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
竟那个地方脆弱,这样的病一点都不罕见。
看着报纸,林大夫拧眉思索。
作为一个大夫,他经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症。
痔疮对他来说毫不稀奇,经常有客人来,一脸扭捏地找他借一步说话,他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来看的病人大多症状已经是十分严重,出血出得血流不止,包了好几层布都会染到裤子上。
甚至先前还有一个血尽身亡的。
大多数症状比较轻的病人从不来药铺,一是不把这当回事,二是对于那处比较忌讳,不乐意让人知道。且从未见过女子,所以他先前不知道女子也会得此症,他身为一个男大夫也不好专门去问。
现在一看这月明写的文章貌似真的可行,促进血液循环,锻炼那处的肌肉。还附带着一些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饮食方面的忌讳。
嗯,得记下来。
林大夫将这方法抄在自己的小本本儿上,并对文章其中的一些要点进行了总结。
心里不由对月明此人心生敬佩,不顾自己文人的脸面,将这种大家虽然不齿,但能救人的法子拿出来说。
即使得到他帮助的人,可能都不会对他心生感激,他真正是个不慕名利,大公无私的人呢。
.
在洛阳城某处院子的内室,一女子扑在一老媪怀里哀哀哭泣着。
“阿娘,儿该怎么办?儿怎么会得这种病?这让儿日后如何自处?呜呜呜——”她痛哭着,伤心欲绝。
本来好不容易将肚子里怀胎十月的孩子生下来,应该是高兴的。
但她如今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只因为她生产后没有多久发现自己那处长了一个肉瘤一样的东西。
她起初没当一回事儿,以为过不了多久会自行恢复。
可是谁成想,不仅没有恢复,还越来越疼,甚至在如厕的时候,还会出血。
疼得难忍的时候走路都困难。
这让她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面对自己的丈夫也难以说出口。这几次他想要跟她同房,都被她赶了出去。
她心如死灰,活着也没有什么希望了,经常一个人在家里一躺就是一整天,连孩子哭闹,她也不想管。
直到阿娘今天来了,还像她以前在家做闺女时那样温柔地摸摸她的脸,对发脾气的她无比温柔有耐心,“我的儿,到底发生何事了?有什么不能讲给阿娘听的,快点说出来莫叫人心焦。”
她仿佛终于找到了依靠,将那些不能讲给丈夫,讲给翁婆的难言之隐全部倒了出来。
“阿娘,儿难受,呜呜呜——”她委屈地哭着撒娇。
“莫哭莫哭,我的乖乖,这病不罕见,是你对这事不了解,才会如此恐慌,我跟你说啊,你可别告诉别人,你阿耶也得过。”老媪豁出去,为了闺女,将她家老头子给卖了。
“什么!阿耶竟也……”女子听到这话也不哭了,震惊地问道。
老媪肯定地点头。
“那阿耶是如何治好的?”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急忙问道。
“找大夫诊治的,没过多久就好了。”老媪面不改色地撒谎。
其实根本没好,一直反反复复,只是没那么严重而已,今日是为了骗她闺女去看大夫,她才这样说的。
“大夫都是男子,儿怕是去不了。”女子升起的希望转瞬破灭,失落地说道。
“那你跟我说说,我老婆子不需要面子,替你问问还不简单。”
“阿娘,你真好。”女子终于忍住泪意,破涕为笑。
她忍着羞意,一一讲给老媪。
在老媪出门去找大夫时,女子忐忑不安地在家中等待,不知道大夫会不会治这病。
终于等到老媪回来,却见她手上不仅提着药,还拿着一份报纸。
报纸这新鲜东西,女子自然是知道的,偶尔也会买来一份看看。
“阿娘,你怎么还买了报纸?”她记得阿娘不认字呀。
老媪也不理解,说:“我方才去问林大夫,他给我开了药,又让我去山海书肆买一份这个报纸仔细看,按着上面写的做。我又不认字,那山海书肆可让我一顿好找。”
“为什么要按报纸上的做,阿娘快给我看看。”女子迫不及待地说。
第34章 妇女之友
女子急忙接过老媪手中的报纸, 快速展开翻看着。
她扫了一遍报纸各个文章的标题,没有看到哪里讲那处生病的。
只能挨个地,一篇一篇将文章看过去,终于在一篇讲什么大盘鸡的吃食中, 发现了关于那部分的内容。
什么?!吃多了茱萸竟然会得那种病, 幸好她没吃过。
原来这病叫治疮,每十个人有九个人会得。
她紧接着看下去, 发现这篇文章中不仅讲了关于痔疮的发病原因, 还详细地说明了怎么样去治疗,调理和预防,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饮食,以及提肛运动。
看到那提肛运动到底是怎么做之后,女子的瞳孔震动, 这种事情是能在报纸上发出来给众人看到的吗?
但原本恐惧的内心因为文章中有条不紊的叙述,简明有理的措辞,渐渐镇定下来。
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许按照上面说的做,就能恢复吧。
她思索着,不由对写文章的人生出感激之情, 如果没有他, 她恐怕还惶惶不可终日,兀自垂泪绝望。
像这个女子一般的人还有很多。
山海报办得如日中天,读者众多, 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其中的内容老少皆宜, 不少在内宅中无法外出, 获得外界消息的渠道非常狭窄的妇人也会订阅报纸。
看到这篇文章后虽然有些羞涩,但是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文章收藏起来, 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得了痔疮的妇人真的因为文章中所写的内容而减少了发病频率,甚至有些人几乎不再复发,完全治好了,大大地减轻了她们的痛苦。
于是月明在内宅妇人的圈子里,被称为妇女之友,后来有不少女子遇到难言之隐后都会写信向她请教。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到了第二册 发行的日子,书店门口久违地又聚集了许多读者前来买书。
在这里大家虽然都不认识,但是大多有些眼熟,众人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讨论着,以此来消遣书肆开门前的等待时间。
“虽然上次看到二丫挣了钱,我也挺开心的,但是没看到王家人后悔的样子,还是感觉缺少了什么。”
“我觉得不能被王家人知道,以那一家人无耻的性子,要是被他们知道王二挣了钱,会做出什么事还未可知呢。”
“也是,那家简直是蛇鼠一窝,也只有王二郎两口子稍微正常些,偏偏出了二丫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