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6


种情况的“紧急预案”。

遇事不决,道观佛寺。

在唐朝,道观佛寺承受了他们本不该承受的重量啊。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道观佛寺的各种灵活运用的花活。

咱就是说,什么道观佛寺,我大唐play的一环罢了。

为了顺利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为理由,下令让时任寿王妃的杨氏出家为女道,是为“太真”。

为什么没人反抗?

开什么玩笑呢,还拿不拿我们刚刚创下一日杀三子记录的唐玄宗手里的刀当回事了?

三位皇子的血还没干透呢。】

一日杀三子?

武则天轻哼一声。

那些忠

心于李唐的所谓“忠臣”们又有什么脸一直背地里诋毁她手段狠辣?

你们自己人也一点都不遑多让啊。

不过……

“入道观再接入宫中?倒是熟练得很啊。”

武则天的声音喜怒难辨,跪拜在她脚下的李隆基自然冷汗直流。

其他朝代的人那叫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

好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唐。

包罗万象是这么用的吗?

但是竟然还莫名觉得有点合理是怎么回事?

【既然出了家,那便是斩断了尘缘,什么婚姻,不存在的。于是唐玄宗立马给寿王找了位新王妃。

在新王妃被册封不久之后,杨太真道人立马还俗,即可被封为贵妃,当时已是天宝四年,李隆基这个时候已经六十岁了。

你们可以差三岁,可以差三千岁,但你们怎么能差三十多岁呢!

直到这里,才终于走完了《长恨歌》之中的“一朝选在帝王侧”的部分。

咱就是说,诗人是懂时间大法的,这个一朝可真够久远的。】

白居易:……

这个嘛,那个嘛,就是加了亿点点的修饰这样。

再说了,谁家正经人了解历史从诗里了解啊!

意会一下不行吗?

麻烦着重理解一下诗中的重点,赏析一下用词这样。

杨玉环也无言以对。

经天幕回顾过往种种,唯余一声轻叹。

第193章 红颜祸水【十】

【当然,唐玄宗对于这位自己费劲千辛万苦才辗转迎入宫中的绝色佳人,自然是颇为喜爱的。

看来看去,也许只有那句“六宫粉黛无颜色”稍微有那么一点联系上了现实。

还是唐玄宗单方面的那种。

杨贵妃虽然只是被封为贵妃,但是礼数实同皇后,杨氏家族也因为杨贵妃之盛宠在身而发达起来。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另外还每月赠脂粉费十万钱。

能够在前朝施展手脚的兄弟更不必说,那叫一个青云之上,堂兄杨国忠身兼四十余职,最终官至宰辅。】

李世民:???

身兼多少职?

四十余职?快来个人告诉他,这些都是荣誉虚职,不然简直是分分钟要被气晕过去的节奏啊。

当事人现身说法,知不知道实权官职累加之后权力有多可怕吗?

这是一个有点脑子的皇帝能干出来的事吗?

这对于自己到底是有着多么超人的自信啊。

真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得住?

【杨氏五家,并次第京师,权倾天下。每次杨贵妃与唐玄宗一起去华清池避寒,都会以杨氏五家为扈从,这五家之车马仆从可以填满数个坊市,锦绣珠玉更是鲜艳灼目,灿若云锦。

其五家进食珍馐数千盘,一盘所靡费的,便是中人之家十家人加起来的家产。

沿途还会时不时掉落奢侈的首饰,却不屑于去捡拾,其奢侈程度可见一斑。

正所谓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于是令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

虽然这种描述定然有后期加工的夸张成分在,但是当时杨家等为唐玄宗所重之贵族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快速拉大却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毕竟当时的关中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以致粮价飞升,甚至连长安城中也时不时会有饿死之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正是这一现状入木三分的刻画。】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这句诗几乎是在被天幕念出的同一时刻,便能够让听到的人在第一时间将这个画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拳头是在下一个瞬间攥紧的。

而生活在大唐上升期的长安百姓有些不可思议。

连长安城中都有饿死之人吗?

这种情形是如此的陌生,但距离他们又好像并不遥远。

毕竟再往前数几十年,长安城中又什么时候不是饿殍满地呢?

但是……

天幕不是说那是他大唐的盛世吗?怎么听起来反而还没有如今的日子好过呢?

【毫无疑问的,这种锅肯定是要往成为导火索的杨贵妃身上扣的。

毕竟他们的逻辑是很强盗的,如果不是因为有你杨贵妃,杨氏五家怎么可能有如此机会这般铺张奢靡?又

怎么可能有机会如此深入影响朝政?

如果这还不够。

那你杨贵妃本人难道不奢侈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你看你看,因为你杨贵妃爱吃荔枝,甚至让唐玄宗为了这点荔枝铺张浪费地使人从数千里之外采用军用渠道只为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呢。

这难道不是杨贵妃恃宠而骄,骄奢淫逸的体现吗?

虽然杨贵妃到底爱不爱吃荔枝,到底有多爱吃荔枝的事实存疑,但是反正罪名要先给扣得死死的。】

杨玉环:……

好吧,那就先不说有荔枝她吃可以,没有也可以不吃,远没有到没了荔枝活不了的程度。

但……

这怎么就成了她恃宠而骄呢?

她又没有缠着圣人要荔枝吃。

圣人自己经不住想吃还要怪到她头上?

就那千里迢迢送来的一小匣,她能分到几个?

这几年加起来吃的,还没有幼时一次吃得多呢!

再说了,她入宫来当贵妃已经够倒霉的了好吗?她享受一二也无甚大错吧。

至于杨氏五家?

有武后在前,她也就是能在宫里跳跳舞这样,怎么可能管得了外面那些杨家子弟。

就算她管,也得人家听啊。

再说了,她干嘛要管?

这种事情不是谁干的谁善后吗?

天幕说的好啊,分明是那个昏了头的圣人自己执意要封赏的,干她何事?

至于后世的一些文人则十分愤怒。

怎么就是强盗逻辑了?

难道他们说的不对吗?

如果没有独宠于六宫的杨贵妃,杨氏那些草包怎么可能会得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