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8


大喜,按照她的吩咐向全国各地下令,果然之后虫害被解决,赵国的庄稼救了回来。

……]

“季娘子太大胆了,眼看战争在即,她竟孤身一人前往赵国,也不怕被人害了。虽然她想的是赵国百姓,可如果那法子没用的话,赵王不会放过她。”安乐摇了摇头,不太赞同季予的做法,觉得她太冒险了,不知道该说她莽撞还是过于自信。

“而且如果被嬴政知道,他肯定会发怒吧?”转念一想,安乐有些担忧。

[……

秦王得知季予竟然帮助了赵国,勃然大怒,认为季予背叛了他,背叛了秦国。

于是他下令,派人前往赵国捉拿季予,然而还没等那些死士出发,季予先一步回来了。

两人观点各不相同,大吵一架。

秦王认为她背刺了秦国,对于秦国接下来的形势很不利,加大了他们攻下赵国的难度。

季予认为她救助的是赵国百姓,与政局无关,并且对于她来说,七国的百姓都是一家人,她无法对他们遭受的苦难坐视不理。

正如她当初毫无私心地救助秦国,现在也能慷慨解囊,帮助赵国。

她没有任何偏向,如果一开始遇到的是赵国,她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这种观念将嬴政冲击得不轻,他以为自己是命定天子,所以才求得神女降世,赢得她的辅佐。结果没想到在她眼中竟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神女吗?果然对世人一视同仁。

嬴政冷静地想。

……]

“啧,嬴政现在很不爽吧?”安乐笑得开怀。

想到赵国百姓的惨状,又有些心虚,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狭隘,从前赵国的土地如今也是他们大唐的疆域。

她看到赵国的百姓受难,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关心他们,反而担心女主的安危,和秦王赵王的反应。

可恶啊!她还是不是大唐的长公主?!竟然连这点眼界和胸怀都没有!

安乐怒而捶桌,反思过错。

不过也不能怪她,太傅教书时往往会忽视她,只盯着阿兄一人,她没什么学识长进也是很正常的吧!

安乐转瞬间又原谅了自己,心安理得地继续看书。

[……

嬴政将季予囚禁了起来,令人守住她的府邸,不许她迈出门半步。

他知道这些侍卫狠不下心,估计会对他阳奉阴违。

所以威胁季予,如果她敢出来,他就将看守的侍卫全都杀了。

季予受制,不敢出大门一步。

然而府中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受限制,除了不能出去,她依然自得其乐,整日鼓捣着一些东西。

某一日,她听闻秦国要进攻赵国了,而且因为她先前帮助赵国的事,秦王极为愤怒,所以不计后果,打算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

如果事成,赵国将会变成一片废墟。

季予知道后,目眦欲裂,再也坐不住了,无视侍卫的阻拦和劝说,奔向秦王宫中。

来到嬴政面前,说她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让赵国归降。

……]

“果真是嬴政,如此残忍暴虐,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毫不留情。”安乐叹息着感慨,被他先前的假象给蒙蔽了。

因为季予在中间做和,秦王对她不错,所以安乐差点没意识到,他本性是多么无情冷酷,独断专行,霸道蛮横。

现如今这一面暴露了出来,简直令人心惊胆战。

那可是一国的百姓,日后也会成为秦国的子民,他怎么能忍得下心?!

安乐被季予的痛苦感染到,差点也流下泪来。

“不知道季娘子会用什么办法?希望能救了赵国百姓,免了他们的灭顶之灾。”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含糊不清。

秦王不肯放手,对天下势在必得,劝降赵国是唯一的出路了。

季娘子一定能够成功!

安乐握紧拳头,紧张极了,暗自期盼着。

第117章 字丑引发的误会

[……

季予说自己要作为使者出使赵国, 去劝说赵王归降。

嬴政起初不肯答应,疑心她欲投奔赵国,转过来对付秦国。

然而众大臣极为信服季予,认为神女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帮着劝说嬴政, 他们也不想看到两国之战打得太惨烈。

秦国的名声好不容易被神女挽回一些,经此一战后恐怕会变得更加惨不忍睹。

嬴政最后勉强同意, 让季予一试, 答应如果成功了,他不会再伤害赵国的百姓。

季予前往赵国的时候, 秦王带兵镇守在赵国与秦国的边境线上,如果季予出了意外,又或者她投奔赵国。

他会马上带兵进攻, 碾平赵国的每一寸国土。

赵国的兵士面对令人闻风丧胆的秦国军队,吓得两股战战,几欲奔走。

……]

“我的天呐!使者可不是一个好差使啊!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若一言不合,对方想做些什么简直轻而易举。”安乐忧心忡忡地, 看到秦国的军队又觉得自己多虑了。

“毕竟武力悬殊这么大, 赵国恐怕也不敢,甚至得小心翼翼地护着季娘子,不让她在赵国境内出事, 给了秦国出兵的理由。”

[……

赵王听说使者是个女子, 还是在秦国盛名已久, 甚至名声传到别国,在他们赵国也赫赫有名的神女。

不由心生好奇, 一见面,发现原来是当初救了赵国粮食,却分文不取,默默离开的女子。

他高兴地问季予,“神女是否转变主意,来襄助赵国?”

季予摇头,坦白了她此次目的——劝赵国归顺于秦国。

赵王当然不肯,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懦夫,传出去惹人耻笑,更会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然而季予使出了三寸不烂之舌,先给自己带上了高帽,说她是上天派出的神女。这个不用她吹,赵王早就相信了。

但季予给自己的背景补充丰满了些,显得更加真实了。

她道上天预感此次人间大劫,各国纷争,生灵涂炭,而她的使命是让七国顺利统一,并尽量地保存有生力量。

秦王天命所归,是天定的君主,他注定胜出,其他各国无法反抗。

又说以秦国军队现在的实力,踏平赵国轻而易举,是她尽力劝说秦王才没有出兵,给赵国一个归顺的机会。

她极尽渲染了秦王的残暴,以及赵国战败之后将会面临的凄惨后果,什么血流成河,十不存一。

赵王的态度有所松动,但仍不肯投降,依然顾及自己的名声。

季予察言观色,乘胜追击,说如果赵王投降,百姓也不会怪他,因为他们也知道这对于一位心存大志的君王来说是多么耻辱,多么委曲求全。

赵王此举是为了免百姓受苦,忍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