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韩彻便说道:“我这些时日,又思考出两款新的农作物,预备明年带领农户们种植。”如陈三郎所猜测的一样,韩彻那日去到陈家商铺,确实是与来年安南百姓的种植有关。
莲藕明年倒也继续种得,只是单靠藕粉和蚝油,想要使得安南能长久吸引来这么多外地客流,怕是很难。
再者,对于安南百姓来讲,能得眼前这种日子,已足够让他们欢喜满足。可在韩彻看来,眼下安南百姓,不过是才刚进入温饱阶段。
为了尽快让安南百姓进入小富阶段,韩彻这次要带领大家种植的便是一款受大众喜爱,又能使得贵族阶级争相追捧,快速为安南百姓挣得一笔大银钱的农作物。
“甘蔗?”钱县丞讶异。
“没错。”韩彻点点头,又说道:“将这消息透露出去,让城中各商户知晓。再安排人召集城中商户,以竞拍方式,拍出蔗种购置订单。”
不多久,城中各商户便皆收到消息,被召集到县衙旁边,原来那位杨县丞的住宅大厅中。
韩彻一进来,这些商户们忙朝着韩彻躬身行礼。
“诸位想来已经都知晓,官府预备帮乡民采购一批甘蔗。”韩彻冲着这些人摆摆手,便直奔主题。
“不知大人预备采购多少?”有那商户便问道。
“此次栽种农户约为一千出头来户,每户预计最少五亩地。公廨田和职田佃户这边,再加一百亩地。”韩彻说道。
“……”众商户愣住。
一口气种植这么多甘蔗,是他们耳朵出现幻听,还是韩县令飘了?
第32章
定契
韩彻种植这么多甘蔗,目的确实是为着制糖。
在韩彻穿越前,社会物资极其丰富,白糖一度便成为一种“有害”的食品。又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讲解下,各类饮食的标准甚至还讲究起“低糖”,乃至“无糖”。
当然,白糖食用过多,是会引起肥胖等不好的症状。如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糖的危害更不用说。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白糖的热量高,在食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食用少量的白糖,就能给人体快速的提供所需能量。因此白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
糖的甜味,更是人类一直以来最为喜爱的味道。糖还能使人的大脑兴奋,让人产生愉悦感。
在这种情况下,时下糖类便都是奢侈品。如早些时候的八宝藕粉,府城售卖一小碗便要三钱银子。除了藕粉新鲜稀罕,也皆因里面添加了蜂蜜或是饴糖。
蜂蜜获取不易,饴糖则是淀粉类糖品。时下主要由高粱,大麦,粟,米等为制作材料,价钱也不便宜,非平常百姓能轻易吃食。
所以白糖一直便是一种硬通货,而对韩彻来讲,甘蔗不仅是一种能快速为安南百姓挣得一大笔银钱的农作物,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全国各地的商户到来。
“一千来户,一户至少五亩地……这一亩地,蔗种也需得大几百斤吧?”甘蔗不适宜种子繁殖,是需得用一节节的甘蔗做种。时下甘蔗还属于家境殷实者才会食用的水果,安南这地方以前几乎没有人会种植。
因此,需得去外地才能购置到蔗种。
“一亩地需得种芽5-7000个,一蔗种节段约有5-7芽,再除去预备损耗,一亩地需得准备1200来节,蔗种重量预计需要6-7000斤一亩。”韩彻直接把具体数据报出来。
甘蔗作为现代备受欢迎的农作物,韩彻对它具体的栽种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并且早在去年,韩彻便已经开始对时下甘蔗做了一番调查和了解。
再者,一次栽种这么多,韩彻又怎能不提前做一番细致的预算。
“以我家的能力,怕是一次弄不来这么多蔗种。”有那商人在快速计算完一共所需后,免不得一脸犹豫道。
“说来惭愧,我家亦是如此。”
有银钱挣,商人当然不舍得拒绝。但是这么多的蔗种,以他们的实力,光是前期的采购就是一件困难事。
时下交通还十分不便,甘蔗又重,后续在运输这一块耗费的人力财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知道受郭杨二人掌控县衙十几年,安南县最大的那批商户,都有因跟他们牵扯到“折变”案里去,被韩彻一把清理掉。
而眼下出现在这里的商户,其实都只能算是安南原来的中小商户。他们实力一般,大商户能吃下的利润自然不会舍得分出去,才使得他们没被牵连。
“既如此,诸位可先回去思考一番。若有意者,再将各自能接下来的数量和作价,于农历十月初一之前,呈报至府衙来便可。”韩彻便说道。
这么大的订单,韩彻一早也知并非县内一家商户能单独吃下的。甚至这些商户加一起,也不一定能吃下。
故他今日将大家召集,真正目的是要将这消息传播出去。
如韩彻所料,也就那么三五日的时间,衙门需要采购大批蔗种的消息,便在安南县内传开了。
那些为着藕粉而来的外地商客,最近便没少私下讨论这事。
“据说韩县令要带安南乡民们种甘蔗,一户至少种五亩!”
“竟种植这么多吗?”
“可不就是这么多!他前些时日召集安南县商户,没一家能做下这笔大单!”
“安南县这等小地方的商户,做不下也是正常。”
“说来,咱们一起倒是能做下……”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商人逐利,眼见着有挣银钱的机会,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这日,韩彻去到南市集市上巡查,便见一身材高大的青年迎面走来。
“拜见韩大人!鄙人姓吴,乃云州人士。听闻大人欲要采购一大批蔗种,故特来自荐。”对方躬身行礼道。
这里的云州当然并非韩彻穿越前的那个云州,而是一个较为靠近裕州的南方地区。云州盛产甘蔗,眼前这位吴二郎家中更是一直有做这行生意。
“站着谈话,诸多不便,我们坐下谈吧。”韩彻说着,便领着对方走至集市中间,一套空置的桌椅上。
吴二郎一怔,方才赶紧跟上。
“你能与我弄来多少甘蔗?”韩彻笑着,直奔主题。
“回韩大人,若不出意外,许是能弄来大人所需三成。”吴二郎对在这人来人往的集市上谈事情,有些许不大适应。
“作价几何?可包芽苗?”韩彻又问。
“芽苗自是包的。”到底是商户,吴二郎很快便进入到谈生意的状态:“只这甘蔗运输本就不易。从云州运至安南,路况又甚是堪忧,作价恐略贵些。”
“若单独为着甘蔗而来,确实该加价。但若顺带将甘蔗运来,这买卖便不是这般算法。”韩彻笑着还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