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
期,海上贸易十分繁荣,一大批海商起家的商人富可敌国。】
富可敌国?
这话听着就让刘彻十分兴奋。
民间商人的钱不就正是朝廷的钱袋子吗?
原来海上贸易这么挣钱?
也是,听天幕的意思,只要二年,便能去一个来回,一艘船恐怕能载上不少的货物,那不得赚飞了?
这么赚钱的生意,就应该一边朝廷自己运营,一边坑商人的钱嘛。
刘彻只要想想就觉得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呀。
朱棣
茫然。
那不然呢?
真炫耀国威也用不着年年去吧,又不是蒙古。
虽然民间手工业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明朝吧。
它竟然是穷死的。
许多人将明朝最终的贫穷往朝贡和海禁上推锅,认为一定是因为明朝什么天朝上国的自大毛病,厚往薄来的阔绰出手,让那些藩属国挣得盆满钵满,自己却日渐勒紧了裤腰带。
实际上,明朝皇帝也不是傻的,怎么可能真的做慈善。
对于那些随行的货物,是要征收高达百分之五十的超额关税的,至于这些关税随着明朝经济问题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难以解决,这还真跟人家关系没那么大。】
天幕你再说一遍,明朝是怎么死的?
穷,穷死的?
莫说是前朝皇帝了,便是连朱棣也忍不住沉默了。
先前他便已经知道,他大明的最后一任帝王自缢于景山,知道他大明也终有竟时,更从未肖想过千秋万代,但是……
他不是没读过史书,不是没见过王朝的更迭,但是这样的王朝更迭原因,他也是没见过的啊!
看着库房之中堆满的宝物,朱棣不可置信,朱棣大为震撼。
天幕你不是说他明朝中后期会有富可敌国的商人吗?
那他民间看起来也不穷啊,靠税收应当也饿不死才对呀。
怎会如此?
【没办法,谁叫你大明国祚将近二百年,愣是连一个擅长搞经济的皇帝都没有呢。
什么疯狂印钱导致大明宝钞百年之内贬值上千倍就算了,用养猪法养出来的皇亲国戚们一个个尾大不掉,占用大笔国库也罢了,反正是人家自己乐意呗。
你大明两百七十多年,愣是连个统一的财政部门都没搞出来,户部竟然只负责年度统计,这真的合理吗?
税收更不必说了,贪污腐败都是小事,税种是越堆越多,税名是花里胡哨,但税收绝大部分从基层就开始分流了,上面该收不到钱,还是收不到钱。
到明中期的时候,全大明上下就没一个能算明白这笔糊涂账的人了。
也就是靠着摄宗的一条鞭法勉强稍微厘清了一点点,给大明续上了几十年的寿命。】
干啥不重要,吃瓜最重要。
竟然还能有此种奇观。
大家不得都来凑凑热闹嘛。
毕竟明朝出生得晚,能收看到天幕的大多都是更靠前的王朝,如今一个个的,就跟地里的猹一样。
非但王侯将相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聊得很开心。
连能看到天幕的百姓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朱棣:你好,人在大明,恨不能当场抠出一个紫禁城来。
别的先不说,先拿宗室开个刀泄泄愤好了。
制度的事情,急不来,还得他跟大臣们妥善商议一番。
这个什么统一财政部门,要怎么个统一法,还是要细细商议个章程出来才行。
【但中晚明捉襟见肘的明朝又跟我们明初的judy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他对内标榜文治,劝民于田,文化上修《永乐大典》,促进文化繁荣。对外五征蒙古,开疆拓土,对南海积极经营,对西藏政教合一。是有明一朝当之无愧的巅峰,各个方面的巅峰。
他亦无愧于自己的太宗之庙号。
哦,不对,是成祖之庙号。
这个社稷再造得很好嘛,再造了一个辉煌呢。】
朱棣:……
天幕,你是懂回旋镖的。
第154章 太宗上位计【二六】
【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那都是赫赫有名的帝王中的战神级别的优秀将领,唐与明也正是由于分别拥有了这两位皇帝,非但话题度拉满,还为后世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分别为各自王朝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的谣言KPI,没办法,太过出名也是一种苦恼呢。
他们二人都以一种雄姿英发的姿势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让太宗这个庙号在史册上熠熠生辉。
太宗,一个让人一看就觉得好像很厉害,高低得是个制度的真正奠基人之类的,含金量应该很高的庙号,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
哪怕是清朝的太宗,那也是个四面开拓,奠定了清朝最终胜利的一位帝王。
果不其然,知名度比较高的这些王朝里,只有大怂永远是不一样的风采。
哪怕在太宗的问题上,也从来不含糊,一如既往地像发了大水一样。
虽然两次北伐北伐辽国失利,被打得满地找牙,最终奠定了有宋一朝崇文抑武的新时代新气象。
但魔幻宋朝嘛,非但他自己颇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内外兼修的圣君就罢了,宋朝文人也是一通狂吹,人家的谥号可是响当当的,人家可是“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呢。
懂了,原来他儿子封禅的狂妄与自信跟他爹是一脉相承的啊。
难怪连管理员都忍不住吐槽他言过其实,实则是无能之辈呢。】
已经猜到自己大概率就是这个宋太宗的赵光义分外愤怒。
什么人竟然敢评价他是个无能之辈?
作为居亿兆之上的帝王,他位高权重,如何无能了?
自他登基以来,夙兴夜寐,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忧心国家大事,社稷民生,
对内,他修政纪,救万民之愁疾;对外,他勤戎略,定三边之狂孽。
北汉不就正是在他英明神武的带领之下方才成功地攻克,他大宋能够一统中原,那都是他克定远方的武功啊!
谥号叫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又如何?
如今普天之下,九谷咸登,塞北江南,红粟流衍。
这岂不正说明了他是有天命在身的帝王吗?
他才不会相信这天幕胡言乱语的攀咬。
李世民只想大呼救命。
原本以为雉奴给自己安的那什么什么谥号就已经够炸裂的了,没想到这宋朝的太宗的谥号也如此令人头大。
那这么说来,自己好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坐实了儿子给自己贴金上的谥号,看起来没有那么违和。
不然也太尴尬了吧。
朱棣则终于放松地呼出了一口气。
好在天幕没放出来那宋太宗被追谥后的全部谥号,可不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