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
……………………………………
大周开国百多年,开国时的藩王勋贵按理已经全部成了大豪门大世家,但是大周开国以来的四代君主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经过祖孙三代君主前赴后继地削藩打压,到如今这位陛下手里的时候,大周别说异姓藩王了,就是掌兵权的公候也只有两家,一个是他们掌西北军的承国公府,另外一个是在南方掌水军的楚国公府。
只是没有异性藩王不代表没有宗室藩王,本朝还有一位实权藩王靖王姬康,他的身份说出来吓死人。
姬康是大周开国太×祖的嫡长孙,太×宗的嫡长子,高宗的同母兄长,今上的嫡亲大伯,根正苗红的姬氏嫡长房。
当初太宗一共就两个嫡子,长子靖王姬康天生残疾无缘皇位,于是次子封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高宗。
出于补偿嫡长子的心理,太宗违背了太×祖定下的祖训,给姬康封了实封的亲王,想着同母亲兄弟,分开两地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事来。
太宗将大周西南的那一片两个郡县直接实封给了靖王。
什么个情况呢?就是除了郡守是朝廷派遣之外,这一块地方就和古时候的诸侯国一样,完全就是靖王的地盘。
便是后来作为弟弟的高宗想要做什么,也只能派郡守过去,但是两个光杆司令过去除了送菜还能干什么?
然而太宗的偏爱没有让错失皇位的靖王感到丝毫安慰,反而愈加的意难平,对弟弟的怨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
原本本朝的王爷是只有爵位没有封地,当然更不会有行政权和兵权,亲王爵就是一个纯拿钱,五代之后还会递减的爵位。
靖王的存在可以说给后世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但是自己爹造的孽,高宗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还好太宗死的早了一些,不然有皇长孙的靖王府不知还要怎么折腾呢,毕竟在整个靖王府的想法里,如果不是他残疾,皇位哪里轮得到弟弟。
要是他们父皇多活几年,他们多努努力,搞掉还是太子的高宗,直接册封皇太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父皇这么爱他这个嫡长子!
靖王自己与皇位擦肩而过,儿子也与皇位擦肩而过,可想而知整个靖王府有多怨念。
偏偏靖王还长寿,如今快六十了依然身板硬实,靖王世子比当今大两岁也是年富力强,便是世孙也好好的,到了准备娶妻生子的年纪。
反观高宗这边,太宗和高宗这对父子一个比一个短命,太宗好歹活到了快四十岁,高宗刚三十就死了。
当今陛下年少登基没少吃苦头,对于反复作妖的大伯和堂兄一家简直是深恶痛绝,但是又没有人家谋反的证据,只能忍着。
皇太子姬长恒和周清妍的联姻,除了长辈的约定之外更多是为了顺利过渡承国公手里的兵权。
本来一切都十分顺利,老国公过世后,除了心腹就是皇帝派过去的将军,估摸着花个十来年,这西北大军就能全被皇帝握在手里了,有了这一支整个大周最彪悍的军队,他就可以动一动另外一位掌军权的国公,楚国公了。
第15章 守寡第十五天
楚国公府虽然和承国公府一样都是手掌兵权的顶级功勋,但是和日暮西山后继无力的承国公府不一样,楚国公府可谓人才济济,经过几代依然无比煊赫。
而且楚国公府是靖王妃的娘家,世子妃也同样是楚家的。
如今的楚国公是靖王妃的同胞兄长,掌的南边水军近三十多年和靖王西南边军对朝廷军已经形成了夹角之势,不除了他,皇帝晚上都睡不着。
皇帝迫切想要西北军权,靖王当然也不想放过,并且靖王府这边速度更快,手段更绝。
靖王居然早早就让小舅子隐姓埋名去了西北,楚国公府的小儿子楚民远也是个人物,硬是从小兵做起,花了十五年的时间爬到了副将的位置,成了老承国公的心腹之一。
皇帝知道消息的时候眼前一黑,这个振威将军楚民远还是他亲自下旨封的,当时他有多欢喜自己得了一员虎将,知道真相后就有多恨。
更让人束手无策的是,楚民远完全没有被拉拢的可能,因为他唯一的女儿就是靖王世子妃,生的世孙只比皇太子小一岁。
这要是靖王得了天下,皇后是他姐,太子妃是他闺女,皇长孙是他外孙,除非他自己坐天下,不然还有什么能让他动心的?
另外皇帝想动楚民远也不行,人家的军功是实打实卖命打出来的,在西北军十五年,可以说树大根深,比起皇帝自己派过去的将军,楚民远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没有切实的证据,皇帝就等于是给靖王和楚国公府送谋反的借口,便是日后史书记上一则,也是他做皇帝的为拢军权,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守边大将。
人家靖王到时候来个清君侧,楚国公府一呼应,便是西北军听他这个皇帝的,又有什么战意?
十几年军功的大将说灭就灭,毫无理由,作为当事人的西北军怕不怕?
所以不管其他,单单为了西北军的军心稳定,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好的情况就是维持权力的平衡,互相掣肘。
但,要只是权力平衡,皇帝这步棋就废了,西北军不能动了,他就奈何不得南水军和靖王府,只能看他一步步做大。
也正因为这尴尬的处境,才有了身份绝对能碾压所有人的皇太子前往西北军,亲自接手西北军的举动。
姬长恒到了西北军之后确实受到了欢迎,又是皇太子又是承国公的孙女婿,这就是妥妥的自家人,家国大义,血脉亲情全部顾忌到了,这一步棋可谓完美至极。
姬长恒也争气,不管是兵法理论还是实战拼杀都一点不逊色,便是和士兵们相处也能快速打成一片。
这样下去根本不用十年,恐怕只要皇太子在西北军中呆上个三年五载,整个西北军上下就能被年轻的皇太子收服了。
然后皇太子就因为援军延时,孤立无援被追杀中毒坠崖失踪了。
虽然之后接着护佑不利的借口训斥了楚民远,让他不得不蛰伏起来,但是失去皇太子的损失无可弥补也无人能够替代。
到目前为止西北军这边的危机看似趋于平静,靖王府和楚国公府也没有异动,皇帝这一边也似乎皇位稳固,朝堂内外安稳,但事实上在这一次和靖王府的博弈中,皇帝损失惨重。
保皇党老承国公没了,后辈的周家兄弟已经弃武从文,虽然一开始皇帝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此一时彼一时,皇太子没了之后,但凡周家有一个儿郎能拿得出手送到西北军中去,皇帝的人也不能在西北军中寸步难行,甚至一开始都不用皇太子去接手。
如今皇帝这边就是靠着皇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