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奠的事情就等河西郡王回来再议吧。”
周明妍的车队从启程到西北一共花了两个多月,孟大将军也就是现在的河西郡王那是有正常军务的,为了让楚民远留在城里他一把年纪了还要亲自去巡边,所以周明妍来的时候不小心错开了是非常正常的。
至于承国公府,周家就是西北军功起家的,几代周家男儿都葬在西北,罗醮城自然也有承国公府,看守门户的人知道京都的主家要过来,早就开始收拾了,就等着周明妍回去了。
说来也是巧合,董家的宅邸就在承国公府的边上。
周明妍想住有的是地方,完全不需要罗醮城的官员武将来帮这安排衣食住行。
于是准备上前接待周明妍和宫中随行天使的文官武将傻眼了,两千禁军把他们懒得严严实实,全都推到了城门边上,眼睁睁看着周明妍的车队进城。
所有人都看向刚才暗示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的楚民远。
“我们准太子妃气性还挺大啊!”楚民远露出一个笑容,至于是不是被气的就没人知道了。
但要是周明妍要是听到一定要回一句:给脸不要脸!
第72章 阴阳相携第二十天
西北这一块地方, 春天和秋天就跟兔子尾巴一样,异常的短,夏天热冬天冷, 一整年就跟只有两个季节一样。
通常冬天都是从十月开始的, 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整整五个月的冰天雪地, 而这五个月的头尾通常是西北这块和草原那边起冲突最为频繁的时候。
十月是刚过秋收,天已经冷了但又没有完全冷,不管关内关外都是堆满粮食, 牲畜毛厚肉肥的时候, 草原部族挑这时候来抢收益最大。
最后一个月,也就是来年的三月,这个时候一般来说因为冬天太冷草原上冻死不少牛羊, 草原部族一个冬天饿得两眼发绿,天刚暖和正好跑来抢一波, 渡过接下来青黄不接的难关。
而现在正直八月, 太阳已经没有六七月这么烧人了, 但是依旧是艳阳高照, 秋收还有一个月,冲突摩擦还有两个月。
周明妍和姬长恒收到消息, 说是西戎王估摸着年前会出兵,要是不能打进来就外头抢一波, 要是能打进来那有了他这个打头的, 草原上其他旁观的部族会想问到腥味的狼群, 跟着一起冲进来。
至于时间, 没有意外的话也要等到秋收过后,否则粮食都在地里, 跑这一趟不合算。
还有一点,这时候草原上也很忙,都在努力囤积晾晒草料,不然到了冬天大雪过后,家里的牛羊岂不是要饿死?
周明妍和姬长恒看草原部族的眼光和大周的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大周的防御还是草原部族的劫掠以及仇恨他们两人都知道,但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生存资源无法避免。
唯一能做的就是融合,只有彻底融合了才能避免永无止尽的冲突。
至于怎么彻底融合,正确答案在两人心中,但是第一步肯定是把野心家解决掉。
所以一门心思想要挑起战争的西戎王必须死,然后要在文化上融合,经济上彻底绑死。
事实证明,当吃饱穿暖之后,谁都想过安稳日子,不管什么民族都一样。
但是天灾人祸这种事情,不管是第一世第二世都是让人措不及防的,更别说抗风险能力极差的现在了。
尽管如此,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直接摆烂。
周明妍除了想要刷功德,也是想要留下些什么,人世走一遭,来世不知还有没有,既然站到了高位就做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
若是她一个人对于改变世界可能就是刷功德之外的随缘,能改多少是多少,但是她现在有盟友。
改变世界合该是她要做的事情。
突然雄心壮志的周明妍进城后转头就把许愿的事情交给了姬长恒,自己拿了调查的董家资料开始盘。
姬长恒自然没有异议,就算周明妍没有说他也会接过来,因为这些百姓带来的信息其实能看出很多东西,这让他能从另一个方面,更深入的了解西北这块的境况。
周明妍和姬长恒彻底遗忘了罗醮城的官员武将,关上门如今工作模式,除了手头的事情,两人还要制定一个西北这一块产业升级,整体富裕的可行性方案。
只有让老百姓切实的感受到实惠,才能得到军民的拥戴,这可都是压制楚民远的资本。
承国公府已经关起来好几日了,董家的几个掌柜各自查探了几日后终于按耐不住聚到一起,商讨着怎么应对才好。
“我等为董家辛辛苦苦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都是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就在的老人了,她一个外孙女便是京都的贵女又知道什么?”
“那可是准太子妃……”
“不是说这丫头跟面团捏的一样,国公府一点都不上心的吗?”
“老方你说,你不是每年都来往京都的吗?”
“咋地?还怨我了?”老方是董家商队的副管事,最上头的秦管事虽然没有卸任,但是年纪大了,如今虽然挂着名,但主要事务全都在老方手里,“京都城里都管她叫木头菩萨,去岁我回来的时候五皇子就已经和她那嫡姐搅合到一起了,谁知道转头她还能嫁给死了的太子?”
“谁还能想到陛下让她来西北祭奠皇太子呢?”接口的是走草原线的商队管事。
他和老方是在场所有人中消息最灵通的,也是最先想要往自己手里扒拉东西的人,只不过那时候老方上头的秦管事还管事情,他们就只能偷偷的来,两人就私下里倒腾些货物。
只是他们自己手里的钱财有限,想要赚大钱就要有本钱,没有本钱怎么办?那就从董家的货款里挪出来给自己办货。
一开始当然是小心翼翼的,但后来就越来越肆无忌惮了,毕竟是真的没人管。
说起来第一个截留送到京都收益的还是秦大管事,只不过秦大管事是知道小主人年幼,他们董家小姐的嫁妆全都捏在周家手里,自然不能全交出去,要长个心眼,给小主人留着,等以后交给小主人。
秦大管事是好意,但是对于下头想要中饱私囊的人来说那就是正好了。
反正周家也不知道每年的收益实质有多少,一开始是秦大管事找借口截留,后来便习以为常。
如今秦大管事垂垂老矣,儿子又是个三五不着六的酒囊饭袋,压根没有他爹的本事,被人糊弄得团团转,一喝酒什么都不知道。
再加上京都周家又远在千里之外,他们只要好好运作,不需要几年,这铺子还姓不姓董都不一定。
“好了,别自己吓唬自己,她一养在深闺里的娇小姐能知道什么?到时候随便哭一哭做一做戏不就糊弄过去了。”
“话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