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也还是要被处罚。大家既然都是乡亲,他何苦为难自己也为难旁人?
于是在丰邑西边的泽中亭,刘邦给这些民工们备下了酒菜,各个吃好喝好酒过三巡,振臂一呼就把所有人给放了:
有老有小的自然是忙不迭感谢着归家,剩下包括樊哙在内的十几个没有家小的年轻人却是留了下来,决定跟着注定回不去的刘邦干一帮事业。
这一伙人犯了事,沛县肯定是回不去的。于是最后几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奔着西南方向,到泗水郡和砀郡交界的芒砀山区里,且先避避风头。】
“陛下,那时就这样干脆把他们都放了?”
韩信是惊讶的,他虽然对秦朝也算不上一句忠心,可代入了一下当时刘邦的处境,却觉得自己绝不可能如此果断地行事。
他天生不是那种擅长交际,领头大哥式的人物。就算真的同样干出释放民夫的事来,也不会像刘邦一样带着其中十几个人一道为伍。
他只会一个人,一个人头也不回,按着腰侧的宝剑,毅然就走进深山老林。
刘邦倒是有几分怀念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那是。”
他这一出闹的,虽然把吕雉牵连进了牢狱。可却得到了沛县父老们普遍的感激与亲近,成为了脱民于难的好汉,收获了难得的声望。
这也成为他后来以沛县为基,起兵反秦的依据。
【芒砀山区这个选址,确实是个出奇的好地方。
它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崇山峻岭,最高的海拔只有一百五十余米;可却是自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之上拔地而起的一片山地,有水有林有沼泽,藏身的地理条件相较起来已然称得上不错。
再加上位于两郡交界地带,行政的分割和隔离,使得两地对于这块区域的行政干预力度都明显薄弱。偏偏距离沛县却说不上太过遥远,使得樊哙往来沟通消息都不算麻烦。
正是由于这样微妙的联系,所以刘邦一伙人虽然名义上称得上落草芒砀山,却始终和感怀他释放民夫举措的沛县父老们保持了足够密切的联系,并最终能够在秦末世道混乱之际,迅速回到沛县,最终成就大事。】
“芒砀山。”
刘季从先前那份复杂且莫名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在脑海中回忆着那一方的地形和方位,将其记牢在自己的心底。
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还要不要按着这个流程,再来一出释放民夫。但毕竟是给他提前支的招,记住又不是什么坏事。
他还是难以释怀,不能用着原本轻松的心态面对着光幕,就算依旧凝视着上面的画面,眼神却依然是淡淡的。
可是这天幕好像是真的能够玩弄人心一般的可恨。当刘季惦记并等待着它继续讲述未来自己起义过程的时候,它却话音一转,将话题换了个方向。
而刘季跟着一怔,却没什么烦躁的情绪,反倒真切地提起了渴求的心思。
他看着天幕上一眼就足够面善的青年,打心底里竟然生出了些许的一见如故般的亲近。
【但我们先宕开一笔,回到始皇帝尚且在世的时候。去讲一讲那个一提“慧眼”识刘邦就同样必须提到的人物。
汉初三杰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张良。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进度条来看,你也可以叫他秦末反秦交际花。】
张良:?
原本眉眼和缓,面对着刘邦的“光辉往事”笑而不语的谋士,跟着后世人称得上口无遮拦的描述眉梢微动。
什么叫做,交际,花?
尽管面如好女,但脾气其实算不上多好,早年年轻气盛的时候更是说得上一句锋芒毕露的文臣,忍不住攥紧了手中的衣袖。
知道什么叫做“良愕然,欲殴之”吗?
【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人,他的祖父张开地担任过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辅佐过两任韩君,可以称得上是五世相韩。
这样的世代高位,就算是有世卿世禄的余荫,也可见他们家族与韩王室之间亲密的关系。
韩国灭亡之时,张良已经二十多岁。成长的二十多年,所闻所见,一日日的都是秦军攻城略地,国势日渐衰微的痛苦。他还没来得及进入韩国的政界,就不得不忍受了灭国亡家的仇恨。
对,是仇恨。
刻骨铭心,势不两立,一定要用秦人的鲜血才勉强得以洗刷或者平息的仇恨。】
刘季看着天幕上的人影。
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衣着相貌都透着锦绣膏粱才能养出来的大家气度,只眉眼间自透着时常蹙眉而留下的隐忍与压抑。
这份苦楚,当他目睹着国都被攻破,君王被俘虏的场面之时,刘季看见他眼瞳中映着的战火纷飞,看见他眼底,逐渐沉淀酝酿的阴沉而冷峻的情绪。
那是憎恨,对仇人的憎恨,亦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憎恨。
——那么韩国的社稷,必须先被恢复。
刘季眨了眨眼,一个念头就那样自然地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不恢复韩国社稷的话,张良是没办法,完全毫无负担地跟他走的。
—
张良的眼神,在天幕说起那句“五世相韩”的时候,忍不住就有些放空。
那是他们家族的荣光,对于曾经的张良来说,甚至更像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他生来就向着韩国的宰辅这个方向行进,肩头担负着的是家族的期望和国家的兴亡。
可是秦灭韩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做到;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他的刺杀没有结果。
现在……
张良突然有点想要叹息,他的脑海与心底之中,此刻很难没有一片余地留给着韩王信。
他怎么可能轻易地抛弃自己的韩王之位呢?其余的异姓诸侯王们,对于王位的追求,大多不过是为了财富权力而已,在与自己的身家性命或是这般那样的利益比较之后,很快就能做出权衡。
但韩王,韩王为的还有复国,还有延续韩国的社稷啊!
而此时的张良,对于韩国却只能保持缄默。
年轻时候的张子房,为了复国可以不顾一切。
但而今的他,却怎么能够做到,彻底地抛弃汉呢?
他垂落下眼帘。
【这样的仇恨,尽管史书不曾详写,却使得他有着极充足的理由参与进公元前226年的韩国旧都新郑的大规模反秦叛乱之中。
这场反秦抗争的结果最终是失败的,可却因此牵扯到了最后一任韩王,韩王安被迁至的陈县——对,就是先前张耳投奔过去的陈县。于其爆发了一场更大的反秦抗争,进而演化为秦楚之间的一场激战。
而在这场战争之中涌现出来的楚军将领叫做项燕,他在陈县这个地方大败由李信指挥的二十万秦军,用事实证明了不是所有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