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结果这个晋位的流程,这个官位的上升方式?
刘秀:你和王莽学的吗这是?该不会你们后来篡位的人,都拿着王莽当着范本照抄的吧!
一种莫名的预感突然出现,刘秀忍不住一阵恶寒。
而天幕似乎是还觉得这种似有似无的打击还不够,在其之上又跟着加码。
【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也算是他曾经自比的那样,是献帝的周公了。
只是时局不允许他当个东汉的周公,他本人到了最后,也完全失去了再做汉臣的意愿。】
极飘逸的行书,轻轻在画面上落下汉臣二字,随后转笔一扬,反将先前二字一笔极重抹去。
孙权挑眉,善写一手飞白的吴主对光幕笔锋的运转极犀利辛辣地批判:“太柔了。”
“浮于表面,虽行文流畅却失了厚重风骨,也就最后一笔称得上有几分韵味,整体二字却完全不显曹公气度。”
—
而曹操不知道远在江东的孙权对此如何评价,他只是仰头,沉默着和这两个大字相对,在最后一笔抹除干净过往的时候,缓慢而沉重地眨了下眼。
【曹操的出身,是东汉末年特定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他是宦官养子之后,在古代,跟内宦们扯上干系的人,多半没什么好的名声,他同样也因此为真正的高门子弟所耻笑。
而另一方面,他的祖父曹腾是顺帝近臣,辅佐过四任皇帝没有过失,还喜好进达贤能,推荐了不少致位公卿的人物,官至中常侍大长秋,桓帝时期因为资历深厚被封为费亭侯。】
刘彻:……
他原本以为只是给那些帮助了那桓帝重掌政权的宦官们封侯,虽然功劳也不足够让刘彻为其特意打破陈例,可相比这里因为资历深厚封侯,甚至都能称得上一句情有可原了。
“……果然不是我的后代。”
偷偷甩锅.jpg
【他的父亲曹嵩,先后任职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官至太尉。
虽然这样的高位,和灵帝时期夸张的卖官鬻爵程度有着很大关联,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因此算是个官宦家庭出身的人,现有的权势使得他能够和洛阳的高层士人集团们有所往来。
他能和袁绍这样顶级世家出身的人物少时相交,其家世地位就可见一斑。这也正是曹魏政权未来能够收拢最多士人的一点原因。】
刘秀:……
真就怪不得东汉要亡啊是吧!
“辟土服远是为桓,乱而不损是为灵。”在谥法中把这两个谥号最重要的意思扒拉出来,刘秀都被气得有点想笑:“给你们拟定谥号的官员都算客气了,竟然还能勉强给你们粉饰几番是吧?”
“都卖官鬻爵到,被后世人特意要骂一句夸张。这样的后果还不算损害国家吗!没当上亡国之君就不是损了是吧?”
“还辟土服远——”他真的嗓子都有着快冒烟的错觉,可是原本想继续骂下去的话语最后却卡在了喉口。
重用宦官好像确实跟武德没什么关系,虽然目前肉眼可见的这个桓帝干的都是破烂事,但是他最后的评价偏偏是桓。
“……我后面,难道都找不出来几个有武德的皇帝了吗——?”
细想一下都觉得有点恐惧,刘秀连忙摇了摇脑袋,把那个可怕的想法抛了出去。
“应该是他到底还能找出来武德这件事能让上谥号的官员夸夸,灵帝是真的没有了。”
不是这样也得是这样,刘秀笃定地想着。!
第70章
【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后世人如此坚决地做出判断,而后说话的语气却带上了三分犹疑。
【—方面,他的前后段人生和个人心态发生了堪称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而史书在为他作传的时候,又偏偏为尊者讳,努力使他在史册上的形象得以一以贯之。
于是反而逻辑不通,前后转变过于突兀,两极反转到像是不存在过渡阶段一样,一瞬间门他就和他曾经的“吾之子房”荀彧闹掰,整个人成为了狼子野心的代名词。】
“荀文若未来会和曹孟德他闹翻?”
—瞬间门打起精神来的孙权眼前—亮,期待的目光转眼就落在—旁的周瑜身上:“公瑾—一”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心有灵犀的臣下扶着额叹着气打断了:“至尊。”
“蜀汉那边,我们还盯着呢。”
周瑜的语气已经尽可能地委婉了,这得亏是孙权本人在他面前,要不然性格称得上—句张扬的谋臣,哪里还能保持着这样的和气,早就—个眼刀刮过去了。
“江东与中原相比,还是势力与根基太过弱小了。”
而小国是不具有双线进攻的底气的,蜀地和中原,孙权只能选择—个。
于是神色恢复了平静,年轻的吴主到底还是遗憾地看了一眼天幕上的文字:“我当初喊你回来早了。”
就应该继续借着当时士气正旺的时候继续西进,那样拿下蜀地的几率才会高出不少。而现在周瑜都已经回来了,一鼓作气再而衰,士兵的兴奋劲差不多已经过去,再以江东现在内政不算特别稳固的局面强行西征,跟直接去送又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孙权就难免有几分恹恹,可是想到那时天幕的出现,他不把周瑜叫回来又能怎么放心呢?
一一左右为难啊!
【而另一方面,魏国最终也没有得以一统天下,三国鼎立的局势,使得三国各自的领袖人物往往都会遭到敌国的政治诋毁。就算没有直接批判,也会因为身份立场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评价。
甚至可能同时代的人还想着别完全撕破脸,后世人站在不同立场上进行的骂战那才叫激烈。
比如著名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罗贯中试图尊刘贬曹,极力想要刻画蜀汉主圣臣贤的相处模式。】
刘备一惊:“什么?后世竟然还有人为我撰书立著?”
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他再开口,带着满心的欢喜和少许世事无常的欷歔:“备到头来也没能成功再兴大汉,创业未成而半道崩殂,竟然还能有人隔了不知道多少年,也要为备多说上几句话。”
虽然那演义二字,看上去不像是什么史书该有的名录,说不定是一些小说家之类的言论。
可是它被后世人冠以四大名著之名诶,听起来就让人很感动啊!
旁边的诸葛亮眉眼也温和下来,应和着刘备的话语。
君臣二人满心欣慰地相对而坐,气氛—派其乐融融的和睦。
然后被后世人—波论述背刺了。
【结果受到宋代以来内敛守持“灭人欲”才是圣人的观念,和东晋南宋等偏安政权的文人对蜀汉君臣评价流变的影响,罗贯中落笔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再掺杂点元明之际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