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5
这又增加了几千个有品级的官员名额,户部尚书抽了抽嘴角,官员越来越多,国库发的俸禄岂不是也越来越多?
越想越不是滋味,哎,只希望皇上那国企赚钱的法子有用吧。
“臣遵旨!”甄大人连忙答应。
苏叶看了一圈,点名吏部尚书,“这件事康大人配合,尽快落实,农业是根本,不可马虎。”
康驰站出来应承。
“至于前期费用问题,甄大人,粮商会历年的收益是否能应付?”苏叶直接询问。
“回皇上,目前粮商会总收益有三百万两黄金,留下一部分做研究,以及今年秋收购粮运粮的资金,可挪出两百五十万两黄金,”甄大人说的时候,颇为得意。
短短十年间,他就为粮商会攒了这么大的家底,要说能耐,称一句当世陶朱不为过吧?
果然,百官听完只觉讶然,竟有这么多吗?
比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出一半,虽说是十年的积攒,可已经很厉害了!
要不是这是皇帝私产,要不是皇上现在决心拿出来修水利,设立农技站,他们可真要弹劾这甄士韬,还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甄士韬似乎明白他们在想什么,直接道,“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是合法所得,粮商会这些年经营,除了钱财之外,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开辟更多荒地,引进新的良种。在粮商会的带领下,粮食总产量是十年前的六倍!皇上,微臣斗胆代粮商会众人求个恩典,这些年他们兢兢业业,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搞研究,提高产量的研究员们。”
“做得不错,是该论功行赏,甄大人下去列个名单出来,做出贡献的研究员给品级,就从正五品往下都可以分。”苏叶点头赞许。
“皇上不可!”当即有御史台大臣大惊失色,站出来反对。
苏叶瞄他一眼,眼神锐利,“秦大人,司农官为几品?”
“这……正五品,”秦大人迟疑道。
“那这些年,司农官可做出什么功绩来?朕不要求多的,提高产量啊,发掘新种子,或者改良农具,任何一项就好,这功劳可有?”苏叶淡淡道。
“这……臣失言,”秦大人面色为难退下去,他也不是司农官,哪里知道司农官有什么功绩?
而朝堂上站着的两位正副司农则战战兢兢跪下,“臣无能,未立下寸功!”
两人额头冒出细细密密的汗,是被吓得。
“起来吧,”苏叶无奈道,“朕也知道你们的职责,是督促全国粮食春耕秋收,尽职尽责就罢了,改良良种增产也确实难了些,朕如此要求就是为难你等。”
这话一出,简直是在两人脸上扇巴掌,他们是司农官,想办法为粮食增产却很为难,相当于说,他们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但两人心里也委屈,改良种子和增产,哪个是容易的?
他们是科举出身,虽然不是五谷不分,但对地里的庄稼,哪有农民熟悉。
谁想到皇帝如此厉害,弄出一个粮商会,垄断全国粮道不说,还整出一批莫名其妙的研究员,让粮食产量蹭蹭上涨。
他们说做不到,就显得特别无能了,人家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还配坐在司农的位置上吗?
两人心下难安,深觉官位怕是保不住,不由埋怨秦大人多管闲事,皇上要设立农官就设呗,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劳,封赏个五品以下的官职怎么了?
所幸苏叶没打算拿他们开刀,瞥了秦御史秦一眼,直接道,“以后这些农业研究员就统归你们管辖,按功行赏便是,从九品级到从五品,你们知道怎么做。”
两人闻言顿时大喜,立马磕头应下。
不仅没有被降罪,甚至还增加了权柄,原本一个按部就班的司农官,管的就是一些给全国各地发公务,督促农耕之事的闲杂事。
这都是年年做惯了的,当地父母官也不需要他们催促,因而都是闲事。
现在皇上把一群能研究出新良种,新种植方法,提高产量的研究员分配给他们管,相当于增加了他们手中权力。
当然了,两人有自知之明,知道研究方面插不上手,可作为顶头上司,研究员的功劳也有他们的一份,且研究员的升迁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是实实在在的权利。苏叶如此做,自然是名正言顺让研究员获得品级,目前来看,好似是司农官手下的编外人员。
等到他们因功劳获得官身后,一步步升上来,早晚会取代现在的司农官。
以后,司农官的位置就不再是科举入仕的官员来坐了,而是在农业上有突出功绩的研究员们!
“甄大人,把之前那些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整理一份,交给司农官,由他们决定如何论功行赏,”苏叶吩咐道。
“是!”甄士韬立刻答应。
秦大人还有不满,那些泥腿子出身的研究员,怎么能当官呢,却被身边同僚一把拉住。
他们示意秦大人去看那两位司农官的神情,挡人前途的事千万不要做,不然啊,即便他是御史,也遭不住愤怒的炮火。
何况两位司农官这些年兢兢业业,没有一点错处,秦大人要是反对害得他们失去到手的权利,甚至丢了官职,报复起来,够秦大人喝一壶的。
这两位司农官可也是官僚家庭出身,家族世代都当司农官,因为不功不过,一直没机会提升。
现在苏叶抛出橄榄枝,只要他们带领研究员做出功劳,一定会往上升一升。
虽说是为了给人腾位子,可他们高升是事实不是吗?
秦大人看着恶狠狠瞪过来的眼神,面色不好,倒也闭上了嘴。
苏叶在上头看得很满意,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果然很好用,给一些人利益,他们为了保住利益,自然会跳出来把反对之声压下去。
解决完这桩事,甄大人重新回禀,“粮商会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有记录可查,臣恳请皇上派官员调查,以免大家怀疑粮商会的用心,粮商会上下都在努力做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不错,”苏叶赞许点头,“甄大人能主动提出,可见问心无愧,江大人,你就从户部调配几个官员和账房,去接收粮商会的账本,好好清查一番。”
说完,不给众人反应机会,又下了一道命令,“至于粮商会里那些商人,只要查出没问题,就赐牌匾‘取之有道’望他们一如既往,重诺守信。”
这倒是没什么,一块牌匾而已,大臣们还不看在眼里。
可当消息传到商人耳中,顿时沸腾了,有这牌匾,相当于有了金字招牌!
没想到加入粮商会还有这好处,一下子就在本地乃至全国出名了。
这是许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也让那些一直被甄士韬压制的粮商们,顿时扬眉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