边教导几天,当着亲近人的面,甚至说出这个孙子像他的话。

这是什么意思,还用说吗?

就是看好的意思,新帝唯一庆幸的是,五皇子还小,不足以威胁到他的地位。

但要是他有异动,对不起先大哥了,以太上皇的偏心,可能为了保义忠郡王,真的会换个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越发对陈景轩的行为敏感。

自回京后,他虽然因为功劳入阁了,却也被边缘化了。

而陈景轩也知道自己不受新帝待见,倒也老老实实的,啥都不掺和,似乎一心养老。

可他不过人到中年,怎么可能养老呢,想想就知道是假的,其中一定有猫腻。

新帝没查出来,就越发不安。

现在陈景轩一反常态,旗帜鲜明的表示要给戚十一一个教训,甚至态度极为激进,这就让新帝怀疑,他是不是想让自己发兵攻打戚十一,惹怒他,然后戚十一直接南下攻打大楚,让他成为亡国之君。

你还别说,这个念头一兴起,就怎么想怎么合理。

就戚十一那武力值,边关那些将军真顶得住?别不是直接开城门投降吧?

新帝被自己的猜测生生吓出了一身冷汗,招来心腹问策。

其中他最倚重的几人,都说戚家声誉放在那里,戚十一要是敢南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违背祖宗的决定,到时候他自己的手下都要反他。

毕竟戚将军的忠义,才是戚家特殊的根本。

可如果大楚这边主动进攻,说不定正好给了戚十一借口,今年天气这么冷,大漠和西域肯定也没多少粮食,估计这会儿戚十一正愁呢,大楚出兵了,他正好有理由来抢。

说到粮食,新帝不由道,“粮商会那边查了没有?他们今年真的没把粮食卖给戚十一?”

早在秋收前,钦天监就观测出,今年会是个极寒天气,大楚朝廷想给戚十一一个教训,于是暗暗下令,不准卖粮食给他。

但新帝怕有人阳奉阴违,尤其是粮商会,和陈景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值得信任。

“查过了,查了好几遍,粮商会很配合,说不卖就不卖,他们今年的粮食已经运往西北和山东等受灾比较重的地区,估计这会儿已经卖完了。戚十一想买都买不到。”心腹连忙道。

“好!这样一来,我们就更不能给戚十一借口来抢粮,”新帝表示满意,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太上皇说出兵如何如何艰难,最好不要。

太上皇没有表态,还在观望中。

恰好此时,戚十一拖着病体写的奏折到了,上面不仅详细讲述了自己出兵西域的前因后果,还提出一个两位皇帝无法拒绝的好处。

简单来说,戚十一出兵是因为西域诸国贪得无厌,棉花整整比去年高了一倍,还不肯多卖他们。

大漠有多冷,那是每年都要冻死好些人的,他客客气气买东西,西域竟然还拿乔,敬酒不吃吃罚酒,那自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教训。

棉花涨价和难买的事,两位皇帝也知道,织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