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6
。
可两张双喜字怎么会够用呢?
因为赵氏纸坊,现在纸张并不贵,哪怕是红纸,普通百姓也是消耗得起的。
花两文钱买上一大张红纸,再把它裁成十六张,然后花上二十文钱请个书法好的人题双喜字,要是不太在意这些,那就更便宜了。
带上裁剪好的红纸到学堂门前一蹲,找个看上去就很聪明的学生,塞两个鸡蛋或几个饼子就能请他们题上十六个双喜字。
要是不想准备这些东西,那就花三五文钱,也比特意请先生题字要便宜。
这事一流行起来,当即有摊贩摆摊卖双喜字,他们很聪明,不仅会卖双喜字,还会卖福字,他们薄利多销,一张双喜字或者福字只需一文钱,字也不差,竟比自己去买红纸请人写还要便宜一些。
于是很多新人会去买,跟县衙给的双喜字一起贴满家,即便是间透风的茅草屋,也会因为贴了红色的喜字而增添喜气。
现在,只要看到有人家中贴了双喜字便知道是有喜事临门。
所以看到方大郎手上那张红纸,赵二郎一脑子的疑问,“钟大嫂,你家也有喜事?莫不是你要改嫁?”
钟大嫂张大了嘴巴。
赵二郎身后的衙役立即涌上来,七嘴八舌的道:“大嫂别气,我们县君就是单纯的好奇,不是说您和方大哥过不好,不过,你家三个孩子都小呢,既不能娶妻,也不能嫁人,怎么要贴喜字?”
钟大嫂也知道他们的县令与常人不同,只是惊讶了一下便略过,解释道:“大将军要成亲,这是大喜事,所以家里也贴几张喜字应景。”
像钟大嫂这样还是简单的应景,城中有些商户和富豪,不仅特意做了红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或商铺前,还用红绸挂在门边,可谓豪气。
而大部分人家是买一些红色的布,红色的剪纸,红色的喜字贴着。
以赵宅为中心,洛阳城开始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妆点起来,到处是红色,不论走到何处都能感受到喜气洋洋。
而在赵二郎看不到的乡下地方,他们更早的妆点起来,连村口的大树都被系上了红色的布条。
乡间有传闻,赵含章穿红色极好看,犹如九天玄女下凡,所以她极爱红色,所以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和祝福,乡人们会割下一条红布系在树上或者屋檐下。
而此时,不知传闻的赵含章正在试穿自己的婚服。
她的婚服样式、颜色并不是她自己决定的,或者说,因为她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上,她的婚礼已经不单纯是她和傅庭涵的婚礼了。
这件婚服是王氏、赵氏族人和朝臣们互相博弈过后定下来的。
近些年因为战乱,有些地方为了祈求平和安定,流行白色的婚服。
王氏看过,觉得白色也很好看,主要是寓意很好,她希望女儿将来能够一生安宁,所以最早提议着白色婚服。
赵含章受后世的影响,觉得红色也很好看,不过如果她娘喜欢她穿白色,她也是不介意的。
她觉得她和傅庭涵都不是很在意这个,于是她和傅庭涵提了一句。
谁知道一向随她做主的傅庭涵却突然道:“你应该穿玄色,玄衣纁裳,也符合传统的婚服。”
赵含章惊讶的看向他,“可我母亲想要我穿白色。”
傅庭涵难得的坚持,“你穿玄色更好看。”
他顿了顿后道:“我也穿玄色。”
提到这一点,他眼中似乎有光,“我问过了,现在的婚服还是以玄色为主,我们穿玄色并不犯禁。”
傅教授难得有一件坚持的事,赵含章自然要支持他,于是她要穿传统的婚服。
王氏纠结了一阵,还是答应了女儿。
但汲渊和她的心腹大臣们不答应了。
他们认为传统的婚服并不足以表达出赵含章现在的地位,所以要改变。
这改改,那改改,出来的婚服越来越眼熟,赵淞坐不住了,跳了出来,不答应改,再改下去,赵含章和傅庭涵是不是要穿着婚服原地登基了?
那婚服,就跟小皇帝的冕服似的,你们这是要做司马昭吗?
第1061章 天地的颜色
在陈县的赵铭不知道打哪儿听说了这件事,一句话不说,直接给赵含章送来两张草图,是他画的婚服。
别说,赵含章第一眼看见就喜欢上了,于是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也看呆了,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婚服,于是冲她连连点头。
俩人都没意见,但王氏、赵淞、以及她亲爱的诸位朝臣却有意见,连在宫里的小皇帝都小声发表了一点小看法。
然后这两张草图没通过,大家开始在草图上进行修改,期间赵含章和傅庭涵完全插不上话。
用汲渊和明预的话说来是,“昏礼,不止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女郎现在位高权重,天下士族、庶民皆视之,仿之,所以女郎的婚礼就必须合乎礼制。”
汲渊的看法是,“女郎驱逐匈奴,安国定民,这是造世的功劳,按礼制,女郎应行诸侯的婚礼。”
明预也如此认为:“这是一个昭示天下的机会,女郎若不把握住,岂不让人小看了自己?”
什么是得寸而进尺?
首先得先得寸,明预和汲渊一样,都存了别样的心思,自然是一步一步将她推上去。
诸侯之礼是赵含章应得的。
赵含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然后道:“铭伯父给的草图婚服不就是诸侯之礼吗?”
明预面不改色的道:“我认为赵刺史对诸侯之礼的理解有误区,礼服的玄色占比太重,应该增加纁色的比重。”
汲渊深以为然的点头。
赵含章:……别欺负她读书少,照他们这么改,就无限接近皇帝的礼服了,已经违制。
玄色和纁色是很特别的两种颜色,代表着人们对天地的崇敬。
乾为天,其色玄,赵含章一直认为玄色是开天辟地时电光火石的黑,黑里透红,天之玄,所以为玄色;
而纁色是赤色和黄色的结合,就像日落时夕阳混着大地的颜色一般绚烂。
坤为地,色黄,而土地没有正位,所以托位于南方,南方寓意火,火色赤,加之人类对火的向往和崇拜,所以加入赤色,两种颜色混合就是纁色。
在《周礼》中,这两种颜色是帝王吉服的颜色,先秦时,记载下来的婚服就是这两个颜色,一直到此时,都是主流婚服。
其中新夫的婚服是玄衣纁裳,寓意阴阳调和;
而新妇的婚服是全玄色,只有袡和衣缘是纁色。什么是袡呢,就是衣边,这样设定的寓意是专一。
可耐不住人总有复杂的心思,将两种颜色归于地位的区别时,大家就认为不同比例的玄纁色代表了不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