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内容许乘月一点都不意外。她的前两本书中关于女主人物性格的塑造其实都比较正中一点,不那么极端。
而这本书中,女主的人设是比较偏激的,这意味着有人会很喜爱,也有人会非常厌恶,她注定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
大概就是爱之欲其生,恨之与其死。
短篇评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催她赶紧写稿的,以及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一两句点评讨论的。
然而在长篇的评论中有一封非常有趣,让许乘月这个现代人也大受震撼。
这个大概能称得上是古代版的同人文吧?
来信的读者像是对自己的续写极其自信,在稿子前面对其进行了说明,强烈谴责了她断章的地方很让人难受,并骄傲地说她写的肯定比她好。
还叫她不用自卑,这是老天赏饭吃。
看到许乘月有一些好笑,又好奇她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许乘月将信纸翻页,缓缓看了起来。
一目十行地扫过了第一页,她心中也有些吃惊,这位读者还真没有说大话,确实是有些天赋在身上的。
文笔其实不错,只是相比于大白话来说,她的措辞更加咬文嚼字一些,行文的风格比较华丽,喜欢堆砌词汇。
她的文中对于女主的穿戴,家中摆设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细致到女主腰带上的花纹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实质的剧情没有多少,光是环境外貌描写就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剧情构想很有想法,尽管比较短小简单,但已经有模有样,起承转合都有了。
看到某一处,她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哈浪子回头金不换,笑发财了!”
不错,不错,非常具有前瞻性,可不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她将这篇稿子连夜交给了薛珍瑞,让她刊登在明日的报纸上,在下一次出售之前给大家看到。
她们已经对读者提前进行了说明,如果看到有趣的读者来信会刊登在报纸上,按照字数给读者一定的稿费。
这一封信暂且不提,还有另一封信引起了许乘月的关注。
那是一封表白信,同样的信已经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好多次,而且信上的笔迹一模一样,来自同一人之手。
大部分读者的表白隐晦而含蓄,表达的是对她小说的喜欢,进而上升到对她这个小说创作者的仰慕。
唯有这一篇非常不同,她的措辞语气暧昧缠绵,且非常直白,字里行间表达的内容好像她们已经在一起了。
之所以用“她”,是因为许乘月笃定这是一个女读者,从她的措辞中能看得出来。
她在信中自称“妾”,将许乘月唤作“月郎”,不是对普通男子称呼的某郎君,是直接在呼唤自己的情郎。
甚至描写了她们相会于花前月下,恩爱情深,互诉衷肠的模样。
在这一封信中她先是抱怨了,她上次给“他”写信约在某处相见,“他”却没有来,让她很伤心。
但是没有关系,她知道“他”很忙,不是故意的。又絮絮叨叨地念了一下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对“他”的思念。
最后祝愿“他”身体康健,唯愿“他”俩情谊如同山水长存。
看得许乘月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她头一回收到这封信时还脸红过,以为是哪个大胆奔放的女郎写的。
可是后来信中的内容越来越离谱,一路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狂奔,尤其是某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她偏偏写得跟真的一样。
让人细细思索起来极其恐惧,许乘月怀疑她精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幻想出了某些压根不存在的事。
她应该是她的读者,信封上也写了地址,仿佛期待着她去回信。
可是许乘月压根不敢回,这狂热与幻想的精神状态让她联想出来了前世娱乐圈的某些私生粉。
万一回了她的信反而加重了她的病情,让她变得更加狂热了怎么办。
于是只能冷处理了。
.
山海书肆在长安的分店之前没有报纸。
因为长安必定与洛阳不同,洛阳的报纸许多描写的是本地的事,并不适合发行于长安。
所以得另组建班底。培养一个报纸主编不像找做其他活计的人那么简单,长安报纸发行的时间就往后延迟了许多。
好在洛阳的报纸上也有一些内容是适用于长安的,只要将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替换就好了,大大降低了难度。
于是长安的第一份报纸新鲜出炉了。
许多早先已经听说过这新鲜玩意的人迫不及待地去“尝”鲜。
第56章 摄政太后
吴家的大门很是气派。涂着朱红的漆, 上面钉着铜钉,门上两个狮头口中叼着铜环。
此时铜环被人缓缓扣响,敲门的小厮穿着黑色短打,手中提着个布包, 还有一份报纸。
“来了, 来了。”看门的仆人匆忙跑过来开门。
他心中纳闷,没听说过今天要来客人呢。
像吴家这样的大族人家, 拜访前都是要先递拜贴, 人家回帖了之后才会登门,让主人家做好待客的准备, 不至于猝不及防。
有什么消息一般是他们门房最先知道的。
他打开门,上下打量来人一眼,发现根本不认识, 看装扮不像是什么贵人,他疑惑地问,“请问有何贵干?”
小厮叉手一礼,笑着说:“奴是山海书肆的仆从,您家贵人之前写的信在我们报纸上刊登了,主家吩咐奴前来送润笔费。”
什么信?什么报纸?门房根本听不懂小厮在说什么, 他皱了皱眉, “我没听说过这件事,你怕是走错了。”
“或许是贵人忘记了?劳烦您问上一问,那信上所给的地址就在这里, 不会有错的。”小厮为难了, 他只是受人吩咐送信, 人家如果不收可怎生是好。
门房不耐烦了,他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 能让他去劳动贵人。
身为权贵仆从的他,自有一分傲气,很看不上商贾,更别说他们的仆人。
“去去去,走远点,你肯定是找错了。我们这样的人家可不是什么人就能登上门来的。”他轻蔑地说着,就要关门。
吴府所在的巷口,忽然出现一匹高头大马,上面骑着的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小娘子。
她娴熟地驾着马,马蹄踏踏飞奔而来,一路疾驰到吴家的门前。
她一把勒住缰绳,马儿顺势减速,前蹄抬起又落地,嘴中发出一声长鸣,才停了下来。
吴嫙放下缰绳,翻身下马,看到门口僵持的两人,“你们干什么呢?怎么挡在门口?”
门房上前告状,“小娘子,这个人来到门前讲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说要给什么润笔费?奴想着主人也不缺那一点钱,不至于去挣什么润笔费,所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