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9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6)
伊丽莎白有预感, 她的生命可能终结在五十二的时候。
这个预感很快应验。
【1761年底,腓特烈已经被法奥俄的军队包围。柏林两遭洗劫,整个城市几乎沦为废墟。俄罗斯实质性占领了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奥地利已经夺回大部分西里西亚领土。】
【腓特烈的盟友英国也在着手从战争中抽身。1760年, 乔治三世登基, 不是在汉诺威长大的他对这块领地不像父亲祖父一样感情深厚,对于保卫它的热情不甚强烈。英国入局七年战争, 除了汉诺威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和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 他们利用普鲁士将法国牵制在欧洲大陆上, 到1761年的时候, 法国在海外的势力已经节节败退, 对英国来说,支持普鲁士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事了, 他们更乐于用和谈解决眼下的局面。】
【普鲁士灭亡似乎近在眼前, 腓特烈甚至想过自杀,但他的运气没有用尽,在这个节骨眼上,伊丽莎白没有撑过去, 她于1762年1月5日去世,俄罗斯变天了。】
伊丽莎白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像是连着胸腔中的郁气一起吐出。
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了, 她有点难受,不过可能是这个时间比她猜测的要长许多, 她也不算多么恐惧, 竟然觉得还能接受。
俄罗斯贵族们见陛下很是镇定, 也放松了神经,要是陛下反应很大,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安慰或者表达哀痛也不太对,没有任何表示也不太对。陛下自己能冷静应对就太好了!
而意外获得自家陛下死亡时间,又知道在海外殖民地打赢法国的英国大使也不知是该悲伤还是该高兴,最后选择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他还挺庆幸法国大使先前被赶出去了,否则现在可能免不了要针锋相对和法国人吵上几句。
各有各想法的众人好像都忘了叶卡捷琳娜登基和伊丽莎白死亡是在同一年,意味着彼得的皇位还没坐热就被赶下来了。
也可能不是忘了,是大家对这一点已经有心理准备,毕竟索菲娅公主有野心,彼得大公又蠢又荒诞。
但接下来,他们会知道,再充足的心理准备也不足以应对彼得的各种离奇行为。
【没有人知道伊丽莎白为什么在彼得有了当间谍这样出格的行动之后仍然没有改变继承人,彼得还是顺利成为了新的沙皇,宫内外中风平浪静,没有政变。彼得上位的时候,人们的反应还挺热烈,连彼得自己都没料到俄罗斯人还挺欢迎他。】
【但这样的热烈是因为民众不知道彼得曾干过什么,也不知道他后来还会干什么。】
伊丽莎白倒退几步,一直退到拉祖莫夫斯基身边。
“陛下?”
“等一会儿我要是晕倒了,你要扶住我。”伊丽莎白道。
拉祖莫夫斯基:......
他想说彼得大公应该不至于,但想想之前,拉祖莫夫斯基也不太敢肯定。
“我知道了,陛下。”拉祖莫夫斯基最后回道。
【在讲述彼得之后的离谱操作前,必须客观说一句,他在登基之初,不是没有颁布过让人认可的政策,不管这些政策是出自谁的手笔,作为沙皇,他是首肯过,并且这些政策也确实对人民有利的。】
【彼得首先削减了盐税,这一点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他又下令在城中繁华地区设立了晚间警察巡逻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安全,还有每个城市的哨岗制度,这些政策在彼得下台之后仍然被沿用。彼得还废除了机务部,允许宗教自由等,这些都是得人心的举措。而且他还一并免去了贵族的强制性兵役,这一条措施虽然给了贵族空前强大的特权,但也实实在在为他赢得了贵族们的支持。】
【光凭这些,彼得完全能坐稳皇位,如果没有后来的一系列迷之操作的话。】
【彼得首先、也是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他和普鲁士的结盟。】
【刚一登基,彼得就对前线军队下令让人停止对普鲁士的攻击,这一点可以说没有超出众人的预料,很多人都认为他会这么做。但之后他命令俄罗斯军队听从腓特烈的指示,向昔日的盟友法国和奥地利开战就让人看不懂了。】
【一夜之间盟友变敌人,法奥联军都没有想到。好在俄罗斯军队虽然停止了进攻,但对于听腓特烈吩咐这件事并不感冒,没让法奥联军遭受更大的冲击。】
令人窒息的沉默蔓延开来。
战争中盟友、敌人的身份变换也不是没有,但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协商,大家都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观望和转变立场。没有军队还在一起就半途改换身份的,彼得的做法属于不讲武德。
伊丽莎白深深喘了两口气,有愤怒,但尚在可忍受范围内,她还以为彼得只会搞破坏,没想到还有做过正确的决策。
当然,她认为的正确不包括对贵族的那一条,但也不算太过分。
很快,伊丽莎白就知道自己刚刚的想法又多天真了。
【不仅是盟友,连腓特烈本人多没有想到还能天降喜事,他绝境逢生了。】
【如果说停战,只是彼得荒唐的一小步,接下来他还有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
【面对俄罗斯结盟的意愿,腓特烈十分乐意,说俄罗斯是他的救命稻草也不为过。两国结盟需要谈判,对利益进行划分,出于对彼得“伸出援手”的感激,腓特烈已经表明愿意将被俄罗斯占领的东普鲁士直接割让给俄罗斯,但彼得相当慷慨地表示拒绝。他不接受割让,这块地盘被无条件送还给普鲁士。辛辛苦苦打仗七年,俄罗斯为此填进去几万条士兵的性命和几千万卢布的军饷,但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难道没人想过制止彼得的行为吗?没有。彼得根本没有给大臣们机会。和谈的文书是他让腓特烈自己拟定的,彼得连看都没看,只听过来谈判的普鲁士大使念了一遍条约就签了字,这一切都是彼得和普鲁士大使私下进行,没有第三人在场,总理沃伦佐夫是后来才看到已经签字的文件的。】
【说起来腓特烈还有点道德,没在条约里写更过分的事,照当时的情况,彼得指不定会照单全收。】
【陛下都已经签字了,还能怎么办,没了国内的支持,俄罗斯的军队只能从东普鲁士撤出,普鲁士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了领土。】
【消息传出,全欧洲都震动了,法国和奥地利大使连夜收拾行李离开了俄罗斯。】
宴会厅的人也震动了。
俄罗斯贵族们尤其震惊,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
等他们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