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
封地,左挑右选,选中了一个位置不错,离长安不远的开阳县,这里土地肥沃,四通八达,条件很好。
至于食邑,定个一千五百户好了。
做了决定,太后令身边的女官草拟诰书,第二日早朝宣布了此事。
“月明献方有功,朕欲封她为郡君。”太后稳坐在珠帘之后,向众大臣道。
犹如一滴冷水溅入滚烫的油锅,满朝沸腾。
堂下议论纷纷,不断有人出言反对。
“圣人,此事太过草率,我朝从未有过女子无父、无夫为官,却被封诰的先例,还请圣人收回成命。”
“臣附议,即便有再大功劳,也不应该如此,传出去恐叫天下人耻笑。”
“她献的是什么方子?可有何用处?圣人莫要被她蒙蔽,此女极其狡猾,怕是因先前犯了错,所以才在此时献方,想要逃过罪责。”
众人嘴下毫不留情。
许御丞更是言辞激烈,直接骂月明是妖女,自从她那本书出了之后,长安城中的贵女们越发不守规矩了,气得他吹胡子瞪眼,三天两头上奏弹劾。
面对他们的反对,太后气定神闲,让内侍将那叠整理总结好的方子,拿过去给众大臣看。
她也是有点坏心思的,没有先说是什么功劳,就想看到他们吃惊的样子。
第114章 配享太庙
田尚书不以为意地接过那叠纸。他并不觉得里面会写什么有用的内容。太后一定被蒙蔽了, 才做出如此昏庸糊涂的事。他早知道,妇人误国啊!可怜他们大唐江山竟要葬送在她手中。
翻开那叠纸,田尚书不打算细看,只是想挑挑刺, 好有理有据地谏言反驳太后。
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 第一页首列写着——炼铁?
什么?!是像他想的那个铁吗?怎么可能?
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兵器、盔甲、马具和各种军需装备的锻造都需要用到, 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
而且它是紧缺物资, 在打仗的时候,普通百姓家里甚至不允许拥有铁质的农具, 全部的铁资源都供军队使用。
即使现在太平盛世,普通百姓家里的铁质用具也控制在严格数目内,需要向官府上报, 不能超出规定数量。
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铁都是受国家管控,普通百姓不能拥有的东西,一个普通女子怎么可能懂得炼铁?
田尚书胡子一翘,被气到了。
荒谬可笑,无知妇人果然什么都写得出来, 这么重要的东西她竟敢胡言乱语。
他接着看过去, 准备逮住错处大批特批,让她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
看着,他却眉头一皱。
他是兵部尚书, 自然与武器打过交道, 了解一些炼铁的流程。所以看出来了, 上面写的并不是全然虚假的,有许多地方很真实, 个别处理方式和真正炼铁相似。
一整个流程看下来,他挑不出错,反而觉得极为可行。
甚至跟这个流程相比较,之前工匠用的方式极为简陋,简直浪费了铁矿。
如果月明所言不虚,按这上面的方式炼铁,不仅出铁率大大增加,铁质用具的质量跟以前相比,会有断层式的上升。
但是怎么可能呢?一个普通的女子?她从哪里知道的?
田尚书难以置信,情感和理智剧烈拉扯,理智上觉得不可能,情感上却希望是真的。
他做起了美梦,如果是真的,大唐拥有了装备精良的军队,还用得着担心被那些宵小之辈觊觎吗?
仗都不用打了,整个军队往那一站,敌人就吓得屁股尿流了。
沉浸于自己的幻想,田尚书掩藏在胡子背后的老脸不禁扬起诡异的微笑。
他看完一页,翻到后面,写的却不再是炼铁了,而是一个跟铁同样重要,甚至比铁更紧要的东西——精制盐。
田尚书双目圆瞪,瞳孔剧缩,翻页的手骤然捏紧。
额滴个乖乖!
他不甚文雅地在心里飙起了长安当地的俗语。
因他看得太认真,表情变化明显,旁边的同僚们等不及了,出声问他。
“田尚书你说句话呀,怎么样?”
“是啊,田尚书你说句话,我们都等着呢。”
田尚书充耳不闻,生怕被人抢走了,紧抓着手里的纸,一字一句地看过去。
除了铁、盐之外,还有混凝土,以及耕种方式、农具的改进等等。
耕种关系到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倒是这个混凝土,引起了田尚书的注意,若是能用到城墙建设中,必定大有用处,比如今用土粘合的砖石牢固多了。
除此之外的酒精,琉璃玻璃制品,田尚书兴趣寥寥,这种东西被他划分为奢靡之物,耗费人力物力,浪费粮食。
不过……
什么?可以消毒、防止外邪入侵?受伤兵士的存活率大大增高?防止地方发生灾害时,疫病的传播?
玻璃或许可以制作望远镜?
重要,太重要了!
这些东西每一样都关系着民生,军队。
田尚书按捺不住激动,抖着胡子颤声道,“圣人,月明她配享太庙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
“!!!”
……
除了上首的两位。
皇帝努力憋着,生怕自己忍不住笑出声来,当堂失仪,被史官记在史书上。
书刚出来,他就看了,还看了不止一遍,对其中的情节如数家珍。
说来荒谬,在看这本书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帝王的宏图伟志。
治理好一个国家,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渐强盛,享受百姓的爱戴,是怎样一种滋味。
也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底层百姓挣扎的不易,一场不怎么严重的洪水就能夺走他们的性命,君主和官员高高在上,衣食无忧,不受丝毫干扰。
像嬴政这样重视民生,励精图治的君主非常稀少,其他各国的君王士大夫,在百姓用生命堆积的锦绣膏梁里醉生梦死。
难怪秦国会一统天下。
可笑他竟曾为自己感到不平,不管是母亲的强势睿智,还是自身的平庸无能,都让他窒息难安,痛恨上天不公。
如今看来,他才是最应感激的那个,以这种粗鄙的天赋坐上帝王的宝座,只会享受,什么都不用操心。
不过,他以为书里的那些全是编造的,昨日去拜见母亲,才知道竟然是真的。
他听闻时也很惊讶。
如今看到田尚书的表情和反应,他心中的得意和优越感顿时被满足,尽管田尚书的大胡子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但皇帝紧紧盯着他,从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节,胡子的每一个抖动,看出他剧烈起伏的情绪。
在听到他惊呼配享太庙,皇帝差点没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