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伊丽莎白死后,彼得毫不掩饰自己的快乐, 他大办宴会, 命令所有人不能按守丧的规则穿黑衣,而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参加宴会。在为伊丽莎白守灵期间,他不是酩酊大醉就是嬉笑怒骂,像个无法控制自己的顽童一样四处跑动, 指指点点,到处捣乱。等到送葬的队伍出发时,彼得的举动更加令人侧目,他像是将送葬当做一场游戏, 根本不按规矩跟在棺椁后面,反而将其当做一场追逐游戏一样, 总是突然停下, 等抬棺的人走远后又突然追上去, 并为此嘲笑年纪大,跟不上他步伐的老贵族们。彼得似乎觉得这个游戏好玩极了,但一路送葬的贵族和沿途观礼的平民将他的行为尽收眼底,深感震惊。】
嗯......这......
众人之前还为彼得大公不具备君主素养,将政事视作儿戏感到深深震惊,现在看来,他好像也不具备一个正常人的素质。
女皇应该没有亏待过大公吧?
除了没有将他从蛮横的布鲁默手中拯救出来,其他地方女皇应该是尽到了责任的,连通敌这样的事都没有对他做出过惩罚,也没有想过要改变他的继承权。
即使是亲生母子,也不可能做到更好了,彼得大公不感激也就算了,竟然还在葬礼上做出这些——原谅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行为。说是仇人都不过如此了。
伊丽莎白将牙咬得咯咯直响。
死者为大。哪怕是她的仇人,都应当知道在她死后给她一些尊重和体面,彼得他难道还是个孩子吗?
是孩子还好办一点,可以直接将人绑起来控制住,可惜彼得是个大人,还是皇帝,贵族们有心无力。
【与彼得相比,叶卡捷琳娜一丝不苟按照东正教仪式完成守灵和送葬仪式就显得虔诚和哀痛得多,大部分人都对她的表现感到满意和尊敬。】
差点咬碎一口牙的伊丽莎白看向低眉顺眼站在身后的索菲娅。
她决心不再犹豫。
她可以想办法保证这个女孩以后将皇位传给罗曼诺夫的血脉而不是私生子。
不管怎样也比让彼得上位强,就算是条狗栓在皇位上也不会比彼得做得更差了,起码一条狗不会同意放弃到手的土地。
【随后,彼得的所作所为让民众开始对叶卡捷琳娜越发同情,也对彼得越发不满。彼得强迫叶卡捷琳娜给情妇沃伦佐娃授予只有皇室和大公夫人才能得到的圣叶卡捷琳娜勋章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屈辱。之后在一次庆祝和普鲁士结盟的宴会上,彼得当着所有人、包括各国大使的面咆哮着骂叶卡捷琳娜“傻瓜”的羞辱性行为让大家都知道了他对皇后的态度。当天晚上,彼得就要签发命令将叶卡捷琳娜送去要塞,在他的叔叔也是叶卡捷琳娜的舅舅乔治公爵的苦劝之下,彼得才取消了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彼得或早或晚肯定会和妻子离婚,并且废除王储保罗的地位。】
众人咋舌。彼得大公已经将人逼到绝境了,不反才奇怪。
英国大使:......
他有点微妙的联想到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位先王。
嘶,英国大使一个激灵,将这点联想抛之脑后,两者也没什么可比性。
【“傻瓜”羞辱将叶卡捷琳娜的野心推向了高潮,对彼得不满的人围拢在她身边一起商量政变之事。】
【奥尔洛夫兄弟借职务之便大撒金钱笼络近卫军,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命人印刷了叶卡捷琳娜登基的公告。】
拉祖莫夫斯基眼角抽了抽,他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弟弟的名字。他还为索菲娅公主的反叛贡献了一份力量。
反叛的人中,应该不会包括自己吧?
【这些活动都在秘密中进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
【时机来的很快,也很仓促意外。】
【彼得在6月份离开了圣彼得堡前往奥拉宁巴姆宫,他在这里准备跟丹麦开战的事宜。】
【和普鲁士的盟约缔结没过多久。彼得准备为了夺回荷尔斯泰因公国丢失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和丹麦宣战。这场战争对俄罗斯并没有益处,只是为了满足彼得索要回自己公国固有领土的心愿。】
【军队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尤其不满。作为盟友,腓特烈很希望彼得能坐稳俄罗斯皇位,一个崇拜、听命于自己的沙皇这对他有非常多的好处,所以他劝彼得不要轻易对丹麦动手,但彼得根本不听。退而求其次,腓特烈又劝彼得暂缓行动,他愿意做一个调停人,协调俄罗斯和丹麦之间的纷争,再次无果后,无奈的腓特烈劝彼得好歹打仗前先在圣彼得堡加冕,将皇位做实之后再行动,但彼得对东正教深恶痛绝,根本不想通过东正教仪式加冕。对于腓特烈让他离开圣彼得堡后一定要将叶卡捷琳娜看管起来的建议彼得也没听从,他只是将人带到芬兰湾,让后赶到远处的彼得霍夫宫居住后就不管了。】
【连一个外人都看出来彼得皇位不稳,但彼得还是不管不顾,甚至在抓到参与反叛行动的帕赛克上尉,问出政变谋划后,彼得的属下两次向他报告圣彼得堡的形势,彼得都没当回事。】
......
他们已经无话可说了,不听建议、不了解形势,翻盘的机会送到眼前,彼得大公都不知道抓住。只能说彼得大公没有当皇帝的命吧。不是索菲娅公主,换个人来也能将他推翻。
伊丽莎白已经不忍直视了,彼得蠢得就像没长脑子。
她很后悔。早在彼得从她派去的老师那里学不到东西的时候,她就该知道彼得智商低下,不该对他还报什么期望的。
伊丽莎白重重喘了口气,好在现在也不晚。
上天眷顾俄罗斯。
【彼得没有对叛乱做出相应举措,叶卡捷琳娜这边的人就反应相当迅速。他们注意到了失踪的帕赛克,明白时机不足以让他们做出更多的准备,政变在并不成熟的条件下仓促开始了。】
【事发之前,叶卡捷琳娜都还浑然不知,她当时孤身居住在彼得霍夫宫,和奥拉宁巴姆宫相距12公里,政变小团队并不在身边,是帕宁、奥尔洛夫兄弟碰头后商量了此次行动。】
【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从圣彼得堡赶到叶卡捷琳娜的住处,将熟睡中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叶卡捷琳娜叫起,带着她匆匆往回赶。】
【奥尔洛夫的兄弟则通知他们的手下和驻守在叶卡捷琳娜返城必经之路上的近卫军团护送叶卡捷琳娜,这支驻守军团是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的手下。】
【从睡梦中起来,披头散发的叶卡捷琳娜狼狈地坐着奥尔洛夫雇来的破烂马车前往圣彼得堡,中途险些因为拉车的马精力不足而被迫停在半路。他们幸运的碰到了一辆货车,货车的主人不知姓甚名谁,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