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6


国寺的大殿之上,民情激愤之类云云。】

这都可以?这理由都行?

也许是因为这个狄青跟卫青名字相像的缘故,他总是能更代入那么一二分。这事若发生在自家大将军的身上。

啊,狗生角还发光,那不是祥瑞吗?不正说明应该大赦天下或者进军匈奴了吗?为什么要把人外迁?

京师得淹成什么样,才能让长平侯府举家搬出去避水啊?那当然是选择带着仲卿和去病他们一起去监督其他人一起治理京中水患咯。

你们京师都淹了,还有时间关心别人住到哪里去?不治水吗?

听到天幕的狄青心态却比前朝其他人的心态平静多了。

习以为常了。

这理由又有什么奇怪的,比这更离谱的弹劾理由他又不是没听过。

【总而言之,如此这般,最终狄青无罪被贬,外放出知陈州。

上任不过半年,狄青便因嘴角生毒疮,病逝了。

而十一年后,那位北宋唯二还算有点强国强军梦的宋神宗格外怀念这位从未谋面过的宋朝名将,还将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亲自书写祭文。

不过很可惜,虽然宋神宗自己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武力征服西夏,但是一方面国无可以运筹帷幄的主帅人选,另一方面宋神宗也错误地高估了北宋的军事效率,操之过急,最终获得灵州战败。

不死心的宋神宗又花费数年筑造永乐城,又因主帅派遣错误,屡次不听副将建言,数次贻误战机,最终导致永乐城守军全军覆没。

两次出击西夏都获得惨败,损兵六十余万,三年之后,宋神宗也抑郁而终了。】

听到自己最终还是因为这些可笑的弹劾被外放了的狄青直接心灰意冷了。

虽然天幕说十一年之后他大宋会出一位怀念自己,听起来还有几分斗志的官家。

可……

那个时候,朝堂之上的文官难道就会看得起自己了吗?

恐怕最终也只有一条贬谪之路在等着他吧。

而宋神宗一朝的文官们目光灼灼。

狄青被贬十一年之后?可不就是如今吗?当今不也正是格外推崇新法,可不就是为了对西夏作战做准备吗?

赶紧上书啊,没听见天幕说什么吗?说他大宋要伤亡六十万大军呢!

这仗绝不能打。

【所以说,宋朝之兵力孱弱,这所谓的“祖宗之法”是为其根源。许多人认为,自宋太|祖开始,宋朝便已经开启了重文轻武的史诗级战略决策,是为“祖宗之法”。

毕竟杯酒释兵权可是宋太|祖最知名的历史事件之一,仅次于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为了收归禁军兵权而做出的政治行为。

实际上,杯酒释兵权与许多人想象中不同,其实是一种经济赎买政策,即以土地和财务购买禁军首领手中的兵权,这也为后来有宋一代的将领普遍热衷于兼并土地的爱好埋下了伏笔。

懂了,其实你们赵宋后世子孙喜欢拿钱保平安的小习惯是祖宗遗风吧?】

赵匡胤拍案而起。

胡说八道。

他跟那些不肖子孙才不一样。

说谁重文轻武呢

他才没定过这什么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这是污蔑!

【而且,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行为开端正是在太|祖朝。其实这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北宋与前面的汉唐不同,还是遵循了五代旧例,定都于开封。而开封历来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所以若想捍卫首都,那必须在开封附近放置重兵把守,守内虚外是难以避免的结果。

从地理因素而言,开封是有其先天缺陷在的。

其实终太|祖一朝,一直有迁都的争论,只是最终还是妥协,没有选择迁都。

不过,放不放置重兵关系也不大,反正会有人开城迎接的。】

虽然开封易攻难守,可是自百年前开始,举国上下财政已然渐渐依赖江南之经济。

而若仅仅通过漕运,又如何能将江南之物资运送到长安或洛阳去呢?

开封已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然之前那些五代君主也不是傻子,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建都于开封呢?

但是……

等等,什么叫有人会开城迎接啊?

【但实际上,宋朝的许多,譬如“守内虚外”啊,甚至于“斥地为敌”的光辉的祖宗之法的许多弊政来源,还得看我呆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

当然了,宋太宗还只是个开胃菜,宋朝的皇帝,那绝对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

譬如宋太宗那位以一己之力玷污了整个泰山的儿子宋真宗。】

玷污了整个泰山?

什么意思?

等等,泰山?

刚自导自演搞完所谓“天书”等祥瑞,准备大刀阔斧去封禅的赵恒:???

他爹不就是太宗吗?

难道天幕说的是他?

胡说八道,他有天命在身,怎么能说是他玷污了泰山呢?

第116章 宋朝篇三

【由于宋真宗玷污泰山之事过于出名,经常掩盖宋真宗其他光辉事迹,因此泰山之事我们等会儿再说。

作为宋朝的第三任君王,虽然宋真宗罹患严重的“恐辽症”,但是他还是前后两次都效仿前两位皇帝御驾亲征了,只不过每一次的过程都很“精彩”便是了。

咸平二年深秋,辽军再次大举攻宋,在忻州刺史的鼓动之下,宋真宗第一次御驾亲征。

由于御驾亲征的路线过于曲折,先到澶州,再折往大名府,这一路上,宋军在前线节节败退,损伤惨重。等真宗真正抵达大名府之时,辽军已经将黄河以北的河北与山东等地区洗劫一空,正在北撤的过程之中了,可以说,这次御驾亲征完全没有带给辽军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打击,很可能都没碰到辽军的面。

但是,咱大怂嘛,那心理治疗大法是最会的了。

只要辽军撤退了,那不就是我大宋的胜利吗?

于是宋真宗便认为自己此次出征大获全胜,还亲作《喜捷诗》与群臣唱和,好一派向荣之景象啊。】

听到咸平二字,又听到说是宋朝的第三位君王,赵恒终于相信,天幕所内涵的这个玷污泰山之人是自己无疑了。

竟然还在诋毁他咸平二年的那次亲征。

怎么不算大捷呢?

要知道,那可是辽军啊,他宋朝之军队如今步步掣肘,硬碰硬如何是好,自然只能先行驱逐出去,待得来日兵力强劲,再做打算嘛。

赵恒完全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任何问题。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汉朝正经意义上的第三个皇帝,且好巧不巧的也经历过匈奴兵至甘泉自己准备亲征,匈奴却业已撤退之尴尬境地的刘恒:……

就勉强算你兵力孱弱,为了民生计未曾追击,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