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2


何干?

什么?你问他会不会投降。

那这怎么能直说呢,不懂礼数!

纵然天幕百转千回,甚至有些婉转,但是言语之中的讽刺与批判朱由检读了这么多年书当然还是能听得一清一楚的。

他什么时候刚愎自用,暴躁多疑了?

难道不都是那些臣子们自己总是做出一些犯上作乱,悖君叛国之事来吗?他有所怀疑,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松锦之战失败之后,山海关之外,只有宁远城还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下,明朝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日薄西山已然是时间问题了。

但毕竟这还没彻底完蛋,虽然辽东所剩兵力不过几万残兵,但对于当时的明王朝而言,也算是所剩不多的最后兵源,而代替洪承畴率领辽东兵马的,正是时年三十一岁的吴三桂。

可以说,也许命运的齿轮注定了这两个人人生的转折点都发生在这一年吧。】

是了,险些给忘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另一个主角好似是吴三桂来着。

且让他们听听这个吴三桂又有什么故事吧,竟然能成为这个故事之中唯一一个不是皇帝的男主角?

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前朝众人表示,这个故事的风味一定与众不同。

毕竟都不是后妃皇帝的了,总不能还来什么残害皇嗣,奢侈荒淫那一套吧。

说出来也没有人会信啊。

让他们看看,你们还有什么类型的脏水要往人家小姑娘身上泼。

哪怕是歌妓,也不能胡乱攀咬人,乱定罪证啊。

第203章 红颜祸水【二十】

【关于陈圆圆是如何与吴三桂结实的,我们无从考证,可信度稍微高一些的也只有《乾隆武进县志》中轻描淡写的一句“后以赠吴逆三桂”。

毕竟在当时,互送歌姬美妾是非常寻常的行为。

而大概跟无数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的开头一样,这大概就是一个非常俗套又老掉牙的“见色起意”的故事。

之后陈圆圆便被转送到了吴府。

如果不是因为后面的画风百转千回,又恰逢王朝更迭,这样一个“无足轻重”又司空见惯的故事恐怕根本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起多少涟漪。

还真是有事红颜祸水,没事红袖添香啊。】

陈圆圆听到天幕这么说,并没有丝毫的意外。

这实在是太熟悉不过的故事,甚至于不能让她的心境泛起多少的涟漪。

确如天幕所言,这种事情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事。

可真是难为他们后来人特意把自己扒翻出来当那个被冲冠一怒的红颜了呢。

【其实关于陈圆圆从跟随吴三桂开始到冲冠一怒故事发生之间的这数年时光,那是没有什么记载的。毕竟也不是他们所想要表达的重点,自然不会有人有这个耐心去考证这位命运如浮萍的绝色女子在这段时光之中的处境如何的。

再说了,万一多考证了几l句,再给自相矛盾地戳穿了怎么办呢。

毕竟多说多错嘛。

毕竟记载多两句然后被啪啪打脸的故事实在并不小众。】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

什么叫他们不敢多考证是因为多考证两句就会自相矛盾?

那陈圆圆不过是个歌妓,歌妓的生平不就那么回事吗?又有什么好考据的。

陈圆圆本人:……

习以为常,心情甚至没有一丝波动。

【陈圆圆人生的重头戏,那当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现场了。实际上,即便是话题度如此之高的故事之中,女主角本身的参与度实在堪忧。

概括一下,那便是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因为听闻爱姬陈圆圆被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掠去,一怒之下,愤而决定率手下残余部众向清廷献山海关以降,最终在吴三桂的带领与冲锋陷阵之下,大败李自成军,为清军入关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获封平西王。】

朱由检:???

等会儿,是不是有哪里不大对劲?

虽然他大明的边将投降满洲这种事情他勉强可以称得上一句司空见惯,可是……

吴三桂是他大明的臣子啊!

他千思万想,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里,他大明怎么都该有一席之地吧?

好一个吴三桂,竟然先是想投降李自成,而后

不成,才又投的满洲?

所以果然他大明如今最为棘手的心腹大患是李自成么……

那为何天幕一副他之前的决策错得离谱的样子。

无论如何,他才没错!

或许刚愎之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刚愎与盲目。

【不过这个故事实在也经不起多少细致的考究。比如,如果陈圆圆对于吴三桂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比自己的未来与家国大事在吴三桂心中还要重要的话,那为什么吴三桂还要把她放在北京的家中呢?

好吧,姑且听了你们的狡辩,是因为不忍美人被辽东恶劣的环境所伤害而受到损失。

但怎么,家里这么大一个宝贝,吴三桂在接到明朝最后的求救信号,要他回京师勤王的时候,从宁远到山海关这短短的一截子路,你吴三桂怎么愣是走了足足八天?

龟速勤王,吴三桂是懂勤王的。

时至今日,关于为什么吴三桂勤王的脚程如此之慢,仍旧是个未解之谜。

总之,吴三桂的拖延给李自成撬开了北京城的大门留足了时间,在吴三桂勤王观光旅行团还在缓慢向北京挪动的时候,崇祯皇帝在景山上自尽而亡,彻底敲响了统一的明王朝的丧钟。】

什么?

吴三桂那厮果然早就心怀不轨!

他大明何尝对不起过你吴三桂?

反叛军都要打到北京城来了,你从宁远到山海关两天的路走八天还走不到?

好一个勤王观光旅行团。

听到最后一句话,明朝大臣有一句话憋在心里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吴三桂果然是会勤王的,勤王勤到皇帝的尸体都凉了的,确实是没怎么太见过。朱由检只能说是大惊失色。

毕竟这个自尽而亡的不是别人,当事人是他自己啊!

你吴三桂当真可恨至极!

还能是为什么脚程慢,什么未解之谜,当然是待价而沽咯。

他还能不了解这些边将的小心思?

朱棣:……

别的他都理解,就是,什么叫“统一的明王朝”的丧钟啊?

陈圆圆也是无言以对。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辽东和北京,她是一个地方也不想呆的。

江南老家挺好的,她还是最喜欢故乡。

【当然了,吴三桂不想跟明王朝一起送死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就凭辽东守军松锦之战之后剩下的那点子兵力,想撼动已然成势的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