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


查理五世的特使垂下眼帘, 神情并不紧张。

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的领土不安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他们已经学会了无视这些小公国的联盟。这些松散联盟一直都不怎么成气候,毕竟不论是在武力还是财富方面,他们都不可能比有西班牙做后盾的皇帝陛下更强大。

不过这些联盟招人烦倒是真得,好在他们最近这段时间还挺安分, 没有和陛下爆发过什么军事冲突。

要他说,英格兰国王选这么个联盟做联姻对象,属实是病急乱投医。克里维斯公爵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

选他联姻还不如选萨克森公国,好歹萨克森选帝侯才是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领袖, 也是七大选帝侯之一。

哦,他忘了, 萨克森选帝侯家中大概没有适龄的女子可以嫁给英格兰国王, 即便有, 公主也不一定愿意嫁过来,同样的信仰可不能成为英格兰王后的护身符。

特使阁下在心里暗暗腹诽。

法国特使则觉得这个联盟不错,不知道弗朗索瓦陛下有没有兴趣和选帝侯们结盟。

虽然大家的信仰不一样,但陛下都能和奥斯曼帝国结盟,应该也不在乎一个新教联盟吧。

能给皇帝找麻烦的事,陛下一定很乐意干。

【及至路德教在德意志地区兴起,信奉新教的选侯们和狂热天主教徒查理五世真正产生了冲突,为了避免罗马教廷的影响力再次渗透德意志地区,由萨克森选帝侯约翰·弗雷德里克将新教诸侯们组织起来,形成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

【也就是说,这个联盟和英格兰一样是新教阵营,而且这个联盟还具备军事防御力量,对于当前的英格兰来说,属于能找到的最好结盟选择。】

【克伦威尔极力向亨利八世推荐了克里维斯的安妮和她的妹妹艾米莉亚,并夸大了克里维斯公国在联盟中的战略意义。】

【克伦威尔如此着急,当然也并不是完全为了亨利八世和英格兰的局势着想,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亨利八世回头朝克伦威尔看了一眼,面对国王迫人的目光,克伦威尔只能谦卑地垂下头,表露出臣服的姿态。

【求恩巡礼事件平息后,亨利八世大概意识到国内宗教改革已经走得太远,他得暂缓步伐,不能将旧教人士逼迫得太过,因此他的态度有些反复,开始表现出亲近保守派的意思。】

保守派眼前一亮,看来国王陛下迷途知返了,他们的坚持没有错。

【但实际上,亨利八世缓和的态度可能多半源于克伦威尔的改革已经从修道院榨不出更多的财富了。要知道,在北部叛乱平息后,亨利八世对于国内的修道院丝毫没有高抬贵手。】

【杰维斯、布里德灵顿、弗内斯修道院在叛乱事件后均被解散,紧随其后的是彻特西、艾客堡、刘易斯和莱斯特修道院,甚至连英格兰基督教发源地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一样没有逃过被解散的命运。】(注2)?l?y

保守派:......

玛丽不得不握紧十字架,深深呼吸以平缓自己狂跳的心脏。她很想跟父亲提出告辞,再听下去她害怕自己会当场晕倒,但她又不可避免被神迹描述的未来吸引,想要留在这里多听一听。

但愿之后不要再出现这么刺激的信息了。

伊丽莎白有些困倦地眨了眨眼,努力维持自己端正的坐姿。神迹所说的大部分内容她都没能听懂,复杂的局势对于她来说太超前了些,因为听不懂,这些话便无异于催眠。

【当亨利八世收回财富之后,他开始想要平息国内的宗教纷争。说到底,亨利八世本质上还是一个天主教徒,他其实不怎么信仰新教。他之所以反对教廷、反对教皇,不过是想要将权力和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在新旧党派中的摇摆态度实际上跟信仰没有太大关系,一切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保守派和新教派:不!他们不相信!

各国大使:英格兰国王,天主教徒?!神迹好像在讲一个鬼故事。

只有亨利八世自己知道神迹说得都对。

法国和查理五世很早就不再向教廷缴纳税贡,凭什么英格兰的财富要流入教皇手中,他想自己保留这些财富有什么错。能够保护英格兰人民不被侵略的是英格兰国王,不是罗马的教皇。

【1539年,尽管克伦威尔强烈反对,英格兰王国议会仍然强制通过了著名的《六条信纲法案》。】

【这条法案反对激进宗教改革,给新教改革派造成了重大打击。因为信纲中反对教士结婚,身为改革派的托马斯·克兰默主教只能将他的妻子送往国外,同样是改革派的休·拉蒂默和尼古拉·沙克斯顿因反对《法案》而分别被迫辞去伍斯特主教和索尔兹伯里主教之位。】(注3)

【克伦威尔从法案颁布的过程中敏锐嗅到了亨利八世态度的变化,因为王国议会不可能绕过亨利八世颁布法案,这条法案能够成立,背后势必有亨利八世的默许。为了保护改革成果,他必须找到一条能保证亨利八世站在改革派一边的路子,和同样是新教派的克里维斯公爵联姻是他想到的办法,恰好国内局势也需要亨利八世进行联姻,正中克伦威尔下怀。】

【至于克伦威尔为什么不将目光瞄准联盟领袖萨克森选帝侯,大概是萨克森家族没有适龄未婚女子。但克里维斯的安妮还有一个姐姐西比拉,她是萨克森选帝侯的妻子,如果这桩婚事能成,也是变相和萨克森选帝侯的联姻。并且克里维斯公爵本人也在和查理五世争夺海尔德兰(荷兰的一个省)的控制权,有利于帮助亨利八世牵制查理五世。】

【不过很可惜,克伦威尔错估了联姻的重要性和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反查理五世的决心,更对克里维斯公爵的实力过于高估,最终导致他为这桩联姻付出了惨烈代价。】

保守派和新教派一起看向克伦威尔,这位国王的宠臣站在阴影中,此时神色不明。

廷臣的眼神威慑力根本不能和国王相提比论,他也不需要对他们做出任何回应。

克伦威尔在想自己的改革之路。

自上次知道“求恩巡礼”事件后,克伦威尔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改革策略,但效果不大。

自改革之后,修道院的财富大部分流入国王的腰包,少部分被贵族、商人瓜分,要想拉停改革的马车,无异于从国王和得利的贵族们身上割肉。他如果想做出改变,不用等到明年叛乱爆发,陛下和这些贵族们第一个饶不了他。

颇为讽刺的是,克伦威尔在梳理关闭的隐修院信息时发现,身为坚定保守派的诺福克公爵和萨福克公爵居然都从中捞了一大笔财富,看来信仰并不能坚定他们的立场,金币才能。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