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


便是眼前的这些种子个头都特别大。

“如此甚好。”王七郎脸上也有了笑容:“这袋种子便赠予大人。”

“我对这寒瓜的栽种技艺也略懂一些,你若是需要的话,晚点我便书写一份回赠与你。”韩彻便也这般言道。

人与人相处,莫过于有来有往。

王七郎虽然这次并没有明说,但他家把这般辛苦才弄回来的种子,赠予自己的目的,韩彻还是当即便领悟过来了。

王七郎果然更高兴了:“如此,便多谢韩大人了!”

这事对彼此来说,都是好事。韩彻需要更多稀罕的外来种子,王家不懂这些新作物的种植技术,双方能达成这般合伙,可谓是互惠互利。

等之后天气更暖和些后,韩彻便择选合适的地方,给这批西瓜种植育苗。

王家跟去年栽种孜然一样,这次便也是在韩彻培育西瓜苗的田地不远处,租佃了一块土地来栽种。

只是对于这批初期的西瓜种子,自穿越过来后,还尚未见过的韩彻现在也无从知晓它们具体的生长情况。

最终韩彻便决定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育苗,直接栽种。另一部分将其嫁接葫芦,二者同属葫芦科,嫁接能提高抗病害的能力,也能使其口感更为甘甜。

在将西瓜苗嫁接这一块,哪怕有详细的技术书写,也还是需要一些实际的操作技术。

韩彻索性便让王家寻来的佃农与职田的佃户们跟着他一起学习一番,都是地里常劳作的庄稼人,接受这么一番教授后,倒也很快都掌握了这嫁接技术。

除了西瓜的栽种,对于今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孜然,韩彻在之后巡查柏州各乡镇百姓的栽种情况时,也把遇到的一些问题要点和最终的解决办法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再派人分给了王家一份。

王家那边对此自是欢喜又感激。

如他们这些生意人,比谁都更为看重技术。也都更清楚,手里若是掌握着一门好的技术的重要程度。

韩彻虽出生士族,但家中其实资产并不多丰足的。像他在柏州任职的这几年,身边更是除了一个自小跟随一起长大的韩老三伺候,便再无其他的仆从。可就算如此,韩彻明明掌握着这许多能带来暴利的技术,却每一样都还能这般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

然而对于韩彻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才使得他更要将其传播出去。

韩家如今顶门户的就只有韩彻一人,在这种情况下,韩彻要真弄出什么技艺,只想着独家享受其中的暴利的话,只怕迎接他韩家的非但不会是家族的富庶和崛起,反而很可能是遭人垂涎所带来的家破人亡般的毁灭。

反倒不如像现在这样,韩彻直接把技艺都推广出去。既带领了最底层的百姓致富,自家也能吃到点先驱者的甜头。

同时,这些百姓感念韩彻的恩情,也能给韩彻带来极好的名声。

当韩彻在百姓那里所获得的好名声越来越大,便是再有人想似以前那般随意欺压韩家,也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下了……

注1: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所转引:“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注2:出自《本草纲目》,味甘于诸瓜,故得甘甜之名。

第97章

赚钱

农历五月底,一年一度的征缴夏税的税务官们如往年那般,再次抵达柏州府城。

“韩大人安好。”

“杨大人安好。”

二人见面时,互相作揖问好,韩彻再将这一群税务官们先领进正厅坐着,接着又命人去府库将今年需缴纳的夏税银钱取来。

这是因为柏州这两年大面积种植经济效益明显更高许多的棉花,葛麻等织物的栽种自然便减少。

百姓种植棉花能赚取到的银钱更多,他们肯定会选择更划算的去栽种,于是就都用银钱来缴付夏税的葛麻等织物。

但韩彻也知晓,这种情况长久不了的。

朝廷去年年底便决定要全国开始择选适宜栽种棉花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种植。为此韩彻也按照朝廷的吩咐,对棉花的栽种技术做了细致的文书陈述。

若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几年,待到棉花栽种在全国都形成一定规模后,朝廷便会直接替换掉过去的葛麻等织物,开始以棉花为新的夏税缴纳作物。

毕竟在性能上,不论是舒适度还是保暖度,棉织物都胜过葛麻等织物。

待到那时候,棉花的作价自然也会大幅度下滑。从只有上层阶级能专享的奢侈品,真正成为大众百姓也能穿用得起的普通织物。

这其实也不止是棉花如此,很多农作物都会经历这么一个从神坛走向世俗的过程。

但在之前,还是足够让先种植的柏州百姓借此发家致富了。

在知晓柏州今年要用等价值的税银替代实物后,税务官这边显然也是更高兴的。

实物在清点时,都还需对品相做一番核验。毕竟这东西一收上去,真要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这些前来征缴的税务官也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一整个府州,哪怕如柏州这般人口户数极少的,最终所能征缴到的实物总数量也是庞大又繁重的,这对税务官来说,在运输上也不是件轻省的事。

但折现成银钱,税务官们便只需做一番核算,最终确认无误便可。银钱体积也轻巧,运输上便更能轻省许多。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折现往往都会略高于市价一点点。没办法,这是时下折现的行规。

韩彻所做的赋税数据的文书又特别的清晰明了,于是也就不到一个时辰,税务官们便将柏州今年要缴纳的夏税各项数据全都核算清楚。

事情一办理完毕,税务官们瞧着天色还早,便也准备带着税银赶紧回去。

征缴赋税也不是个多轻省的活,如柏州去年和今年,都足额缴费的情况是很难的。还有好些个地方,每年都会拖拖拉拉。他们税务官们征缴不足额,便会影响政绩,自然就得使劲去催。

最后能顺利催收,都还算是皆大欢喜。最怕的便是如过去的柏州一样,它就是那么的差劲,它就是缴纳不出来,任凭怎么催都不管用!

对于这些地区,负责前去征缴的税务官自然是最不喜的。

知晓这些税务官们近期公务特别的繁忙,韩彻也就不过是客气的口头留两句后,便派衙役送他们出城。

税务官们在返程时,自然便又一次瞧见两边地里所栽种的棉花地和孜然地。

“柏州今年的这棉花长势,瞧着真的不错。”

“还不是因为那位韩大人善种植,前不久咱们在平州瞧见的棉花地,可远比不得这边长得好。”棉花如此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