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3
们。
不过男子化妆嘛,正常的很,毕竟在他们大汉,脸还是很重要的敲门砖嘛。
尤其是在汉武朝(划掉)。
要不江充在面见武帝的时候干嘛还要专门打扮啊,说明这一招是真管用啊。
刘启已经被自己这些儿子接踵而至的身后事无奈到了极点。
他们江都就差这点钱吗?埋什么用过的?给他到时候全换成新的!
【果然对于景十三王而言,正常人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褒义评价了。】
【已经对棋圣能不能生出正常人产生了无比深沉的怀疑了。】
【这么一看,猪猪竟然还算是非常正经的人了诶。】
【相比而言。】
【你懂什么,一定是皇帝的身份限制了他的发挥。再说了,这茂陵地宫不是还没挖呢吗,谁知道能挖出什么“震撼人心”的故事。】
刘彻:!!
有了刘非的例子在前面抛砖引玉,他如何可能不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风评严重被害。
【不过昭陵地宫大概率保存完好的消息可以说是本年度最佳消息之一了。】
【那估摸着里头的《兰亭序》真本也应该还保存完好吧。】
【书法人的狂喜。】
【楼上确定吗?】
【说起二凤是个羲之狂粉这件事就觉得次元壁有点破了。】
【反正二凤一向是坚定摇着王羲之大旗不动摇。】
【二凤对王羲之: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二凤对羲之儿子,同为书法家的王献之,百般嫌弃: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右军毒唯绝不爱屋及乌。】
【不过不是有人说《兰亭序》真本可能没进昭陵,但是进了乾陵嘛。】
【这就不知道了,如果是真的,那高宗可真是孝死我了。】
【反正都是不打开,嗯,自然是我怎么说都是我有理,确信。】
李世民:???
李世民:!!
这可是王右军的《兰亭序》!
就算是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他今天也定要狠狠教训一番不可。
要是真的,被孝死的,又何止你们后人?
儿女果然都是讨债鬼。
李治:……
后世人怎么能污蔑他?
虽然他确实也欣赏右军的字,但他也不至于强人所爱好吧?
他干嘛要跟阿耶抢这个东西。
你们总不能因为曹丕给他爹换了个谥号就也阴谋论他吧?
如果曹丕能够知道李治心里的想法,一定有很多的问号。
李治玩的好一手祸水西引。
【柚子竟然还专门去西湖看了我们两位少保,呜呜呜,感动ing。】
【他们值得!】
【不过就是这大好的日子里想起一些个人实在让人晦气。】
【每次看到他们感觉自己厌蠢症都要犯了。】
【正义总是迟来太久,不过幸而历史会记得他们。】
【但我还是要说,其实最倒霉的,就是我们景泰小可怜了吧。】
【没错,死因成谜,突然病死就不说了,死后也是个倒霉蛋啊。】
【一些个你大明唯一没葬进帝陵的皇帝。】
【一些个虽然被成化翻案但是只有五个谥号的呆明皇帝。】
【给人上了十七个字谥号的,竟然是南明小朝廷,他真的,我哭死,好惨一个朱祁钰。】
【也是在南明时期,才为我们小倒霉蛋祁钰上了庙号,代宗。】
【代,犹世也。正所谓世代世代嘛。代宗本意应当便是为了取世宗之意。
至于为什么不一步到位追尊世宗,那当然是由于这道追尊来得太晚,明世宗已然被嘉靖占上了嘛。】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嗯,但是放在这么敏感的时期给人上这么一个庙号,很难不让人多想啊。】
【毕竟代还有更替的意思,代谁的宗啊,这不妥妥工具人,多膈应啊,真晦气。】
观看天幕的众人也忍不住有些义愤填膺,就是嘛,人家可是力挽狂澜欸,怎么就不能给个世宗的庙号了?
这嘉靖他们有印象啊,不就是那个道士皇帝吗?
景泰朝诸位精神一凛。
代什么代什么,就算要迎回太上皇,那也是为了大明的面子,可不是要人继续当皇帝的意思啊。
登上皇位就是真天子了,没错,理当如此。
没错,他们家陛下就应该庙号为世宗才对。
今天也是为了守护陛下庙号而努力的一天呢。
毕竟他们可不想等人再次复辟而血染朝堂。
南明小朝廷由于逃亡政权没有机会看到天幕而错过了为自己申辩的最佳机会。
【总之,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哎,反正景泰君臣真的,永远的痛。】
【你说当时勘探的时候怎么裕陵就没点反应呢?真就狗屎运这么好?】
【只能说,天顺九年也是中年暴病而亡的结局是他的福报。】
【做法,做法。】
朱祁钰面色冷凝。
所以南宫里那位复辟之后还又当了九年皇帝?
到底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过没关系,天不助人人自助,他会让天幕之上后人的愿望实现的。
第240章 秦朝篇
【速报!陕西地铁x号线动工又双叒挖出了惊天……】
1:【楼主】
楼主我啊,怀揣着一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在看到速报的第一时间就忍不住要爬上论坛跟姐妹们分享一下最新的爆炸新闻。
感觉这绝对会入选今年的考古十大成果,甚至是头版头条诶。
震撼我一万年了属实是。
2
放个屁股,礼貌蹲。
3
楼主太不敬业了,怎么也不给个剧情概要?这对想要进来被知识浸润一下头脑的我可太不友好了。
4
散了散了吧,目测又是一个大惊小怪的史圈新人,陕西地下动工团队都要随身配备御用考古抢救队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嘛,有什么好淘的,估计是又挖着哪个有点名气人的墓了吧。
5
啊啊啊啊,楼主说的跟我看的是一个新闻吗?如果是的话简直要发出尖叫鸡的声音。
太震撼了,期待专家更新的释读成果。
6
你们文化人打什么哑谜呢,菜菜,捞捞。
7
释读?又挖出竹简了?
8
推一推眼镜,是竹简,但不仅仅是竹简,据说还有纸。
而且是秦初,确切地说,是秦二世元年的一大大大批资料,目测是个文书统一存放处的遗址。
9
更重要的是,这是存放在都城区附近的文书啊啊啊!
什么含金量还用说?
10
哇哦,wuli大秦终于又挖出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