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
长发披肩,笑容张扬,她不屑地扫了一眼车边的人,而后跟驾驶座的男人说:“老公,这黄脸婆怎么还没走?你们不是离婚了吗?”
车上的那人带着墨镜,露出来的嘴角凉薄地抿着。
哪怕墨镜遮住了眼,他浑身仍旧是遮不住的嫌弃,“我警告过她了,让她最迟今天就搬走。”
“那她要是不搬呢?”女孩娇滴滴地问。
“那把锁换了,她的东西你可以全都扔了。”相较于对前妻的冷漠,男人对副驾座上的女孩子纵容的多。
女孩子咯咯笑起来。
女人垂在身侧的手紧紧握着,她咬牙切齿地对面前的女孩子说:“他今天能这么对我,以后也能这么对你,他这人没有心。”
女孩子笑容凝滞,她显然是将女人的话听进去了,“亲爱的,你真的会这样对我?”
“听她瞎说,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疼你还来不及,怎么舍得不要你?”男人情话张口就来。
女孩得意地看向车窗外,“听到了吗?”
“老公,走吧。”女孩子最后朝外翻了个白眼,她关上车窗。
车子缓缓驶去。
女人看着车屁股,大概心里都是家人,她竟然没有以前痛不欲生的感觉了。
砰——
半分钟后,车子失控,重重撞向桥边的大树上。
就在半分钟前,男人还甜言蜜语,可生死存亡之际,他还是拼命打方向盘,将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心肝宝贝。
这一幕来的太突然,女人呆滞地看着严重变形的车头。
而后她扬起了嘴角,“报应。”
这一声巨响叫停了过路的汽车跟行人。
有好心的人上前,打算将车内两人救出来。
女人这一刻彻底释然。
“大师,多谢你。”她又时落道了谢,而后匆匆离开。
时落站在原地,看着众人手忙脚乱地将车内重伤的两人拖了出来,有人拨打了120,有人报警。
时落转身离开。
她今天这一卦算完了,原本她想直接回去,在离开这一片小区前,时落停在一处十字路口,她手指微动,而后果断往南走。
这是一片街区,路不算多宽敞,路两旁都是店铺,饭店居多。
不过来往行人不算太多,味道好的饭店能堪堪坐满,味道一般的,里头聊聊几人,还有几家门上是挂着出售的牌子的。
店铺上方是三层住房。
在时落经过一家玻璃门紧闭的服装店门口时,头上一道隐约的风声,伴随着一道惊呼。
时落往旁边躲去。
下一刻,一个花盆砸在时落脚边。
她抬头望去。
三楼伸出来一个脑袋。
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
视线跟时落对上,那女孩子慌忙缩回头。
而后就是一声巨大的关窗户声。
对方显然是不打算跟时落交涉。
时落敛眉,思忖片刻,果断朝店铺后方走去。
第234章 又是一出悲剧
时落敲了敲门。
无人应。
顿了片刻,时落抬手,再次敲了敲门。
屋里的人仍旧没回应。
“你们全家都应当怕警察来吧?”隔着门,时落问里头的人。
隔着门,时落听到哐当一声重物落地的声响。
时落的话显然是惊着屋里的人了。
以时落的耳力,她能听见有人轻脚走到门口,不过里头的人还在挣扎,不敢贸然开门。
“我爸妈不在家。”在时落快没了耐性,里头总算是传来弱弱的声音。
这嗓音听着不像是十八九岁女孩子该有的。
“你姐姐应当能知事了。”将一个孩童推出来挡着,可见方才那女孩子是个胆小怕事的,时落并未心软,她又说了一句,“开门。”
里头传来窃窃私语声。
她们真怕时落报警。
门还是开了。
站在门内的是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子,大的是方才差点砸到时落的,小的看起来六七岁,此刻两人站在门边,小的站在前头,年纪大的女孩子低着头,站在妹妹身后。
“我们没钱赔你。”小女孩胆怯地说。
时落没提赔偿的事,她问小女孩,“你父母呢?”
“不在家。”
“出去工作了?”时落似笑非笑地问。
“嗯。”
“那你又为何没去上学?”时落虽然长得好看,只是她不常笑,身上自有一股让人不敢亲近的疏离感。
时落的问话,小女孩不敢不回答,“不能——”
话还没说完,她的姐姐用力抓了一下小女孩的胳膊。
小女孩痛呼一声,不敢再说话。
原本时落是在这位姐姐身上看到了阴郁懒惰,等离两人近了,时落才知道这其中还另有隐情。
“都吵什么吵?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烦死了。”在门内外僵持中,一道粗噶的呼和声传出来,随即一个满脸不耐,似乎才睡醒的男孩从其中一间卧室走了出来。
男孩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个头高,长得胖,大约是长期熬夜,满脸青春痘,他还未完全清醒,语气尽是不耐,“赶紧去给我热饭,饿死了。”
那颐气指使的语态让人厌恶。
这位姐姐闷声应了一句。
而后转身往厨房去。
徒留小女孩一人挡在门口。
三个孩子,三种性子,家教如此,足以见这三个孩子父母是何样的人。
时落并未多看另外两人一眼,她视线落在面前这小女孩身上,问她,“你想去上学吗?”
小女孩抓着门框,闻言,先转头,飞快地看了一眼哥哥姐姐,见他们的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这才小幅度点点头,“想。”
这家另外两个孩子性子已然成型,时落不会多看一眼,以后自然有人教他们做人,只是可惜了这最小的孩子。
这孩子本该有个很好的将来。
无奈父母作孽太深,到底还是影响了孩子的后天命。
“若你想去上学,唯有一个办法。”时落跟她说:“你让父母送你回乡吧。”
小女孩用力摇头,然后小声说:“爸妈不能回去。”
“为何?”时落问。
小女孩声音更小了,“我们家欠了很多钱。”
时落没有惊讶。
这应当是个常见的事例。
这对父母四十出头,原本是一对最平凡不过的夫妻,在老家种地打工,只是两人都有野心,便一起去了南方,起初两人也很努力,在工地上从租吊车开始,到有自己的吊车,两人赚的虽不算很多,却也是吃喝不愁,甚至还买了豪车,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两人被网上传销吹嘘的前景迷了眼,他们想赚大钱,便将积蓄都投进去了,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