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
安城外,实力强大的诸侯王们与刘恒同宗,大家都留着天子血脉,凭什么是你曾经这个要啥啥没有的代王当皇帝呢?诸侯王们,尤其是曾经在诸吕之变之中在外发兵助阵的齐王一脉的诸侯王们对皇位更是蠢蠢欲动。
更不要提日渐强大的匈奴外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列位原本美滋滋享受了新皇封赏之后安然各回各家的诸位开国功勋们听闻天幕此言,顿时觉得背后发凉。
怎么感觉被什么人盯上了呢。
其实早在天幕刚刚出现,听到天幕说代王绝非好拿捏之辈之时,他们之中便已有人感到后悔。
可惜,木已成舟,他们如今也只能扼腕叹息。
如今又听到天幕如此说,顿时更是哀叹不已。
难道说,他们引狼入室了吗?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刘恒闻言,顿时一怔。
没错,他正在忧心如何解决这些聚集在长安的“功臣”们呢。
即便自己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表彰他们是正义之举,捍卫他刘姓江山,但是……
诛吕之变的前车之鉴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作从没有发生过。
要知道,诛吕之变的时候,长安城所有的彻侯们可基本都倒向了周勃等人,结果如何,有目共睹,已足够令人触目惊心。
【文帝的操作堪称精妙绝伦,游走于诸侯王与军功集团之间,两面开花。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易侯邑”以及“令列侯之国”诏的颁布。】
只听天幕这么一提,刘恒顿时眼前一亮。
没错,就是他们都集中居住在长安北阙的原因。住这么近,通传消息实在是太过于方便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背着朕密谋些什么呢,必须防范于未然。
让他们都滚回自己的封地去就再好不过了。
理由他顿时都已经想好了。
封地的税赋千里迢迢运到京师来多么劳民伤财,封君们呆在长安也是无事,为民生计,还是赶紧回去吧。
打定了主意,刘恒决定即日就要颁布诏书。
毕竟那些彻侯们可也都是人精,听到天幕如此说,拖延只会对自己不利。
第133章 太宗上位计【五】
【汉文帝十分清楚,欲攘外必先安内,只有慢慢解决掉诸侯王与功臣集团的掣肘,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皇权一统。但他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使用暴力的手段,毕竟这可是汉初的诸侯王和汉初的功臣集团啊。
那不叫霸气,那叫找死。
于是汉文帝又开始了自己的白莲花式的表演。
最先针对的,当然是酣睡在猛虎卧榻之侧的功臣集团了。主要解决起来也更加方便一点,反正也不是一家人,没什么心理上的负担。】
这下子连刘邦也开始坐不住了,忍不住好奇起来。
经过天幕方才的指导,他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何为白莲花。
只是,他如何也想不到,在这种整治诸侯王及功臣集团的严肃尖锐的问题之上,他这位宝贝儿子还能有怎么样的小妙招呢?
对于诸侯王和他的那些臣子们刘邦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只能说,没有一个善类……
额,韩信除外。
【首先,汉文帝先对着诸侯王一通卖惨,拉出了刚刚血洗过长安的军功侯集团,表示这种足以颠覆政权的势力必须加以防范,家人们你们可得帮我啊。
至于要如何防范军功侯集团呢,文帝表示,简单,易侯邑就可以了。即将淮南国与齐国等诸侯王国的疆域之内的列侯的封邑全都迁移到汉朝直辖的郡之中进行重新分配,为了顺利推行自己的政策,汉文帝表示,原本的侯国封邑恢复的县的税赋长安并不接收,转而直接付给所在王国。
看起来是多么大方与无私,好似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了高洁的光芒。
淮南王一开始竟然还敢不乐意,一定是淮南王脑子有毛病。
各国啥也不用干,还能净得几县的实际赋税。薄昭和贾谊的奏疏中都曾言道,文帝之举措对于各诸侯王可谓不薄矣。看起来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呢。】
刘恒听到天幕之言,唇角忍不住扬起了一个微妙的弧度。
军功集团当然是自己要对付的,此举他一方面自然是为了下一步措施铺路没错了,可这可不代表他不想顺手给那几个最不安分的王国先来上一小刀,能一举两得的事他又怎么可能不做上一做呢?
要知道,淮南国和齐国之中那些所要迁移出去的彻侯们,可正是淮南王与齐王的子弟及舅父等外戚势力,可以说,是心腹之中的心腹。
只要将他们控制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那么无异于斩断淮南王与齐王的一条坚实可靠的臂膀,从而可以顺带瓦解一下淮南王与齐王这两支最具影响力和不安分的势力。
【但是就算改变了封邑,这些列侯们还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换地方不是白折腾吗?我们大汉白莲花,那就没有白折腾的时候。
于是,在搞定了易侯邑之后的不到半年之内,文帝一年十月,汉文帝颁布了一条重磅的诏令,兵锋直指那些在长安北阙之中安享富贵与权势的那些权势滔天的列侯们。
这就是著名的“列侯之国诏”。也即,
令境内列侯全都回到自己的封邑,如果在长安为官或者得到诏令留止的,那就遣各自的太子回去,总之就是要回去。】
什么?
原本在酒宴之上喝得微醺的数位长安彻侯们瞬间就清醒了。
列侯之国?
长安为都城,是天子所在,政令皆自此而出,是他们能得以封侯拜相的权力来源,若远离了长安这一亩三分地,连收个最新的消息动向都要等上小半个月,效率那绝对是大大降低。
且在京城彼此交好的各位彻侯们,彼此的封邑可不在一处呢,互相交换起意见来,这都是时间成本啊。
再者说,即便是他们因为身有官职而不必之国,可是太子们也得回去啊!
那不就是皇帝的警告吗?太子还在封邑,那就是天子所管辖的地区啊。
相当于送给天子一个大大的人质呢。
各位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不行,明天,不,如今回去就立马上书陛下,坚决不能让这个什么列侯之国诏再次发生!
【当然,大汉太宗出品,必定保证道德制高点的占据。汉文帝的场面话那永远值得相信。在诏书之中,汉文帝是如此的大义凛然,一副为了大家好的模样。
先援引历史案例,表示“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上下欢欣。”而后提及现状,各列侯居住于长安之远,吏卒给输费苦,无法安民。又进一步表示,你们列侯在长安,也不方便管理自己的臣民吧,不能让我大汉耽误了你们列侯国的上下同欢啊。
于是诏令各列侯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