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7
现在吉蒂让他去追求大姐,原因是奥博朗斯基放弃了陶丽,她很伤心,列文似乎没理由拒绝。
见他心动了,吉蒂连忙道,“您就追求她,就当帮助她度过伤心了。要是不成功,你也不损失什么,对吗?”
列文无言以对,或者说有点心动。
但他性格本就慢热,做事之前犹豫不决,因此虽然答应了,却好几天没开始行动,急得吉蒂团团转。
虽然陶丽表现的一如既往淡然,可没人时,却会坐着发呆,脸上露出哀伤。
吉蒂偷偷带着列文看到这一幕,催促他赶快行动。
列文见到陶丽伤心,也感觉非常难过,下定决心,第二天早上,送了亲自摘的一捧花,放到陶丽卧室门上,花束中还有一张精致的小卡片:
致最温柔善良的陶丽小姐,您就像这些花一样漂亮,祝笑容永远明媚!
陶丽很意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收到花,这一向是娜塔莉亚的专属。
她有一瞬间的激动,难道是奥博朗斯基送的?
可随即,看到卡片上的签名,竟然是列文,怎么会是列文?难道他……
陶丽连忙让自己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列文从来未表现出对她的好感,实不敢自作多情,或许只是感谢她这些天的招待呢?
可微微泛红发烫的脸颊,说明了一切。
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觉得心虚,忙左右张望,见走廊上没人,立刻把花拿回房间,放在桌上后,捂着发烫的脸背靠在门上。
此时她略有点兴奋,还有羞涩和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觉得不可思议。
列文他,真的喜欢自己?
胡思乱想许久,脸颊的热度终于下去了,她不自在的拿起那束花,找了个漂亮的花瓶插进去,还调整了好一会儿角度,让它看起来漂亮极了。
随后往上面洒点水,摆放在阳台前的桌子上。
往常她是家中起床最早的一个,会提前安排好家人的早餐,今天已经耽搁好一会儿了。
这么想着,她打开门正准备走出去,又倒回去把花瓶拿到室内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把鲜花照奄巴了。
毕竟花这么漂亮,要多绽放几天才好。
但从那天开始,列文就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持续送花,找陶丽聊天的过程。
节奏虽然单一,但对陶丽这样沉稳的姑娘,也不失于循序渐进的好方法。
至少陶丽感受到他的用心,原本哀伤的心情也被渐渐抚平。
和奥博朗斯基相比,列文对文学艺术了解不多,他学的是政治法律,他更喜欢哲学,对西方哲学发展史如数家珍。
他的侃侃而谈,并没有引起陶丽反感,相反,她很认真倾听,即便一开始懂的不多,也不那么感兴趣,可听完后,为了赶上他的思路,还找列文要了基础哲学书来。
对此,列文大加赞赏,更加兴致高昂的和她谈论古今。
之后,他们又慢慢延伸到农业,农民和农村上。
陶丽是个公爵小姐,从小锦衣玉食,生活在莫斯科,见识过的乡下,也都是度假山庄,私人庄园一类,很少真正见识农村生活。
别的贵族,哪怕是列文的亲哥哥,也只把乡下当成有新鲜空气,自由自在的休闲场所,是清除城市喧嚣,无序生活的消毒剂。
但只有真正参与劳动的列文才知道,农村绝不是这样,它不休闲,要沉重的多,农村对人的益处,是劳动场所,是劳动后所得,而不是所谓劳动就是益处。
兄弟二人的观念不同,在于他们所处的立场不同,看到的风景,体会的感受不一样。
一个是作家,把乡下当成写作之余的放松,一个是地主,要考虑土地到农民方方面面的生计,看到的自然是活。
他们完全聊不到一块去,每每提及这个话题,列文就气得够呛,但他不擅长争执,也不愿意辩驳,只能在心里气恼,进而一阵别扭。
他以为,其他贵族也是如此,比如奥博朗斯基,比如其他同学,包括谢尔巴次少爷,都认为他应该放弃乡下生活,来城里谋一份前途远大的职位,他们甚至愿意代为引荐。
可列文觉得,自己是属于那片土地的,他是地主,地主怎么能离开土地,离开那些可爱的农民呢?
他的固执己见,让自己和上流社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他也从不愿意打入那个群体。
但陶丽是不一样的,他听列文讲解土地作物,农民的懒惰和可爱,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经营农场遇到的各种困难,听的津津有味。
就连农场里养了几只鸭几只天鹅,这些未来做什么用途,都听得兴致勃勃。
还有他们割草的过程,种树和砍伐,播种和收获,似乎乡下有各种各样她想都想不到的工作内容。
“哦,春天要摘野菜,为什么?是食物不够吃吗?”陶丽真诚询问道。
“不,不是,至少不是全部,或许有些人是因为粮食不够,但更多的,是需要绿叶菜来维护生活所需。”
“这个我明白,报纸上专家呼吁营养均衡,不仅需要主食面包,肉类,牛奶,鸡蛋和蔬菜也是每天必须补充的营养。”陶丽点头附和,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解答。
列文听完只觉得欣喜,就是这个道理,“俄国冬天太漫长了,一到冬季,就什么蔬菜水果都没了,我们只能储存一部分干菜和泡菜,也有人准备了野菜干和野菜根,虽然比不上真正的蔬菜,但能支撑一段时间。”
说到底还是物资缺乏造成的,俄国冬天太过于漫长,且天气很冷,几乎没有绿色蔬菜能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
苏叶针对这一点,已经在伊戈尔庄园施行大棚种植。
只不过目前没有合适的塑料薄膜,只能修建土墙,然后上面用玻璃封顶,索性工业化发展,让玻璃的生产成本降到很低。
但再低,也是一项不小的投资,规划上不去,每年冬天能产出的新鲜蔬菜,仅能供五万斤不到,价格自然就贵了。
列文是个小地主,和苏叶这种财大气粗的大贵族完全不同,虽然从她这里得知了方法,也只能浅浅实验一番,能供给一家人的冬天新鲜蔬菜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点尚未开始,他就没有提及,而是继续说野菜,“除了冬天需要,其实有些野菜的味道非常好,鲜嫩可口,拌上沙拉,并不比蔬菜差。”
“那么这种野菜多吗?”陶丽从不知道,原来野草中也有能吃的。
“多,春秋都有,我的土地上就出产十多种,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农场,我带你辨认。”列文道。
“好,”陶丽笑吟吟答应,又问了许多问题。
关于农村的一切,都是她知识盲区,因而每个都感兴趣,而她的行为,直接激发了列文的热情,说农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