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还讲不讲道理?

【说回韩信,在项羽死后,熟悉的场面又一次发生了。刘邦单骑走韩营,三下五除二卸下了韩信的军权,并改封楚王。这场面也许汉朝的其他将领有点陌生,但是韩信已经轻车熟路啦。

熟练地兵权一交,回家乡当自己的楚王去了。

可惜,事情到这里,兵仙韩信波澜壮阔的战争生涯告一段落,但韩信的人生却远未结束。

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汉一统天下,从此,汉帝国之中最大的矛盾,首推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

韩信:???

他怀疑天幕在内涵他,并且拿他还不知道的汉朝其他将军拉踩自己,但是他没有掌握十成十的证据。

怎么就叫汉朝

的其他将领有些陌生,他韩信就轻车熟路了?

虽然确实不陌生就是了。

始皇帝则冷哼一声。

看那刘邦狼狈的样子,打江山也不像是很容易的样子。

诸侯王这种东西,封了之后,后患无穷。

等找到这个韩信,他一定要开始熟练运用洗脑大法,让他知道,他大秦虽然不再封诸侯王了,但还有很多其他的岗位可供选择嘛。

诸侯王有什么好的,绝对是帝王的眼中钉,没有之一。

【而韩信这种天赋异禀又远离国都大权在握的诸侯王那绝对是卧榻之侧难以令人酣睡的猛虎啊。那绝对是楚国有点风吹草动,长安就得震两震的存在。汉六年,有人上书说楚王信谋反,刘邦便夜不能寐。

管他到底反不反,反正按谋反先搞了再说。遂刘邦用陈平计策,伪游云梦,实欲袭信。于是毫无防备,甚至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一点罪都没有的韩信就这么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拜谒刘邦了。】

伪游云梦,好一个伪游云梦,实欲袭信。

所以他当时最终为什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心里最后那一丝要不干脆鱼死网破的念头呢?

毕竟天幕也说了,姿势很重要嘛。

不对啊,他又不想自立,也没想反汉啊。

他就是想安稳当个天子手下的诸侯王而已。

要是反了,这性质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啊?

【于是韩信于陈县被擒,这也是多多益善典故背景之中刘邦跟韩信开玩笑表示既然将军能力如此,为何被我所擒发生的实际背景。

但我个人认为,刘邦贬韩信为淮阴侯将其软禁于长安之后,至少在那数年的时光之中,不是没有想过给韩信一条善终之路的。

而韩信虽然大受打击,懒得上朝搭理人,日夜怨望,居常鞅鞅。但是最终还是与现实和解了。所以君臣二人还能在宴席之上开点这种不大不小的玩笑,韩信对于这种玩笑的回应是一句稍微有点圆滑的恭维,表示刘邦善于将将,所以将自己擒获。

所以都困守长安了,按照韩信的心性,跟陈豨搞什么谋反之事,个人感觉概率不大,说句不好听的,韩信能有这政治觉悟,那早就善终了。】

韩信:???

说谁没政治觉悟呢?

虽然他确实没想谋反吧,但是怎么能内涵他毫无政治头脑呢?

刘邦一听这后话,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他看了看恼羞成怒的韩信,思忖道,天幕说的,话糙理不糙啊,怎么这么有道理呢。

【实际上,韩信在政治上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过于骄傲,又将事情想的太过简单。在长安人精堆里呆了这么多年,他愣是一个派别也没选。

既不是沛县出身,也不靠近功臣集团,又不能算是诸侯王派系的了,结果还不鸟吕后集团给的橄榄枝,关键他还功劳盖世,年轻力壮。

忌惮功高盖主名将的,可从来不止皇帝一人而已



哪有这样的道理嘛。

韩信不理解,韩信他大为震撼。

怎么还能因为他能力特别出众区别对待呀。

他军事厉害,所以想活命还得多付出一些努力?世上怎么还有这么离谱的故事。

长安还分这么多集团的吗?虽然他有点感觉,但不深。

另外,吕后集团什么时候给他递橄榄枝了?为什么他毫无印象。

你说的汉初跟他生活的汉初,是一个汉初吗?

韩信迷茫。

【刘邦也不是没有伸出试探性的小梯子,可惜,政治婴儿韩信他瞎啊,没看着。刘邦晚年平叛之时,曾经想带韩信一起去,可惜韩信早已心灰意冷,懒得鸟汉帝国的一切事物。

他最终选择了拒绝。

已入暮年的刘邦最终断定,他无法彻底收服韩信,韩信绝不会效忠他之后的汉代君王。所以默认了吕后集团对韩信痛下的杀手。

且喜且怜之。

太史公用短短五个字,写尽了刘邦对于自己这位大将军一生复杂翻涌的情绪。】

韩信炸了,甚至都忘了合理的称呼。

“刘季!你默认让人杀了我就算了,你还高兴?”

刘邦愤愤然:“我不还怜惜了吗?你听人说话只听一半啊!而且万一乃公死了你叛国了该怎么办?那到时候我大汉不就跟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了吗?”

韩信:???

“你死了我为什么要叛国啊?”

刘邦在韩信的眼里,看到了一片清澈的茫然,一时哽住了。

他小心试探,妄图冷静分析一番:“假设,假设乃公让你同我一同出去剿匪平叛,你会去吗?”

韩信理所当然地拒绝道:“你都不信任我不给我军权,还把我王位给褫夺了,谁高兴出远门劳心劳力啊。”

刘邦:……

少年,你是因为这么朴素的原因才不去的,乃公很是无语哽咽。

诸侯王的位置就这么重要吗?是淮阴侯不好听吗?

封侯拜将不也是最高礼遇吗?你就不能凑活一下吗?

【为这场汉初大戏收场的,是高祖的且喜且怜之。

而为这场大戏拉开帷幕的,是萧何那句:“虽疾,强入贺。”韩信听了知己的话,自然毫无怀疑和防备,径自进入宫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命运结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名副其实。

汉初这一地的乱麻终于告一段落。】

韩信的脑子一片浆糊。

怎么还有丞相的戏份?

韩信委屈,韩信要说:“你们怎么能都合起伙来骗我一个呢?”

萧何、刘邦无言以对。

【归根到底,汉初组悲剧的根源,或许是战

国思维和大一统思维的碰撞吧。作为标准的战国士人思想的韩信仍旧在做裂土封王,周朝分封那一个美梦。

可惜,时代变了。刘邦想建立的,是下一个秦帝国。

如果韩信早生数十年,定能驰骋于列国之间,游刃有余。

如果韩信晚生数十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