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3
些年勃固时不时发生叛乱,更甚者有一支叛乱军隐隐有王者气象,目前已经拥有勃固三分之一地盘。
且他们已经好几年不像兰云国纳贡了,兰云国的士兵去征讨了几次,倒是赢多输少,只是每次去都翻山越岭的,实在麻烦。
此情况多了,朝中就有人找借口,说他们是仁义之邦,不该侵扰人家。
兰云国主还是有点脑子的,他的仁义主要针对同胞。
而他认可的同胞,一是共同继承汉文化的大楚,二是南邵其他人,同根同源。
至于勃固,则是彻彻底底的外人,所谓外族之人,其心必异。
他宁愿崔珲把勃固占了,也不想让这里脱离出去。
对此,魏斌只有一句话,不要白不要,虽然目前难啃了点,但是不要紧,只要吞下了,早晚能消化的。
等到开春,新的南邵国建立起来,磨刀霍霍向勃固,扩张的脚步从不停歇。
而苏叶早在第一战结束后,就离开了朱提,先在南邵转了一圈,确定计划不会出大的问题,就顺漓江南下,过西江,转道珠海。
这里有一个庞大的码头,两年前修建完成,之后凡是要出海,前往南海,都会从这里出发。
苏叶没打算去水师军营,而是在这里联系了一支商队,购买一些货物,打算以商人的方式,跟着下一次西洋。
春景和春来得知她的打算,特别想阻止,毕竟这年头虽然造船业已经发展得不错,海上风险依然大。
他们生怕苏叶出去遇到危险,要知道海上不像陆地,轻功在海难面前,也捉襟见肘。
苏叶知道他们的好意,但她有不得不出去的理由,这一趟考察,是必须的。
身为女子,苏叶想登临帝位,所要面对的,首先就是宗室的反对。
大楚虽然不让宗室揽权,但因原本人数不多,待遇其实还可以,尊荣是尽有的。
而华夏传承千年,对女子的打压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即便她以强硬的姿态登临帝位,那些大臣碍于她的权势,不敢明面上做什么,可心里肯定想着徒家宗室。
而徒家人又怎么甘心被她一个女子摘了桃子,肯定小动作不断。
苏叶懒得应付他们,也不想和武则天一样,为了坐稳皇位,屠尽李唐宗室。
她只是想赚钱罢了,商人嘛,喜欢共赢。
而她本质上,并不多爱权利,更喜欢放权,让手底下的人去办事,自己掌握大方向即可。
如此一来,容易让徒家宗室有可乘之机,可为此像武皇那样,权利一把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也累的慌。
有什么办法,既能让自己轻松掌权,又能防止他们搞事呢?
无非就是把人远远打发了,现在交通信息不便,在实现科技大爆发前,大楚疆域辽阔未必是一件好事。
陆地上的地盘已经够她折腾的了,剩下那些比较远的岛国,与其以后被西方人占有,最终成为进攻大楚的跳板,不如一开始就打上大楚的烙印?
所谓藩属国,最好王位同根同源,是大楚血脉,这样即便以后苏叶这一支弱了,被周边国家攻占了,也都是大楚自己人,甚至都是徒家人。
最重要的是,当徒家宗室成为这里的统治者,毫无疑问,他们就必须接受华夏文化教育。
这么好的东西,传承了几千年,是时候共享给大家了。
苏叶表示,她非常大方,绝不藏私!
因此此行,她是去考察那些国家的,哪些必须掌握在大楚手里,比如关隘,像之前的东夷国,在航线的关键位置上,为了方便,不能交给别人。
再比如有特殊资源的海岛或地区,现在送出去,以后需要想再拿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资料苏叶都有,但也需要实地考察一番,小世界不同,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是有的。
而可分配出去的地方,土地面积大小,资源状况,当地情况,也都得了解清楚,才好根据远近亲属和立功状况给宗室那些人分配。
等分配完了,也不是完全不管了,他们还必须按照本土状况,每年给大楚上交赋税的。
说是藩属国,其实苏叶是按照周朝的分封方式,给你一块地盘,一些士兵,匠人,百姓,你去把地盘打下来,之后就是大楚属国了,按时交赋税即可。
当然这赋税是按照土地大小,和土地上的实际情况上交的,每个地区当然不一样。
具体数值,苏叶只有亲自走一遍,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在之后不被这些藩王和大臣联合蒙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得亲自去看看这些地区的实际状况,是必须派兵攻打,还是和平演变,亦或者想其他办法。
像某个国家信奉□□教,你就必须把他们打服,然后把教廷灭了或者赶出去,权力收回来。
至于剩下的教众,信教可以,但不能完全信教,必须接受华夏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下一代。
像这种地方,就要严格防止教会势力反弹,经营防范自然和其他地方不同。
南海以及大西洋上的国家不少,每个国家都不尽相同,有的容易得到,有的会抵死反抗,她总要先区分出来,才不至于损失惨重,又得不到真正的战果。
所以这一趟,她必须要去,且得越远越好,不能做到全球航行,也必须去非洲逛一圈,绕过好望角。
而兴隆商队就是路线最长,停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商队之一。
这兴隆商队背后有宗室,勋贵,朝臣和好几个大商户支持,光船只就有两百艘,这次出行差不多一百五十多艘。
在航行过程中,陆陆续续会有船只带着换到的货物返航,最后去好望角的,只有二十艘罢了。
他们除了自己做生意,也接受其他商人定船票。
苏叶要了三张价格最高的船票,还有一个大货舱,用来存放商品。
价格高不只舱房布置好,也代表了路程,去多远都行。
苏叶直接言明,跟着去最远的距离,之后返航,至于货物,她会陆陆续续出掉,不会带去那么远。
也就是说,登上那最后二十艘船的,只有她三人,没有货物。
这就好办了,对方一口答应,同时心里也猜到,这位长相不是一般出众的公子,绝不是商人,而是出门去长见识的。
也不知道哪家贵公子,只希望千万不要是京城那些贵人,不然出了事,他们船队也会跟着吃挂落。
之前就有一人,非要跟着出海,结果遭遇海上风暴,失踪了,那家是勋贵,当即闹到皇帝面前,最后商队赔了一大笔钱,甚至让渡出一条航线去,才解决了这件事。
从那时起,他们就要求每位顾客签下保证书,保证出现任何意外,都不准找商队的麻烦。
但皇权社会,那些贵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