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7
就到洛阳来,到时候会直接到山上来。”
傅庭涵扭头看向墓碑,道:“祖父不喜奢靡,长安到洛阳路途不近,来回一次费时又费力,就这一次吧,以后还是不要让他们来了,劳民伤财。”
傅宣这才插上话,“对,他老人家若知此事,心中也会不安的。”
赵含章应下。
她同意代表们来,除了哀悼傅祗外,就是想趁此机会加强和雍州的联系,让雍州内的士族和乡老们更快的接受她,这样赵二郎和谢时在雍州的工作也更好展开。
谈完所有的事情便过午了,赵含章去傅祗墓前静静地坐着,傅庭涵陪她一起。
这是俩人难得的安静的思考时间。
在这里,赵含章想的最多的便是雍州的事了,之前傅祗在雍州,她只给政令,基本不会直接参与到雍州的事务中,所以她对雍州的控制并不大。
而现在雍州由赵二郎和谢时管理,她不仅可以直接统辖雍州,和西凉的联系也要变一变。
西域啊,那里有许多物资和物种是中原所没有的,丝绸之路已经断绝很久了,按照后世的历史推断,东汉末期西域一带就有棉花种植了,但一直传不到中原来。
张轨一直帮她找,但至今没有消息,她觉得她需要派出自己的人手,加大寻找范围。
棉花,她一定要找到!
而除了棉花外,西方还有许多物种是他们需要的,目前史书中有记载最远到达的地方是波斯湾,只要渡过,他们就可以到达罗马帝国。
只要能将丝绸之路打开。
赵含章心潮澎湃,但抬起眼眸后慢慢冷静下来,压下自己的心绪,在心里告诉自己步子别垮太大,现在她还没有实力让西域归心,打不开丝绸之路。
只能先在西域找一找棉花。
找谁去呢?
赵含章把自己手下的人翻了又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唉,看来,人还是不够用啊。
赵含章目光转了转,扭头问傅庭涵,“你说我在皇城门前立两个大信箱如何?”
傅庭涵的脑子还在想火炉呢,疑惑:“信箱?”
“对,一个呢,专门收集民间建议,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搜罗人才;”赵含章道:“一个则是给人伸冤用的。”
越说,她越觉得这个方法好,“说不定真能找到适合的人才出使西域。”
傅庭涵:“那其他州郡要不要设呢?”
赵含章想了想后摇头,“不,要将权力集中在洛阳,所以只在洛阳设置信箱。”
其他州郡也设置,耗费的人力就太大了,而且,通达的道路得到的太轻易,总会有想要浑水摸鱼的人。
傅庭涵不反对。
赵含章就看向傅祗的墓碑,问道:“祖父也不反对吧?”
清风微动,赵含章就自主道:“看,祖父也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赵含章在山上住一晚,傅庭涵去割了不少艾草来熏蚊虫,熏过一遍后还把多余的艾草放在火堆边,让它慢慢的燃烧。
他还把自己的药包挂在赵含章腰上,“山上蚊子多,别被咬了。”
时不时抓一下耳后的傅宣:……
他忍不住问赵含章,“公主近日可好?”
赵含章道:“挺好的,就是会时不时的想起祖父,然后哭一场。”
傅宣就叹息一声,“你多安慰她,人总有一死,父亲早预料到这一天,也走得安详,实在没必要为此伤了自己的身体,父亲知道不会高兴的。”
傅庭涵想起来了,忙问道:“沈如辉有消息回来吗?隐居山中会治水的人是不是傅家人?”
赵含章:“还没消息回来。”
傅庭涵就皱眉,“现在你平定匈奴的事应该早就传遍天下才是,我们也举行婚礼了,按说二叔他们要是还在,应该能听到消息吧?”
如果他们听到消息了,又怎么会不回洛阳呢?
第1146章 傅畅
傅畅没听到消息,他此时带着两个儿子躲在深山里呢,和他们一起躲在山里的有三十九户,共一百零八人。
可是,他们一开始其实有八百多人,但一路流亡到此,眼见着离洛阳越来越近时,东海王一行二十多万人被灭的消息传来,还未等他们的悲痛缓过来,他们就遭遇了匈奴大军。
看方向,匈奴这是要往洛阳打,东海王带走这么多人,洛阳防备空虚,怎么可能守得住?
傅畅哪还敢去洛阳,立即就带着两个儿子往山里跑。
一起逃难的过程中,不少难民都知道傅畅有些本事,见他往山里跑,就也跟着跑。
有匈奴兵提着刀追进林子,死亡的笼罩下,他们这一伙人跑了很久很久,等终于跑不动停下时,他们已经在深山之中,而且不知道怎么出去了。
路上跑散的人不算,傅畅最后清点,跑到一起的共九十二人。
他们暂时不敢出去了,匈奴肆虐,也不知洛阳怎么样,陛下怎么样了?
傅畅心中忧愁,但很快就将这种大事压下,目前最要紧的还是他们一群人的生存问题。
山里有猛兽,有毒虫毒蛇,也很危险,只不过比起外面凶残的匈奴人,难民们一致决定在山里住下来。
他们推出了两个老人来和傅畅说,“我看这里地势还算平坦,又能听到水声,显然不远处就有水源,不如在此暂住,等外面战事平定了我们再出去。”
话是这样说,谁知战事什么时候结束呢?
傅畅回头看了看来路,一时也分辨不出方向,点头应下。
于是他们顺着水声往里走,本来平坦的地势稍稍向上,然后又向下,树木很茂密,并不适合居住。
又往前走上一刻钟,因为高大林木遮挡而阴暗的光线一下明亮起来,众人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片被三座山环绕的山坳,远处有水从山涧飞流而下,在下面形成了一个大水池,水池的水溢出,便形成了河流。
河流将这片平整的土地分成两边,他们站的这边大概占了山坳的三分之二,傅畅的目光顺着河流向下,就看到那条河流似乎冲入右手边的那座山中消失不见。
傅畅便在此住下,他带着人修建了茅草屋,又在河水两岸开垦出不少田地,他们随身携带的农具很少,基本是难民们防身用的。
还有些粮食和种子。
种子,逃难必备,难民们逃离故乡,除了突然而逃的人外,凡经过深思熟虑后离开的,都会随身带上各种种子,那,是他们重新开始的资本。
傅畅把所有的种子都凑起来,发现各种各样的菜种最多,麻种也不少,粮种最少,说是粮种,其实逃到现在,还能分出粮种和粮食的人家没几户了。
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吃粮种。
所以他只能从粮食里尽量挑出一些来做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