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1


救,也可以救人。

材料有了,现在就是学习知识了。

全民掀起一股学习医术的浪潮,而很快,朝中又发下来新的手册,这一次是《司农手册》,这一次手册是皇帝亲自参与修撰,和司农寺官员们一起编纂的书籍。

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农作物的选种、育苗、播种和除草、除虫等。

它分为三篇,上篇是五谷等作物,中篇是牛羊鸡鸭鱼等畜牧篇,下篇为杂篇,有各种沤肥的方法,果树的培育,蔬菜的种植,还有各种常见木材的种植注意事项,以及树苗的培育等……

里正和村长发现他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每旬竟然要抽出两天去学堂学习,然后他们依旧领着微薄的俸禄。

但他们是看重钱的人吗?

为了陛下,为了华国,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哪怕头发掉光也要努力!

可是真的好难啊!

里正和村长们脸上一片严肃,心中泪流满面。

赵含章印书就跟喝水一样简单,发书更不必说,随手一扬的事,这让暗搓搓正想上书完善招贤考的豪门士族们措手不及。

他们只能将商量好的文书删去,重新写,他们认为,现在朝廷对老师的要求太低了,只要在学堂里上过五年学,毕业成绩为良就可以到小学堂教书,这在他们看来是误人子弟。

所以他们希望能严格筛选,加大招贤考的难度。

他们认为,不仅学堂的招贤考过于简单,还有县考、州考和国考的问题设定都过于简单,以至于选出来的人材良莠不齐。

赵含章认为他们说的有理,但只采用了他们的观点,没有同意他们增设的条件。

更多的士族则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他们顺应这种变化,因为由此看到了和千年来不一样的盛世,加之这百年来的战乱,让他们迫切的希望这个世界安定祥和,而不再有纷争。

于是他们纷纷献出家中的藏书。

赵含章大喜,特别挥笔为每一个献书的人写字。

皇帝的墨宝自然是很贵重的,每一个拿到的人都很高兴,然后发现,他左边的邻居有,右边的邻居也有……

全国上下,获此墨宝的不下千户。

士人们:……

他们不由的怀疑,这真的是皇帝的墨宝吗?

那当然是的,为此,赵含章每天上班,中途休息的时候都要写两幅字,下班也要加班半个时辰写字,早上起床锻炼过后的练字时间也是写它……

勤奋的赵含章一天可以写五十幅到八十幅,写好的字通过驿站送出,绝对保证到手。

也是因此,赵含章在后世留存的字太多,以至于她明明丰功伟绩,但她的字就是不太值钱,因为太多了。

获得很多藏书,这些士族的藏书内容可丰富了,里面有很多外面不流传的知识。

傅庭涵甚至在某一本书中看到了墨家关于木牛流马的解析,上面有详细的图解。

还有一本薄薄的手抄本,还是残页,是华佗遗留的手稿,送到太医院时,太医们都快要疯了,那里面有治疗脑疾和开腹取子的具体过程,还有治疗三种不同时疫的药方,其中一种名叫伤寒,一种叫鼠疫。

太医们是真的要疯了,每翻动一页都小心翼翼,等看完抄完这一册,他们就去向皇帝恳求,希望能够参与到整理赠书的环节中,他们要亲自去寻找其他医书。

赵含章答应了,然后太医们就轮流一头扎了进去。

和他们一样的还有好几个部门的官员,就连汲渊和明预都忍不住沉迷于此,每日下班后就想进宫来为她义务劳动。

整理好的书册,一些可以交给书局刊印,向外售卖,或者送到学堂里去给孩子们阅读;

一些则是印上几册,然后收在翰林院和皇宫里。

这些基本属于技术类,或是一些思想比较危险的流派,这种书不适合外流。

但赵含章和历代皇帝不一样,她不会将书藏起来,只放在皇室里,而是皇宫里有的,她都会允许翰林院里有一份。

只不过她命赵铭、贺循和荀藩等人为书籍设级,危险的书放在最高层,重要的书放在下一层,普通的书放在下面几层,不同的官员,不同的目的可以借阅不同的书。

天下因为这些藏书,知识更加丰富,学子们能看到的世界更加丰富,能学到的知识更加广泛,赵含章心里也更满足,然后腰包也更空。

天下书局一半属于赵含章,一半属于朝廷和各地衙门。

天下的纸坊大多数也属于赵含章,不过因为纸张制作简单,一开始没人能做出像皇室纸坊那么便宜、多样的纸张。

但随着时间推移,制作过程慢慢泄露,外面便也有了方子,于是有人试探性的私下悄悄制纸,发现皇室和衙门不管后便光明正大的开起作坊来。

后来赵含章知道,还特意通过报纸说了一声,认为他们具有钻研精神,做得很好,并公开了好几种纸张的制作方子。

那些新开的制纸作坊大喜,光明正大的抄起来。

赵含章知道,天下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只靠天下书局和皇室纸坊是不够的,她并不拘进入这一行的人。

尤其是纸坊,她只想要掌握书局主脉,其他的,自然要让利于民。

但短期内,至少五年内,市面上的纸张和书籍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她的书局和作坊,所以大量的印刷书籍,像《民间大夫手册》和《司农手册》的成本都压在了赵含章和朝廷身上。

就连《军医手册》虽有兵部买单,但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赵含章和朝廷身上。

所以,她真是痛并快乐着。

第1328章 教育(四)

从汉末持续到现在的门阀是通过选官的制度来垄断政治权利。

司马昭当街杀了皇帝,强势上位,为了把持朝政,没少杀人,有名的竹林七贤,当中的嵇康等人不就是被他砍了吗?

可就是这样,司马家也摆脱不了门阀世家,他们可以杀个别人,却杀不尽门阀世家。

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司马不得不与门阀世家共治。

不过惠帝上位之后,门阀世家就开始跟韭菜一样被收割。

一王造反便割一茬,被杀得最利害的是石勒和刘聪南下,尤其是石勒拦杀司马越那一战,朝中七成官员,洛阳八成门阀世家都有人死在他手上。

活下来的只有老弱妇孺,那一战,晋国半数门阀世家落败,而后几次大战,门阀世家又杀伤无数,所以现在留下来的并不多,能在朝中有话语权的更少。

也因为他们曾经大量南逃,赵含章一旦收复地方就从底层向上,四处开设学堂,又清点人口,便让离开故土,丢失土地的门阀世家没有了根基。

如今华国权势最大的门阀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