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吗?

他又不没有什么急事,为何要疾驰策马?他不嫌累的吗?

什么极限拉扯,还欲迎还拒,为何感觉这说的不像是个大男人。

【总之,经历这么一波之后,韩信终于彻底走进刘邦的视线。

在萧何的坚持下,刘邦玩了波大的。

无尺寸之功,得封汉大将军。

韩信是第一人。】

回想起点将台上昔日的光辉,想起刘季曾经郑重放在他手中的符节,韩信至今刻骨铭心。

那是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耀。

是汉王昔日的重恩。

纵时过境迁,他亦不会忘怀这份知遇之恩。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斋戒的那三天,刘邦绝对召见过韩信,最终确认了韩信的才能。不然也太儿戏了。

更何况,韩信一上任,《汉中对》便横空出世,正式标志着楚汉相争的开始。从此,刘邦集团的军事策略便定为北上还定三秦,东进争夺天下。

历史上有两篇震烁古今的名对,

一为汉中对,二为隆中对。

一个是大汉华丽的序章,一个是汉盛世的挽联。

所以搞不好跟刘备诸葛亮似的,早就内部沟通过了嘛。】

难道这一点还要有所怀疑吗?

乃公在你们看来有这么不着调吗?

固然萧何万般推荐,他总得亲自先看看自己要任命的大将军是个什么样子吧。他再信任萧何的眼光,也不能如此轻慢吧。

不见就封,你问问韩信心虚不虚。

【而且,在汉元年四月到汉元年八月这四个月,韩信其实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便是申军法。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成就。

汉王朝从此摈弃楚制,改用秦制。

或许是因为它过于不起眼,不能体现韩信诡吊的战争手法,没有话题度。

但事实上,这才正是兵仙韩信统帅型人才的集中体现。

对汉军进行全面整顿,正式颁布汉军法。堪称是西汉版的三湾改编,从此汉军具有了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的根本制度保证。

可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韩信都是楚汉相争之中最大的功臣。】

始皇帝终于弄明白了什么叫翻身换了个名字,他的秦制千年永存。

这存的不会是汉制吧。

还好追本溯源,这汉倒是承认自己抄的是他秦国的制度。

所以秦制就是当下最为先进的制度,他的眼光从未有过分毫差错!

【当然,改用秦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秦制非但先进,更重要的是,汉军此次改制,为秦人提供了文化归属感,遂汉军所到之处,秦人皆欢庆相迎。

大汉,平平无奇大秦继承人,亲生的那种。

刘邦,真正的秦二世,所言不虚。】

再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无论是始皇帝还是刘邦本人情绪都十分稳定。

刘邦无所谓。

秦制好,用起来顺手,他为何不用。

认始皇帝当爹,反正亏的不是他。

【而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韩·兵仙·信正式起飞。他的出山之作一鸣惊人,亘古闪耀。

而为他的闪耀提供燃料的,那当然是我们的章邯小朋友啦,接下来请收看韩兵仙的极限骚操作——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章邯:???

天幕你礼貌吗?

他输了就算了,还要被形容成燃料?

第85章 西汉篇三

【既然定了策略,那就立马坚决执行下去,这是刘邦集团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一大诀窍。

在韩信整治完军队之后,汉军便浩浩荡荡开始准备向关中进发,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三秦地区,还定三秦不是空谈。】

其实始皇帝刚刚就已经有所疑惑了。

这个三秦地区是什么地区。

他秦国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秦国啊。

【还好,张大脑虽然远在韩国,却在随韩王就国之前给刘邦留了一份大礼——向项羽争取到了汉中之地。

汉中地区,同东部的淮泗一般,恰好位于南北分界线上,大名鼎鼎的挡沙秦岭便位于此地。是南北割据时期的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汉朝从这里发家,蜀汉的覆亡,从汉中失守开始,而南宋的颠覆,亦是从汉中溃败开始一泻千里。

而中国军事史上,唯一一次从汉中反攻关中的胜利者,便是我们兵仙韩信的这一场还定三秦之战。】

一聊到打仗,韩信的这个脑子啊,它就不受控制地开始飞速思考起来,完全不受到任何关于心情的影响。

从汉中往关中打,真有这么难吗?

他能奇袭成功,自然是代价最小的最优解,可若是当真硬碰硬,以汉水补给后勤,胜负亦未可知吧。

后世之人到底会不会打仗啊,放着,他来!

【所谓三秦,便是故秦国投降的三位将领。而且,虽说是三秦,但实际上唯一的对手,也便只有被项羽刻意封在紧邻汉中的雍地的雍王章邯而已。

章邯唯一的职责,便正是遏制刘邦东出的大计。

所以,早在听说汉军开始蠢蠢欲动,有所动静的时候,章邯以一个统帅的敏感,他便已预料到,这是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早已戒备起来。

所以,章邯不可谓不是一个嗅觉敏感的将领,而他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不能说是错误吧,甚至看起来还十分有章法,可圈可点。

可谁叫他的对手,是以诡吊行军著称的韩信呢。

不是本人太菜,是对手太变态啊。】

始皇帝终于得到了有关三秦原因的解答,始皇帝表示自己目前心态平和。

背叛嘛,他从小经历得多了,章邯这种,洒洒水而已。

反而又是项羽又是韩信,甚至还有那个什么刘邦和萧何。

这些人都生长于他统治下的秦国,甚至还当过他秦国的官员,为何他对于这些天赋异禀之人是一个也没发现?

都来给他秦国效力啊。

杀了多可惜,文官来咸阳理政,武官去边疆打匈奴,岂不美哉?

蒙恬正是缺少一个打奇袭战的帮手,他觉得甚妙。

至于什么叛秦,连李斯最终都会因为个人利益参与废立之事,可见人心难测,本就如此,不如先压榨了再说。

章邯听到天幕给的信息,自己已经在心底盘算起来了。

傥骆路和褒斜路不过是陡峭小路,完全不能行军,率先排除。

那便只剩下子午,陈仓与祁山道。

祁山道太远,大军出行,补给定然跟不上。

而子午是官道,他大秦的直道便选择了子午道,且是最近的道路,他定然更倾向于此条道路,但却也绝不会忘记陈仓道。

听天幕的意思,最终那个韩信正是选择了陈仓道,可没理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