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2


这里,是韩榆给予她们崭新的生命。

榆生堂。

她们称这里为——

家。

第131章

韩榆在写祭文。

在榆生堂用完午饭,韩榆回府衙后预备处理公务,就被告知最后一个试药人离世的消息。

韩榆沉默许久,放下手中十分紧急的公文,转而为死者拟写祭文。

这不是他第一次写。

在此之前,韩榆已经写过几百份,早已熟能生巧,闭着眼都能写出来。

祭文并不长,很快就写好了。

方方正正的楷书,记录着死者短暂的平生经历。

韩榆把它交给李通判,由他转交给死者的亲属。

李通判离开前,试探问了句:“大人,您可还记得府试?”

韩榆从公务中抬起头:“不是在四月下旬?”

“是在四月。”李通判捧着祭文,委婉提醒道,“按规矩,府试该由知府大人出题。”

韩榆恍然:“最近事情太多,你不说本官还真忘了。”

李通判松了口气。

今年的府试可是正儿八经头一回,大家都非常的重视。

吴同知发现知府大人未曾提及府试命题的事儿,担心他老人家贵人多忘事,就在厅堂里跟同僚提了一嘴。

大家互相推脱,不愿过去问,最后吴同知拍板,以抓阄的方式揪个人出来。

李通判就是那个倒霉鬼。

并非担心知府大人怒而责难,而是生怕知府大人一时兴起,将准备府试的差事随手递出去。

圆满完成也就罢了,若是中途不幸出了什么差错,怕是会成为整个云远府的罪人。

很好,知府

大人看起来没这个打算。

韩榆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破他的小心思,忍不住笑:“放心吧,今年的府试本官打算亲自操办。”

李通判愣了下,旋即老脸一红:“大人......”

他想说我不是我没有您看错了,然对上知府大人黑亮的眸子,再多的挽尊之言都说不出口,羞愧地低下头。

“行了出去吧,本官自会出题,你让人提前半个月把试院布置一下即可。”

李通判叠声应下:“好好,下官记下了,届时会派人过去。”

李通判出去,韩榆静坐片刻,开始写奏折。

瘟疫的威胁已彻底消除,染上瘟疫的百姓也都痊愈归家。

有关马三几人疑似大魏细作的证据也收集得差不多了,是时候把人送去越京,给永庆帝一个惊喜了。

韩榆条理清晰地写完奏折,把它放到一边,压在镇纸底下。

天色不早了,今日出发也赶不了多久的路,不如明日启程。

这些天里,韩榆在监牢里里外外安插了数百人。

除了狱卒和官兵,还有从军营借调来的士卒。

韩榆不信云远府只这几个细作,马三的位置不低,极有可能针对他展开一场营救行动。

为了不让让到手的鸭子飞了,韩榆选择将一切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许是被知府大人搞出来的阵仗威慑到了,又许是原本就无意营救一个落入敌手的同伴,这五天竟无一意外发生。

韩榆乐得轻松,抓紧时间把公文批

复了,又开始琢磨府试的试题。

他是过来人,做过的试题至少有上万道,该考察什么,该把难度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韩榆沉吟片刻,提笔蘸墨,在泛黄的宣纸上肆意书写起来。

不过一个时辰,府试试题就出好了。

在府试当天,试题正式公开之前,宣纸上所有的内容都属于一级机密。

韩榆没让任何人看到试题的内容,傍晚下值后把它带回家,锁进了暗格里。

“快两个月没去府学和官塾了,不知道孩子们学得如何。”韩榆走出书房,往饭厅去,“明天去看看,也好为他们答疑解惑。”

走到半路,壮壮从影壁后绕出来,长尾巴轻扫他的小腿,亦步亦趋跟着他。

韩榆险些被它绊了下,不得不慢下脚步:“你又躲到哪里睡觉了,身上都是草屑。”

一边说着,弯腰拂去它背上的草屑和花瓣。

草屑和皮毛混在一起,三两下拍不干净,韩榆也不恼,耐心地把它们捻出来。

这两年,大猫愈发懒怠不爱动了。

比起年轻时的爬树上屋顶,现如今真有几分老年生活的悠闲。

之前它肯定有跑去小花园的树下睡觉了,趴着一动不动,才会滚了一身的落花草屑。

“喵呜~”

壮壮就势往地上一躺,露出柔软的肚皮。

韩榆啧了一声,狠狠揉了把,抱起它:“走了祖宗,吃饭去。”

“喵~”

毛茸茸的尾巴缠住手腕,傲娇又黏人。

..

....

翌日,韩榆提前半个时辰去府衙,早早处理了公务,乘马车前往府学。

望着知府大人潇洒离去的背影,诸位大人发出羡慕的声音。

“我还没去过府学呢。”

“我那侄孙儿说知府大人教学有方,授课很是别具一格,搞得我也想听听了。”

“想去。”

“我也。”

吴同知没好气地哼了声,很不顾形象地对着满脸幽怨的同僚翻了个白眼:“咱们所有人的学识加一块儿,连给知府大人提鞋都不够,你们去作甚?给知府大人捧书?”

所有人:“......”

“吴大人越发恶毒了。”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吴大人表面不在意,实则欲拒还迎,巴不得知府大人带上他呢。”

“可惜大人看都没看他哈哈哈哈哈哈!”

幸亏吴同知去了茶水房,否则定会被这群同僚气了个仰倒。

另一边,韩榆顺利抵达府学。

冯教授早已等候多时,他一下马车就迎上来:“恭迎知府大人。”

韩榆拱手见礼,温声道:“教授无需亲自相迎,本官来府学很多次,早已记熟每一条路。”

冯教授无奈地表示:“大人您多日未来,学生们都想念得紧,得知您今日要来,个个兴高采烈,央着下官好生招待您,若有一丝怠慢,怕是要跟下官闹脾气呢。”

韩榆忍俊不禁,这番话虽然有故意夸大的痕迹,但不妨碍他因此心情愉悦。

“本官倒是惦记他们,也打算过来,奈何

出了些意外,只能将计划暂且搁置了。”

意外,特指瘟疫。

冯教授自然理解,落后韩榆一步:“好在最后转危为安,亦无一百姓伤亡。”

众所周知,瘟疫的致死率极高。

冯教授早年四处游学,曾见识过瘟疫的厉害,可以用“生不如死,十不存一”来形容。

云远府的瘟疫能这样快而稳地落下帷幕,委实出乎他的意料。

追溯根源,面前这位知府大人在整件事情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素来以严肃刻板著称,他能在门口苦等多时,一派和颜悦色,足以见得他对韩榆的印象极好。

韩榆只笑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