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
松了口气。
啊,如果是这种联系,那就无妨了。
始皇帝的功业无可指摘,若只是因为这等原因并列而题,他倒其实还十分喜闻乐见呢。
【不过说起双秦王,这波走的主要是个父子局。】
李世民:???
始皇帝:???
始皇帝尚不知道这个李世民所在的唐朝到底是个什么时候的唐朝。
但是既然唐在汉之后,而那个汉武帝至少是开国皇帝的曾孙,那这个唐朝怎么都得是他之后又百年以后的人,这跟他又搞什么父子情呢?
他实在是有些爱莫能助。
李世民则晒干了沉默。
谁给他认得爹?
但是……
李世民心头又萦绕出一股奇怪的感觉。
若他阿耶能同始皇帝一样雄才大略就好了。
【没办法,谁叫始皇帝没个好儿子,二世而亡了。而恰好,被封为秦王的二凤陛下又没个好爹。
一个嘛,是这个爹不要也罢,另一个嘛,是这个儿子没有更好,岂不一拍即合。
而隋朝嘛,又跟秦朝差不了多少,反正都是二世而亡,因而隋末其实跟秦末是最为相似的时空。李世民则恰好出生在隋末。
他文能安国,武能定邦,可真是始皇陛下的好大儿啊。】
原本还有些抗拒的始皇帝表示,这儿子真不错啊。
最好是能让别人培养好了直接给他送过来就好了。
不过听起来那个爹也不是很会教育儿子的样子,那到底是怎么搞得嘛?
难道人家是天生的帝王?
他为什么没有一个这样的儿子?
羡慕,嫉妒。
人生真是不公平呐。
隋文帝杨坚将将统一天下,尚未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便已听说自家二世而亡了:……
这天下,打得是真够没意思的。
到底是哪个败家儿子干的好事?
这次,李渊决定独自观看天幕,毕竟自己那个二儿子实在是太受天幕喜爱了,一起看他怕自己更加挂不住面子。
但是听到天幕说他这个父亲不要也罢的时候,还是有些没有绷住。
什么意思?
他
李渊这个阿耶做的有这么失败吗?
后人宁可给世民找个新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爹,也忍不住要埋汰自己吗?
真是岂有此理。
【总而言之,其实龙凤猪的组合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呢,一方面主要是这个承前启后的猪猪陛下天赋异禀,再其次呢,他们三人的宿命感都实在是太强了。
三位陛下是中华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帝王,分别代表了最伟大的三个朝代的气质。在其任上,皆开疆拓土,豪情肆意,引人壮志凌云。
更为关键的是,也许是命中注定,三位帝王的原计划继承人,全都出了问题。
就说巧不巧。】
李世民:!!
所以那个亲侍汤药的那个唐高宗真的不是承乾?
始皇帝与汉武帝:……
这么巧的吗?
刘彻甚为幸灾乐祸,“若我据儿是因为前车之鉴太少,不想当扶苏,那这位凤凰陛下的儿子呢?莫非是不愿意当据儿?”
【但要不说咱始皇陛下是千载第一大非酋呢。
卫太子发兵未遂,自尽而亡,但汉武帝抽出了一个SSR霍光,其效忠于汉室。
李承乾正策划着谋反呢,就被发现了,但唐太宗还能救一救,好在还有个从小自己亲自带大的高宗。
而我们的始皇陛下,哈哈,他抽出来一个胡亥,再配上了一个赵高。真是天糊之局啊。】
始皇帝:他好像那个大冤种啊。
这么说来,他是真的有够倒霉的。
但是没关系,生不出来汉武帝和这个李世民,他就努把力拯救一下扶苏吧。
看了看明显受到了极大冲击的扶苏,始皇帝深深叹了口气。
希望获悉了些许后事之后,他这个儿子可以有点长进。什么?承乾造反?
李世民同长孙皇后的震惊之情当真难以言表。
想到自己那个从小就乖巧,行事作风皆效法圣人的太子,李世民眼前一黑。
他差点便难以站稳,好在长孙皇后赶紧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一把撑住了李世民。
“二郎,没事,天幕既如此说,想来我们还有挽救的机会。”
李世民则颤声道:“他谋反就算了,怎么还比不过刘据?这是连发兵都还没发出来就被发现了吗?”
长孙皇后:……
李世民之前听天幕说,他大唐之政局,你方唱罢我登场,逼宫都是常有之事,虽然心中有些挂怀,但却仍满以为至少不会是他的儿子。
他不可能有废储之心呐。
承乾他是为什么啊?
李世民不理解,李世民大为震撼。
长孙皇后已经反应过来了,赶紧吩咐道:“还不快将太子请过来。”
她要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长子,脑子进水了吗?
【但要我说啊,二凤陛下毕竟太远,真要搞父子局呢,始皇帝不如想想办法生个
汉文帝出来,他那一朵大汉黑莲花,感觉也蛮适合秦末的。
重点是离得近呐。汉高祖就比秦始皇小三岁,想来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文帝他妈应该也出生了,还是往那个方向找找办法比较靠谱。】
文帝一朝的官员偷偷打量起了上首仍旧浅笑的君王。
他大汉之天子,唯有今上与那惠帝是高祖之子。
不是惠帝的话,那这个文帝……
毫无疑问,便是他们家陛下啊!
那可不行,始皇帝怎么能把太后招去秦宫,那他们可不就没有陛下了吗?
那不行,那万万不可以!
刘恒心情倒是不错。
谥号为文么,是个美谥呢。
看来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并不低呀。
只是不知道这黑莲花,是何意。
始皇帝则有些烦躁。
这天幕也真是的,说了,但没完全说,倒是告诉他这个汉文帝他娘是谁啊,也方便他找来。
就算自己生不出这汉文帝,也万不能让那个刘邦白白得了个好儿子!
岂不血亏。
【其实秦始皇一朝可供详谈的,又岂止前面这些,还有诸多秦皇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也因为秦始皇的原因,在史书上留下了清浅一笔,由此衍生出许多故事来。
譬如那位在荆轲刺秦中的背景板夏无且,便因为其英勇无畏地用自己随身携带的药囊投掷荆轲,得到了秦始皇盛赞。其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如此情感浓烈之语,又岂会被详细钻研史书的我们忘怀?
更有甚者编故事的时候都忘不了他,心心念念将其塑造成了秦始皇的岳父,真是让人如鲠在喉啊。
不过这位夏无且,据说足足活到了汉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