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8


才做得出。

饶是于岑再如?何警惕,再如?何扫清前进道路,也不会想到贼人竟能弄到十字连环弩这种杀器。

此?物一出,敌人便可超远距离设伏,直接超出侦察兵的日常搜索范围,所以一行人在第?一波攻势中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不过?他到底经验丰富,当?场命人举盾,护卫,然后?迅速展开反击,并及时取得胜利。

先后?几波弩箭,都是冲着隋青竹的心口、脖颈、头颅这几处上半身要害去的,目的不言而喻。

万幸敌人显然也不擅长操作十字连环弩,准头不大好,第?一波大部分射空了,一旁的小方立刻扑到他身上,奈何第?二波紧随其后?,箭矢威力太大,直接穿透他们两人……

短短几行字,也不难想象当?时的惊险和惨烈。

天元帝沉默片刻,“隋青竹伤势如?何?”

秦放鹤一目十行看完,“几个护卫替他挡了几箭,本人身中三箭,俱是贯穿伤。一箭因?被护心镜所阻,往一侧偏过?,有内伤淤血。另一箭撞断肋骨,擦伤右肺,一度危重,所幸有军医随行,及时救治,如?今已无性命之忧。只是据军医说,恐日后?要留下病根。”

但凡苗瑞准备的不是那么充分,于岑不是那么可靠,隋青竹就死定了。

天元帝点点头,让秦放鹤念完剩下的部分。

剩下的,苗瑞除交代抓捕和重点审讯过?程之外?,还特意请罪,因?为?他砍了证据确凿的平康知府的脑袋,杀一儆百。

理由?除上下勾连、收受巨额贿赂,帮助当?地奸商抢占林场,并杀害掩埋越级上告百姓之外?,十字连环弩的事也极有可能是那里出了漏洞。

知府官居四品,也算一方大员,就算死罪,也需得押解进京,经三法司联合审讯之后?,皇帝亲自下旨。

即便有圣旨在,但之前的旨意却是“五品以下,准先斩而后?奏”,很明显,苗瑞逾越了,还逾越了不小。

另外?,苗瑞还以平康知府是云南巡抚严英杰一手提拔,并遭数人指控,“恐有瓜葛”为?由?,临时强行停了严英杰的职务。

念到这一段的瞬间,秦放鹤飞快地扫了眼天元帝的神色,发现他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悦。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特殊时期在所难免,但平康知府非杀不可吗?

没有一位君王乐意见到下头的臣子这般试探,挑战底线。

秦放鹤曾想过?,会不会是严英杰动的手,因?为?他辖下就有十字连环弩。

但恰恰就因?为?有,反而让这种可能性无限降低:有人会蠢到用如?此?特征鲜明的凶器伤人吗?

这么一看,平康知府倒也又有点可能。

但秦放鹤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因?为?苗瑞在奏折中描述缴获时曾提了一句,“弓箭种类庞杂”。

奏折篇幅有限,苗瑞要讲的事情又太复杂,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说这话。

试问有能力拉起?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幕后?黑手,会让手下用大杂烩么?

除非……不是一伙人!

那十字连环弩,到底是哪里来的?

天元帝沉吟良久,“拟旨,太医署即刻调拨两名太医前往云南,苗瑞……”

在处置苗瑞的问题上,天元帝显然顾虑良多,起?身踱了几步才道:“命其收拾残局,不许再生事端,明年?三月之前,进京述职。”

二师伯要进京了!

一直到后?面与人换班,秦放鹤脑海中还是一片喧嚣,各种念头轮换上演。

若在平时,金晖必要上来撩骚,今日先听了苗瑞抗旨、隋青竹负伤,眼见秦放鹤脸色黑得跟天元帝不相上下,难得保持安静。

回家的路上,秦放鹤一直在琢磨天元帝的意思?,琢磨苗瑞的意思?。

他觉得,这道折子有猫腻,二师伯在试图传递某种信息。

两人虽素未谋面,但也曾书信往来,师父汪扶风也数次说起?苗瑞为?人,便是一个胆大心细、当?断则断,而之前的一系列应对,也足以说明此?言不虚。

那么为?什么,分明胜利在望,苗瑞突然要杀一个四品知府?

单纯对方拒不配合,为?了杀一儆百?

似乎说不过?去。

十一月的天已经很冷了,秦放鹤的品级又不足以在车轿内安置火炉,冷气从每一条缝隙侵入,激得他头脑越加清明。

既然正面推不动,不如?就换个角度,倒着推衍。

若苗瑞不杀,又会如?何?

秦放鹤换了个姿势,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随着轿子的颠簸,一并起?伏……

不杀……

隋青竹受伤固然遗憾,但此?事与苗瑞不相干,他已经最大限度努力保障了对方的安全,若无于岑那一手的安排,此?刻隋青竹就不是伤了肺脏,而是一滩肉泥。

而天元帝本人显然也未因?此?事迁怒于苗瑞。

那么,这一方面他没有过?失。

剩下的……

秦放鹤蓦地睁开眼睛,低低道:“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出了这样的事,苗瑞若不请罪,就要请功,不然朝中其他大臣也看不过?去。

可一旦上了折子,朝廷就必须给出回应。

他已是两省总督,师父又是次辅,又该如?何封赏?便是将陛下置于两难之地。

待到那时,就算苗瑞一味自谦,拒受封赏也不中用,即便天元帝顺水推舟应了,在外?人看来就是朝廷欠他的,天元帝欠他的。

可谁敢让皇帝欠呢?

所以唯一的办法,也最有说服力、最顺理成章的办法,就是大事办完办好了,收尾稍稍搞砸一点。

我尽心尽力办差了,但似乎办得又不是那么好……

如?此?一来,虽不至于功过?相抵,但赏赐的余地就大得多了。

朝廷面上有光,天元帝心满意足,而苗瑞也可继续得到重用。

那么陛下接收到这一讯号了吗?秦放鹤觉得接收到了。

因?为?后?期天元帝特意叮嘱苗瑞“不许再生事端”,也未提及他抗旨不尊之事,甚至还许他进京述职,摆明了就是留出转圜余地,参考之前的猜忌和制衡,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天元帝看出了苗瑞的担忧,对他的识时务比较赞赏,默许了他的行动。但抗旨逾越是不争的事实,若一点儿不管也不像话,所以警告:朕明白?你的心意,适可而止,不许再杀。

但这些都不能放在明面上说,若让苗瑞继续留任地方,保不齐就要遭到反扑和朝中御史们的弹劾。

因?此?天元帝命他进京,虽说免不了当?面敲打、斥责,但也从侧面表明了对苗瑞的看重,也是保他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