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跨时代意义的打法,从此从攻城战转向了攻人战,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原来战争还能这么打?而攻人歼灭战的打法某种意义上,的确加速了战国时代的结束。
管理员也曾评价白起:“歼灭战无出白起之右”。】
攻人战?什么叫攻人战,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攻人吗?
想起天幕方才说,白起一个人便杀了一百多万人,他们对于攻人战显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白起同时代的六国,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怒骂。
这叫什么眼前一亮,这简直是眼前一黑
,天降横祸好不好。
【无论白起打法褒贬参半的评价如何,但从效果来看,白起对于秦国而言,那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他敏锐地发现了之前连年战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消灭他国所有有生力量,于是春风吹又生。
若取攻人之策,则他国再无兵力与秦国抗衡。
而且人头数又与秦国封侯关系密切,何乐不为呢。
于是自白起之后,其余六国基本被打残,秦国彻底傲视六国,一统天下的想法才得以应运而生。】
不愧是虎狼之秦啊。
竟然拿他们的人头数量做封侯的阶梯。
难怪战场上秦军如此凶狠。
秦王稷听天幕如此说,更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够成熟。
若早知对白起威胁和放狠话无用,但是他那曾孙的法子如此有用的话,恐怕如今邯郸早已收入他的囊中。
更可恶的是,或许从一开始便该听白起之计,长平之后直取邯郸,就不该被赵国那阳奉阴违的求和蒙蔽双眼,致使如今他大秦精锐遭遇惨败。
【伊阙之战,白起一战成名。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韩及东周联军,秦军人数不到联军的一半。
联军声势浩荡,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脚步。
但所谓名将,那没点以少胜多的战绩怎么能行,这波优势在我,白起迎难而上。】
韩国国君:???
明明是你们秦国趁着他们韩魏同年丧君,国政不稳,先不要脸地攻打了他们韩国的新城,他们韩国是被迫反击好不好。
你们不能因为他们人数多就觉得是他们仗势欺人啊。
毕竟他韩国是小国,凭一己之力怎么抗衡秦国。
他只是想要收复失地!
再说了,打秦哪有不从崤函开始打的呀,他们是正常策略。
【秦王稷十四年,白起先率军打败吉祥物——纸糊的东周军,而后与韩魏两国军队对峙伊阙。】
勉强被分了一方天幕的周赧王沉默了。
虽然他周天子确实已无任何实权,只能分分胙肉被迫封诸侯为王这样,但到底还有点周天子的名分在,直接说他东周军事吉祥物,是纸糊的,是不是有点太不礼貌了?
天子权威何在。
好吧,自他登临天子位后,也确实从没体验过天子权威。【恰如秦国之前和之后遇到的每一次联军危机一样,白起清晰地明白,韩魏联军内在利益到底不完全一致,两国都不想自己当出头鸟,各自都想保存本国实力,让对方先上,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足为惧。
于是白起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虽然被天幕说中了要害,但是其余六国纷纷辟谣。
他们没有,每一次他们都是竭尽全力想要遏制秦国的!
就是总是出现一些不可抗力而已嘛。
并不是受了秦国的反间计。
再说了,秦国是明摆的虎狼之国,
那其他五国就是暗地里磨牙吮血,他们若不能最后留一手,反过头来就会被所谓盟军狠狠咬上一口。
毕竟山东六国才是互相国土接壤最多的国家啊。
【于是白起故布疑军,做出佯攻韩军的架势,韩军严阵以待。但秦军主力却悄悄绕至后方,将安然观看韩秦之争的魏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溃败。
而韩军听说自己的盟友这么不靠谱,竟然一战即溃,更是对强大的秦军心怀恐惧,遂军队哗变,又遇上掉头来打韩军的秦国主力,于是韩军也一触即溃。
因白起事先已包围整个伊阙,因此四散逃离的韩魏军队如瓮中之鳖。
伊阙之战,秦军全歼敌军二十四万,从此,韩魏两国精锐尽失。伊阙等五座城池也收入秦国囊中。
白起,名声鹊起。】
好家伙,二十四万!
没见过世面的秦国先君们目瞪口呆。
但是已知后世的其他国君却安然坐之。
莫说是秦国国君了,便是六国其他国君也已经麻了。
区区二十四万而已,这都不是个啊,他们被杀更多呢。
说着就想要流眼泪。
每日一问,白起什么时候死啊,他们快受不了了。
韩国国君更是两眼泪汪汪。
他们韩国才是最惨的,地也没了,兵也没了,从此只好彻底依附秦国,什么连纵,只能意思意思算了,他们可再也不敢得罪秦国啊。
韩王安彻底躺平。
反正他国君的印玺也上交秦王了,主打的就是一个能多当一日韩王就多当一日的美好人生。
【当然,除了杀人,白起也没忘记夺地,趁着韩魏大乱,白起夺取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而安邑,就是魏国曾经的都城,可谓是差点连祖坟都让人给刨了的程度啊。
更为重要的是,伊阙之战之后,魏韩门户大开,又失去守卫国土的精锐之兵,之后两年,受尽秦国蚕食之苦,两年之间,失去城池六十一座。】
白起表示,魏国国君的祖坟不在安邑!他没刨人家魏国国君的祖坟!
魏韩心里苦,但他们说不出来。
你以为这就叫蚕食吗?
不,最要命的是蚕食了又吐出来,然后又被蚕食了一遍。
看着自己如今还比不过秦国一个郡大的国土,魏国和韩国想哭但哭不出来。
极乐太远,秦国太近。
你看看隔壁齐国,都差点被灭国了,如今竟然还好端端有这么大的国土,不就是因为他们在前线扛着虎狼之秦吗?
【伊阙之战后,秦昭襄王又看上了南边楚国广阔的土地,给楚战书一封,想要一决雌雄。那楚顷襄王自然不敢打仗,赶紧联姻求和。
秦王稷二十四年,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先会于楚的别都鄢,而后同年秋,又相会于秦国穰,举行了友好的会晤。
要说这楚顷襄王也够心大的,他爹才客死秦国多长时间呐,他竟然又往秦国去了,
可谓是英勇无畏。】
熊横:???
原来这个他方才心里有点嘲讽的楚顷襄王竟然是自己。
虽然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但他有话要说。
有他爹的前车之鉴,他自然会做好万全准备的,他又不是真傻。
再说了,秦国从他爹那里也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