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0
天下局势。他是精明的实用主义者。
而王莽——这哥们向来是个热衷于把古代戏码复刻一遍玩cosplay的小能手,典型的制度唯美主义者,复古流派的支持者。
尽管对外说出去,讲他一个想要篡位的,心里对于古代圣贤竟然还怀揣着莫大滤镜,简直显得可笑。王莽也并不觉得自己真正意义上做错了什么事情。
所以当滤镜崩裂后,一齐破碎的,可能还有王莽那颗在事实面前都显得太过脆弱的心。
捂住胸口,他无声无息向后倒了下去。
一片兵荒马乱。
—
孙权欷歔着欷歔着,想到了自家哥,心情一下子更抑郁了几分。
谁曾经还不是个被哥关怀得好好的,人生最大理想不过是辅佐亲哥做大做强完成远大目标的弟弟啊!
可他哥没给他这个机会啊!
难受,一想到这孙权整个人都有点难受。
【这一次的呼唤和往日单纯的梦魇并不完全相同。
周发先前刚刚拖着病体离开关中,对于新纳入周朝统治范围的各地进行了巡视,接受完朝拜后,他更是强忍着痛苦登上了太行山。
这趟劳心劳力的旅程简直彻底摧垮了周发的身体,他的失眠已经不再是偶尔的失控,反成为了一种整晚整晚复现的常态。
所以当被留在镐京,并未陪同周发走完整趟流程,尽管知道兄长有着积劳成疾的倾向,却依旧并不清楚对方身体内情的周旦匆匆赶来的时候,他便被周发的憔悴吓了一跳,更被周发的话语惊恐震慑住了全部心神。
——周发是来托孤,或者说,决意传位给周旦的。】
许仲琳几乎抓耳挠腮。
他不像司马迁。后者的时代距离春秋战国,孔子的时期还不算多么遥远。《逸周书》的记录尚且为汉室档案馆保留,于是面对后世人说的这些和正统叙述不同的史料都多了几分从容。
儒家的正统地位,自从孝武皇帝后一代代的有人增强。哪怕没到许仲琳的年代,甚至只要唐宋时期,儒家学说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就足以让《逸周书》慢慢退出了大众视野。
尽管并不曾真正意义上失传,可是向来没什么人重视,连以喜好杂学自傲的许仲琳都不曾尝试翻过——实话实说那玩意真的很难读,有《尚书》的难度却没《尚书》的重要,读书人不喜欢它可太正常了。谁会特别关注自己教科书上被划出考纲的内容呢?
所以武王说了啥啊!他说了什么成功让一直能在他面前端住的周公都破防了的啊?!
他承认他没看过《逸周书》,所以后世人你别卡剧情啊!
【他最先提到的,还是对于商朝的担忧。这回是出于宗教的神鬼因素。
他认为,虽然商朝诡异地覆灭了,但是他们的诸神祖先依旧在天界对于周人冷眼相看。而那些曾经追随帝辛的商人,也不会轻易放下对他们复仇的愿望。这样天上人间相交夹,周人的命运也就摇摇欲坠了。
作为周王,他本该找寻到那个让上天保佑他们的办法,本该完成先祖留下的事业。但他的生命实在不会太长,以至于他不得不把这个工作遗留给周旦。
——周旦从听到第一句开始,就忍不住开始哭了。】
司马昭:……
突然就产生了非常微妙的共鸣呢(。)
冷峻的阴谋家没多少柔情同周公那样哭上一场,可是想到类似的命运,因为身体原因遗憾地没有完成父辈留下遗命的兄长,和被托付了大业的弟弟……
司马昭突然就有点迟疑,甚至称得上头疼地摁住了额角。
颇有即视感的存在,再加上后世人对于未来的一点点泄露,终于撬动了些许他心中的犹疑与不安:
周公后来还政的是成王,选择的是将王位传回给自家兄长真正的继承人。
那他呢?
未来的晋武帝司马炎,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晋朝开国之君,且不论和历朝历代其他谥号为武的皇帝们相比,光是和他的祖辈父辈们相较起来,多少都显得有些逊色。
就好像司马家的天赋才能是一种用一点就少一点的东西一样。司马懿和司马师双双消耗了太多,到了司马昭的时候就比不上父兄,再往下一代代的……司马衷到底是怎么做到基因突变的?他儿子司马遹看起来确实挺伶俐并且有点像他爹的啊!
正是因为这一份连司马昭本人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的像,他对于儿子未来死活要立嫡长子和太孙的想法,才勉强多了一分释然,不至于在知道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下一秒就把他的好大儿给活活揍死。
——司马炎痛哭起来那叫个稀里哗啦啊。一边被他打得不敢还手,一边都快神志不清只会颠过来倒过去重复几句诸如:为什么遹儿死了?司马衷你傻啊那是你老子给你安排的啃小的!你他妈年轻时候有你爹我和你妈护着,中间过渡期依赖下你老婆,晚年把朝政托付给你儿子,这皇帝哪里有那么难做啊!——这样的混账话。
呵,衷儿确实是个傻子啊,你生的傻儿子。你也是个傻子,真TM有其子必有其父是吧!衷儿“圣质如初”,你脑子也不清醒!你孙子不还是你挑的儿媳妇杀的?!这皇帝是那么容易的事吗!
司马昭被气得肝疼,甚至都没发现这话把他们司马家上下全给骂了一遍。但想想这儿子养都养了那么多年,再想想他未来早期干的太康之治,又舍不得真把他打死,只能眼不见为净,道了一句晦气把人拉下去疗伤。
他自己心知肚明:司马家,最起码他们这一辈对于妻妾的态度,有种祖传的清清白白渣男的直白。所谓漂亮美色迷人眼,家产还得老婆管。
就司马昭而言,他的继承人从来只可能出自发妻王元姬膝下。毕竟这位出身东海王家,祖父曾经是汉司徒王朗,本人又足够聪明能干。司马昭没有废嫡立庶的理由。
可这位大老婆虽然给他生育过五男一女,但其中三个儿子都陆续夭折。最后只留下老大司马炎和老二司马攸,后者又因为他哥司马师没有亲儿子,被好弟弟司马昭义无反顾过继给了亲哥。
所以,司马炎确确实实是他从小养到大,一直带在身边,可以说感情最深,付出心血最多,也是和他最像的孩子。
——他是偏心的,他得承认这一点。
可他偏心的对象从来不是司马炎未来耿耿于怀,始终认为对自己位置有威胁,并且比他更受家长宠爱,最后不惜为了儿子的皇位将其逼上死路的司马攸。
司马炎看不清这点。当局者向来迷惑,坐在太子之位上面对一个比他声望更盛的兄弟,他第一的感受永远是把所有的条件想得对自己不利。
但或许司马攸便清楚地知道,司马昭真的是偏爱司马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