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3


上的食物都是烹调速度很快的管饱食物,包括刚刚在新疆兴起的沙湾大盘鸡。

老板娘摇摇头:“没有。”

“那你这个鸿雁码是在哪里申请的?”

“在家,我们不是这里人。”

原来老板娘是四川人,跟丈夫一起过来开饭店,五一开门营业,十一收工回家。

“一年就挣半年钱啊?”有司机表示不解,这哪够。

老板娘说每年都有人从四川出发,一路磕长头进藏朝圣,绕布达拉宫,绕羊卓雍措,绕冈仁波齐……这个小村是他们的必经之地,赚得钱还是不少的。

大概安夏的脸一看就是老实人,不会听说赚钱就跑来开店跟她竞争,老板娘也大方地告诉安夏:

这些藏地的圣山圣湖都有人设,有人设就生日,在它们生日的那些年份,去绕的人功德会翻倍,所以平时去的人就更多。

“上次冈仁波齐生日,赚了二十多万。”

看起来鬼都不来的地方,夫妻两人小店。五个月,二十多万,别说司机,连安夏都震惊了。

跑长途比较危险,司机身上能不带钱就不带钱,消费差不多的店,能用「鸿雁码」的店更受欢迎。

老板也怕路上带巨款不方便,于是,他们在家里就申请好了商户收款功能。

安夏跟老板娘欢快的聊着他们在这里的生活,老板娘很骄傲地拉着安夏去看她种的各种葱蒜韭菜等等各种绿油油的菜。

这里用水不便,要走两百多米挑过来,老板娘以其朴素的思想,自己想出了「滴灌」手法,往土里插了根管子,直达植物根系。

老板娘还种了一些不能吃,只能看的花。

她说这是她的个人爱好,只可惜带不走,放在这里又无人照顾,冬天就死了,每年就只能带一些新的过来。

“现在有一种全自动家庭小暖房设备,还能通过摄像头看见花的种植情况。”

说到自己公司的东西,安夏头不晕了,胃不疼了,整个人都精神了,她还想推销更多的东西,只听见厨房里一声:“上菜喽……”

陆雪搂着安夏的肩膀,把她给拉回饭桌:“多少吃一点,不然胃痛。”

再往前,路况又变好了一些,不是指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而是变宽了,而且明显能看出来,这边的路常有人维护,土路归土路,很平整。

完全不像前面县与县之间的道路,鸡蛋都能给摇均了。

本地公司请来的向导告诉大家:“前面就是竹卡兵站了。”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

“这是川藏线的兵站里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兵站了,汽车部队进出藏都会在这里住。”

看得出来,条件确实不错,还有柳树,在风中一荡一荡,颇有几分情调。

安夏看着兵站附近的环境,深刻感受到:在紫金公司里,已经是200X年。在大城市里是1993年,这里的基础设施水平最多1960年。

有一队汽车兵正准备出发,一个小兵叼着一个馒头,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往怀里揣。

里面炊事兵大声嚷嚷:“就拿一个?”

“够啦,到荣许再吃!”

“荣许那个##?%&,做的菜能有我做的好吃?!”

“嘿嘿嘿……”

安夏抬头看天,半边天空晴空万里,半边天空阴云密布。

第142章 什么时候,咱们自己再……

普通人也可以在竹卡兵站里休息, 补充水和食物。如果需要的话,当天还可以住在里面。

按照紫金车队的计划,今天的天气非常好, 应该赶一赶, 住在荣许兵站。

所以车队就计划在竹卡兵站里补充水, 做饭。

一位士兵路过,跟安夏聊了几句, 听说他们计划今晚赶一赶去荣许兵站住, 他扬起眉毛:“你们要住荣许啊?嗬……你们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安夏这才知道竹卡兵站是这一线上条件相当不错的,而荣许是这一线上条件最差最惨的。

他提了一个良心建议:“你们还不如今晚在这里住,明天开快一点,去左贡兵站住。”

“这还算条件好啊?那荣许要差成什么样?”一位司机表示不理解。

这里四面环山, 没水没电,全靠一根拥军水管过日子。

“荣许是不是就只有四面墙加一个屋顶?”

听了话, 那个士兵脸上仿佛写着一行大字:「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

他摆摆手:“你们去看了就知道了。”

快到饭点了, 安夏看见很多当地人,有年轻人有孩子, 穿着很脏又破的衣服站在那里, 眼巴巴地看着食堂的方向,其眼神极其虔诚, 就好像食堂就是圣山、圣湖。

“他们是干什么的?”安夏好奇。

“等开饭。”

这个地方的条件非常恶劣,当地人没有地可以种,没有药材可以挖, 没有牛羊放牧,全靠国家给的救济。

安夏十分不解:“什么都没有,他们的祖先是怎么活的?”

“大概是农奴吧, 然后跑出来的,在之前不住在这里,在前面一点的地方,还能种点青稞什么的。后来建了兵站,他们就迁移过来了。”

年轻人平时给兵站干点杂活,不要钱,钱在这里一丁点用处都没有,就图一顿饭。

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兵站里的物资十分匮乏,新鲜的肉类和蔬菜类都得从五十多公里外的芒康运来。

而且也储存不了多长时间,三天之内不吃完,也就该扔的扔。

安夏召呼公司里一起来的同事:“哎,把你们看不起的东西都拿出来。”

昨天晚上在芒康住的时候,车队采购补给,安夏看见有几个农户还有不少菜没有卖完,一个人坐在灯影下守着摊子,他们都是挑着担子从远郊走进城里卖,也就只能赶个晚饭点,再加上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菜的品相很差,难怪没卖完。

安夏一时同情心爆棚,把他们的菜全买下了。

今天早上出发,开车刚好路过他们的村子,正好看见他们在摘菜,准备往城里赶。

安夏的同情心再次爆棚,把他们的菜都买下了,还对他们说:“今天就当放个假,休息一天,明天再去。”

结果轻卡上装了半车的菜。

车队里的司机都觉得此女圣母心发作,赶路的时候吃干粮,在有休息点的地方下小馆子,谁还自己做饭啊?

买这么多菜,还不是烂在车上,白白糟蹋粮食。

谁想到,在这里就用上了。

兵站的指导员非得要给安夏钱,说部队有规定,不能犯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拿群众一针线。

“你又没拿我的一针线,是菜和肉。”安夏狡辩。

指导员不理睬诡辩术:“那就更不能拿了。一共多少钱?”

“这些菜我本来也是要扔的,不信你问他们。要不我给你垃圾处理费?”

“哪有人买菜是为了扔的。”指导员追着安夏塞钱。

安夏缩到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