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将其他人赶出房间,与鲁肃同榻而聊,是为榻上策。
所以有什么话不能大庭广众聊天,非要跑到榻上去聊天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孙权、鲁肃心好累。
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不能大庭广众聊的当然是帝业啊。
毕竟要是被别人听到他劝刚上位连江东还没稳下来的将军搞帝业,那多危险。
孙权则表示,天幕你说清楚。
他是跟鲁肃同榻而聊了,但是是同榻对饮!
你对榻的理解跟我们对榻的理解是不是不太一样啊。
【说完鲁肃,那紧接着的便是吕蒙了。可以说,吕蒙是孙权最满意的作品,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顶级将领。
毕竟被孙权本人劝过学的可不多啊。
最关键的是,这劝学的效果还是卓有成效的,于是我们二谋便又热情地抚摸着吕蒙的背,感慨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吕蒙如今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孙权表示,所以他抚摸别人背的这个事情,是过不去了是吗?
还有,他不劝别人学当然是因为别人读的书比他自己都多,他劝个什么劲呢。
【为了吕蒙攻皖可以顺利,孙权气势汹汹又去打合肥了。
啊,他太爱了,为了吕蒙,竟然又不惜暴露自己的军事微操呢。
当然,吕蒙没有辜负孙权的期待,大胜而归,孙权嘛,懂得都懂了。】
吕蒙听说自己胜了,没有辜负至尊的期待当然很高兴。
但还是忍不住挠了挠头。
懂什么了?
合肥安然无恙的意思吗?
前方传来周瑜和煦又饱含深意的眼神。
好的,他确实懂了。争取自己再多读点兵书,不用至尊佯打合肥也能一举获胜!
【但造化弄人,吕蒙死得也很早,好吧,有一说一,其实是孙权年纪小,又能活,所以显得他的都督们都走得很早。
吕蒙生病伊始,孙权人在公安,特意将吕蒙接到自己的内殿来居住养病,放言道能有医治好吕蒙的,赏赐千金。看到医者用针灸之法,孙权感同身受,也十分难过。】
孙权朝的其他东吴官员羡慕了。
吕蒙他命可真好啊。
又得至尊亲自教学,还能被亲自照料。
但专门为了自己去打合肥还是敬谢不敏。
嗯,背不起这种罪过来。
【担心自己时常探访会让吕蒙劳累,但又十分担忧吕蒙的病情,那怎么办呢。诶,我们的二谋小可爱借鉴了某凿壁偷光主人公的奇思妙想,于是也在墙上凿了个洞遥相看望吕蒙。
若吕蒙病情没有好转,便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嗯,对于我们二谋这种逃跑的时候也不忘了开party进行宴饮的人来说,食不下咽确实是很在乎了。
就是这个凿壁看人,实在也有点吐槽无能啊。】
孙权正为自己悲惨又倒霉的人生感叹着呢,就被天幕嘲讽了。
哼,天幕你懂什么叫礼贤下士,痛彻心扉嘛。
公瑾、子敬皆去,若子明再去,这江东,还能是他孙家的江东吗?
恐怕迟早沦落到世族人手里。
他凿个壁怎么了?反正是他自己的内殿。
他又不干什么坏事!
还有,什么叫他逃跑的时候还不忘宴饮啊,他那是鼓舞军心!
【当然,最是人间留不住,吕蒙还是病逝于孙权的内殿。孙权十分哀伤,为了他减少了食量和娱乐活动。
不过吕蒙对自家至尊也是爱得深沉,病逝之前还嘱托要将孙权送给他的财物返还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哎,他们可真是君臣情深呐。】
吕蒙没有听出任何天幕任何言下之意,并深以为然,感到十分感动,就差点流泪。
没想到至尊竟为了他如此哀损,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地效忠主君才是!
还有,吕子明,你干的好!
就是要将至尊送的
金银珠宝还回去才是,这才是忠臣之举。
沉浸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吕蒙错过了周遭几个人仿若关爱孩子般慈爱的目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一阵见血,简洁明了地表示:“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
哦,所以二谋,你给凌统亲手擦眼泪也是因为你最钟情他们二人吧。】
孙权:!!
他没有!
这又不是他说的,是陈寿说的,那你们就去问陈寿啊。
陈寿害他!
【前三位淮泗集团的都督逝去之后,孙权只得把目光投向江东大族,这个时候,辣个男人他出场了。
当然,为了给足他牌面,我们必须要隆重介绍江东最厉害的那支军队。】
此言一出,三国皆惊。
什么江东最厉害的军队?
难道不是那支号称战无不胜的水军么?
难道孙权那小儿还藏着什么他们不知道的武器吗?
赶紧倾耳仔细恭听。
东吴之人也很懵逼。
他们什么军队最厉害?他们自己怎么不知道?
【江东水军冠绝三国,但比水军更振聋发聩的,还得是他们的火军。】
火军?那是什么?
【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江东纵火团。”
如此这般,我们破案了,孙权喜欢热烈的,尤其喜欢能纵火的。】
孙权:???
他什么时候喜欢热烈的了?
好,但是他至少知道了,他的第四位都督是谁了。
陆逊。
孙权暗自在心里头将这个名字盘桓了几圈,却还是按下不表。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孙权自己跟陆逊说的,他说公瑾雄烈,那他又很喜欢公瑾,由此可以推出,他喜欢雄烈的。逻辑通。】
孙权:……
为什么感觉自己甚至有点被说服了呢。
这不合理。
天幕惯会蛊惑人心。
【但陆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那个流传甚广的替身梗。
据说是孙权将陆逊看成了白月光周瑜的替身。没办法,要素含量过多。两个人都是世家子弟,扬名之战全靠纵火。周瑜第二的梗便也深入人心。】
已经痛失了三位都督的孙权向陆逊表示:“孤从未有过此意,伯言跟公瑾从个性到爱好,都没什么相似之处。”
他是个清醒之人,才不会玩这种替身梗,没意思。
也没必要。
【当然,这背后也有孙权本人的推波助澜。他在向陆逊评价自己曾经的三位都督之时,表示,公瑾大才,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这什么意思?这不就是让他往周瑜的方向上努力嘛。】
孙权:???
他不是这个意思吧。
他这好像是在夸奖伯言,鼓励伯言为他所用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