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4
苏叶早就想打造这样一支队伍,但目前三面战场都用不上,北边有戚若领导的蒙古骑兵和女真兵,本就所向披靡,不需要画蛇添足。
西南魏斌对上勃固也基本一路平推,要不是人口实在有限,打过去也占领不完大片土地,勃固人输了就遁入山林,实在不好管理,早就打下来了。
目前策略上只能缓一缓,等到陈铭稳定住勃固南面地盘,两面夹击,届时就不怕这些人乱窜了。
海上水师更多需要的是配合训练,海上打仗,只能待在船上,登陆也需要大队人马,靠单兵作战的机会少。
即便需要,宋将军手下也不是没能人,实际有许多实力突出的兵王,可以任他随意调遣,并不需要横插一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既然三人能力突出,那她何必去影响别人如何带军呢。
因此特种兵计划只能暂时搁置,现在正好,女性在体力上稍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加强训练,女人也不差,用上训练特种兵的方法,完全能弥补体力上的不足。
到时让他们见识一下,女人也天生适合战场!
如此,等到有需要之时,她派女兵上阵,就不会再有人反对了。
梅霜聪明,理解了她的意思,啪得一声跪下,“臣必竭尽全力!”
苏叶很满意,鼓励了几句,给她调拨资源,至于人手,需要她亲自去挑选。
等人离开,苏叶接见另外一人,叫苏半夏。
这姑娘在这一批女官中,是年龄最大的,足有二十三岁,却单身未婚。
苏家原是御医,苏半夏的爷爷医术在当年太医院那也是数得着的,安安稳稳过了三十年,传承衣钵的大儿子突然没了。
苏家只有两子,大儿子跟着父亲学医,年纪轻轻便学有所成,为了精进,去全国游医,却在几年后,病死在外面。
老爷子心灰意冷,病了一场后告老还乡。
大儿子走的是医道,小儿子则学业有成,考中举人,不可能放着大好前程,改学医。
苏半夏是大儿子唯一的孩子,虽然是个女儿,却小小年纪天赋惊人,老爷子也就可有可无教导着。
等到她及笄,本该出嫁的年纪,在外地当官的小儿子也没了,留下三个年幼的孙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两次,老爷子承受不住这过大打击,一病也没了。
于是苏半夏靠着治女人病,撑起了老爷子留下的药堂,顺便教养弟妹,直到二十三岁还未出嫁。
为了让弟妹有出息,她也从未放弃过学业,一边学文,一边继续精研医术。
之前恩科,她二弟考中,虽是同进士之列,可谁让现在缺人呢,一样提拔重用。
在送弟弟来京城科考的路上,她听说也有女子考核,考中了能当女官,顿时心动了。
当个女大夫被人鄙夷,未来还可能影响弟妹和家族声誉,可要是女官呢?
那也算光宗耀祖了吧?
于是报名参加考试,虽然在吊车尾,却也考中了。
看到她的履历,苏叶就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才到手。
“我要建立女子健康卫生保障体系,专门为女子医疗服务,包括治疗女子疾病,孕产相关,小儿疾病,女子生理心理健康等。从培养大量女大夫和女护士开始,到管理女子医院一条龙,你愿意接下这个重担吗?”
第508章 红楼潜龙在渊122 苏叶……
苏叶仔仔细细阐述了要求和期待,最后总结,“女子生活在世道不易,从出生到出嫁,几乎一步一个坎,朕身为女子,自然要提高女子地位。让她们有机会读书,外出工作养活自己,掌握话语权,获得和男子一样的权利。但那还不够,女子还面临生育这个大难题,伴随而来的是为了家庭子女必须做出的牺牲。这是天性,朕无法改变,只能在健康上面多为她们想一想。”
“有了女医,女子生病不用遮遮掩掩,可以直接找大夫,怀孕生产也会安全的多,这能挽救多少人性命!苏爱卿,你原就是大夫,想来更了解女子困境,希望你能尽心竭力,为女子的未来打造一个更健康安全的环境,更舒适的未来!”
论忽悠,苏叶是专业的,苏半夏听完,热泪盈眶,激动到声音哽咽,保证道,“臣必不负圣上所托,必竭尽全力建立好女子医疗体系。”
“太好了,”苏叶拍拍她肩膀,“钱财和部分医女已经准备后,任由你调用。”
不错,其实一直有医女的存在,只不过在太医院,医女是最底层,和药童差不多,她们没机会升迁,学不到更多医术,只了解个皮毛。
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太医给娘娘们诊治不方便时,代为观察,顺便传达。
不过她们好歹在太医院耳濡目染,对于药材还是认识的,苏半夏培养起来会更容易些。
且这些人回来做医女,本就是宫中宫女,生死都掌握在皇帝手里,还没什么机会出宫,苏叶给了她们向上的机会,要做到好,还能变成女官,自然一个个劲头十足。
至于钱财方面,苏叶把给医疗方面的资源全部给了苏半夏。
她要做的事,不仅关系女子健康,还有幼儿健康和小儿疾病治疗。
男人和老人原本就有大夫,可以直接让太医院出面,成立一个医学院,宫里的太医没事都去上课。
现在皇宫里人少了,本也用不上那么多太医,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人是免费帮京城权贵看病的。
所谓的免费当然不是他们不给银子,而是银子到了太医手里,并不会交给太医院。
太医院的花销是直接从国库拨款,也就是说,他们拿着朝廷的铁饭碗,经常干着私人的活。
明面上是皇帝对这些王公大臣的恩典,实际上众人早已习以为常,谁也不会多感激一份。
既然如此,不如就给他们弄一个医博士的名头,都去培养学生吧。
这个学生是许多人□□学,并不是徒弟,也用不上他们倾囊相授,加上苏叶要求他们编撰医学教学书籍,也算能青史留名了,自然没人不乐意。
因此太医院平日只有一半的人留守,剩下的都去太医学院,当然,这是轮值,并不是完全分开,只是在两处上班罢了。
皇宫这些太医,王公大臣自然不敢再请,本就剩下的不多,还一个个在全力想办法救治太上皇,虽然是做无用功,但这个态度得摆出来。
他们哪里敢和太上皇抢人,因此他们需要太医的时候,就去医学院请。
但课表是排满的,本就在太医院待几天,学院几天,因此在学院的那几天课很多,他们实在抽不出时间上门看诊。
最后没办法,医学院的负责人,也是太医院副院判,在征询苏叶同意后,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