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何展示自己的求贤若渴啊?

如何就被这天幕曲解成这样了。

他还只能无能狂怒。

因为,这话吧,他的确说了。

他总不好跟大家说,这话呢,孤是说了,但孤绝对没有深情告白吧。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而后他们一起打了许多胜仗,青春昂扬,锋芒毕露。孙策盛情夸赞道:“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嗯嗯,我们都知道的,公瑾很英俊嘛。

你就是看中他的脸了。

又一处夸夸get。】

孙策就无语。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这句话的重点在异才上?

周瑜现在很想去故讨逆将军的坟前好好问一问,你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给他,给大家,都讲清楚。

【后周瑜又随孙策一起讨伐黄祖,以报孙策杀父之仇,自然得胜而还。在孙策给汉朝的上表文中,赫然将周瑜放在了第一位。

甚至于自己之前,以表彰周瑜之功绩。

呀,他是真的好看重周瑜啊。】

孙策不是个多么好脾气的人,今天也终于让他知晓了一下,什么叫百口莫辩。

【然孙策英年遇刺,十年后,天妒英才,周瑜亦逝。

关键还有一位非常有才的后生苏轼怀念亡妻时写下了一句千古萦怀的佳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个时间点不说巧,只能说太巧了,格外让人有代入感。

于是二人便妥妥晋升成了三国顶流之一。】

苏轼很震惊。

这还有他的事呢?

可是,可是,他写这诗肯定跟孙策与周瑜二人毫无干系啊。

都说了是悼念亡妻了!

等会儿,悼念什么?亡妻?

尚未娶妻的苏轼人都麻了。

妻子还没过门,就已经要预订丧妻了是吗?

周瑜和孙策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恨不能穿进天幕里,警告那个苏轼,早两年写,八年生死两茫茫就行了。

而孙权显然抓住了另一个重点。

不是,公瑾哥与他兄长几乎同岁,那十年之后就逝去了,岂不是也才只有三十六岁?

这真的合理吗?

【而关于周瑜之遗书,还大有玄机。根据史料和某演义,共有三个深入人心的不同版本的公瑾遗书,代表了三个与公瑾有关的不同组合。

现在我们先来提第一个。

那就是开篇先提故讨逆将军孙策,说自己受到了其特殊的礼遇。怎么特殊了,展开讲讲嘛。

十年了,他还记得孙策,真是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呐。】

虽然刚刚得知了自己的死期的周瑜尚有些时不我待的感觉。

但却也没妨碍他愤慨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

可是,可是,开篇写旧恩,不是遗书的正常格式吗?这都要发散?

是不是未免有些太让人崩溃了。

感觉他之后可能都不会提笔写字了。

一写就要被过度解读。

【别的不说,《三国演义》的作者虽然是东吴的黑粉,但是对于营造“兄弟”感情上,那还是很喜欢添砖加瓦的。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片段之一,莫过于孙策托孤。

东吴之人表示,可真是难为那位作者了。

这么不喜欢他们东吴,还要记得写他们兄弟情深。

【不过事实上,当时的周瑜长年将兵在外,是东吴之高级将领,但并没有进入核心枢密层。历史上,孙策的托孤对象,主要是张昭。

所以啊,来,我们来看看真·托孤大臣·张昭吧。

孙策和张昭也是一段妥妥的君臣鱼水之情啊。

我们不能因为张昭年纪大,就不带人家玩啊,我们拒绝年龄歧视。】

张昭敬谢不敏。

谢谢,要不还是放过他吧。

还是看看“英俊貌美”的周都督吧。

他觉得挺好的。

【毕竟这对真的很深情啊。

你看看孙策这深沉的告白,这是将江东大事一应嘱托给了张昭啊。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简直让我幻视隔壁。

所以你们三国人托孤都是这一套吗?

别的不说,主打的就是一个感情丰沛。】

张昭又想起了当年故讨逆将军托孤之情形,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啊。

故将军对他,的确信任有加。

但不是那种信任有加啊。

【三国之主公,各有自己的一套求贤的表现手法。曹操呢,喜欢同坐帷席;刘备,喜欢抵足而眠;孙权,喜欢抚摸爱臣之背;而孙策呢,就比较喜欢升堂拜母。

没错,升堂拜母双杀了。

张昭跟孙策也升堂拜母过。

当时江东不稳,孙策与张昭升堂拜母,任命其为长史,文武之事,一应交予张昭负责。】

此言一出,三处地方的

人,全都炸开了花。

什么天幕啊,内涵别人还四个一起内涵?

尤其是方才以为自己逃过一劫的曹操:……

他没有跟很多人同坐过帷席!

孙策表示自己好冤枉。

他分明就升堂拜母过两回,而且只是带去给母亲见一见,以示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怎么就被歪曲成那样了?

沉默,是今天的讨逆将军。

【而张昭也不负孙策的委托。哪怕之后一直被孙权冷待,不被孙权采纳其决策方案,却仍旧无怨无悔地稳固江东政权。

也没有擅作主张地去缓步西归。

只能说,张昭,你果然对故将军,故剑情深啊。】

张昭:……

他是东汉末的人,他当然知道故剑情深是什么意思。

天幕你这样做太不厚道了!

他没有!他没有!

孙权忍不住侧目而视张昭。

张昭,没有想到你是这样的张昭。

可是,张昭长得的确不够年轻漂亮呐,他无法想象自家兄长同张昭故剑情深的样子。

【其实一片冰心向孙策的,还远不止张昭,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是虞翻。虞翻是个文武全才,善用长矛,又精通经学,竟然还会医术。据说虞翻曾经精准预言了关羽的死讯,让孙权大为震撼。】

远在蜀汉的刘备攥紧了拳头。

什么?云长的死讯?

【孙策与他确实是君臣想得。

当年虞翻遇父丧,孙策为了安慰好友,还特意翻墙去虞翻家里安慰他。表示“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说得虞翻两眼泪汪汪。

策鹅你是会钓的,这句话我咋这么眼熟呢,说吧,你到底对多少人说过这句话?】

孙策有点心虚。

这等标准句式他确实经常说。

但也不是很多吧,也就是太史慈啊,虞翻啊这种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